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婷诗歌《在潮湿的小站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原文

在潮湿的小站上

  风,若有若无

  雨,三点两点

  这是深秋的南方

  一位少女喜孜孜向我奔来

  又怅然退去

  花束倾倒在臂弯

  她在等谁呢?

  月台空荡荡

  灯光水汪汪

  列车缓缓开动

  在橙色光晕的夜晚

  白纱巾一闪一闪……

赏析

  我们欣赏这首诗的时候,根本不需要专注理解诗句的含义,单凭感受诗歌闪闪烁烁的节奏就能感觉到一个羞涩的少女扑通扑通的心跳。诗人是怎样营造出这样一种特别微妙的节奏感的呢?我想,“自然”之美是关键因素。

  首先是自然的场景。夜晚、微风、小雨、橙色灯光、空荡荡的月台。在这样一个既不失诗情画意,又有一点凄婉的月台上,一位戴着白纱巾,捧着花束的少女的出现就自然而然了,一点也不让人感到突兀,只会让我们欣赏和感叹。

  其次是自然的语气。诗人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观察这位少女,整首诗的情感情绪十分节制,语气恬淡平静,中间突然出现一个问句:“她等待谁呢?”,仿佛澄澈的水面上中突然跃起一朵洁白的小浪花,一下就把我们的视线聚焦于这位少女,我们的情绪不知不觉地牵连于这位少女的举手投足。

  第三,自然的动作表现出少女心中自然的情绪变化。通过动词“奔来、退去、倾倒、缓缓开动、一闪一闪”,把一个少女隐藏在内心的情感变化十分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奔来”,“ 等待的人”即将下车,少女狂喜,心中等人的那种急迫心情一览无余;“退去、倾倒”,少女因为不见心爱的人下车而惆怅,这个地方诗人通过侧面描写倾倒的花束,把少女那种又急又怅又怨的复杂情绪惟妙惟肖地表现了出来;列车缓缓开动,少女仍然没有等到她的人下车,少女的泪水和着雨水一滴一滴溅落空荡荡的月台,读到这儿,我们的眼眶是不是也随着伤心的少女而湿润呢?

  第四,自然的收束使诗意更加浓郁。这首诗的收束之处“在橙色光晕的夜晚,/白纱巾一闪一闪”,体现了舒婷十分高妙的艺术天赋。少女没有等到人很伤心,但是不是意味着她痛不欲生,绝望了呢?没有。“橙色的夜晚”,只要心中有真诚的爱,世界还是那么美好、温馨。少女头上一闪一闪的白纱巾,仿佛少女咚咚跳动的充满爱意的羞涩的心脏,一个乐观、美丽、活泼、可爱的少女仿佛在我们眼前轻盈地舞蹈。收束之处,使整首诗的诗意达到了极致。[1]

舒婷简介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