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舒婷诗歌《国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舒婷的诗,有明丽隽美的意象,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从这方面说,她的诗并不“朦胧”。只是多数诗的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

原文

你的名字是一只

  熟苹果

  无枝可栖


  妻的贝齿轻轻咬啮

  娇儿的发火手枪瞄准,倒下

  小数点后面的政府官吏


  揭去一层层包装物

  被蝉歌、云袖、泉足打印过的灵魂

  在夜间擂击四壁


  困在无望的热情中

  如礁石枷首于迅潮,而

  千帆正远去


  多汁的岁月无几了

  芽

  渴死在你蚌一样紧闭的核里

欣赏

  这是一首构思极为巧妙的小诗。“国光”是苹果的一个品种,又与诗人的一位朋友的名字相同。诗人在这里找到了萌发诗情的契机,写出了一个有才华有报负但终不得伸展的青年的内心体验。可谓突发奇想,妙悟天开。

  “你的名字是一只/熟苹果/无 枝 可 栖”。这一句来得平淡,但意味深长。令我们想到了成熟的生命那种无家可归的流浪感。紧接着下面的两节,写了“国光”在庸常的生活里,渐渐习惯认同但灵魂深处仍然布满失意的精神状态。白天,他与常人一样生活,也不乏情趣,“妻的贝齿轻轻咬啮/娇儿的发火手枪瞄准,倒下/小数点后面的政府官吏”。但越是自我麻醉,那缠绕着他的远大理想越是顽健地生长。到了晚上,当他独对灵魂时,又沉浸在一种深刻的惆怅中了。为什么说“揭去一层层包装物”呢?这是对上一节而言。即国光企图在庸常的生活中最终消逝掉噬心的渴望,所以他实在是给自己裹上了“一层层包装物”。但包装物里面的仍旧是原来的苹果,仍旧是过往岁月的“蝉歌、云袖、泉足打印过的灵魂”啊。“在夜间擂击四壁”一句,形象是虚幻的,灵魂虽无形但又发出骇人的响声。这里没有坐实的内容,但意味又是无限广大的,每个有思想有气节的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感情经验。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难言的隐忧诗人把它意象化了,并且使诗有一种矛盾修辞的力量: “贝齿”是美的,但在“咬啮”;“发火手枪”是有趣的,但有了“倒下”;“蝉歌、云袖、泉足”是令人神往的,但在“夜间擂击”。明暗对比,激发读者的深层经验。诗人将失意写得轻盈明亮,但更为深沉。

  接下来,是两个特写镜头,分别蕴含着“困在”和“渴死”的意味。礁石像人头一样被枷在潮水中,无望而死死地注视着远去的象征生命和创造的千帆,这是怎样的一种令人心灵淌血的热情啊!青春生命就要消耗殆尽了,就像苹果“多汁的岁月无几了”,理想就要彻底销铄了,就像果树的芽“渴死在你蚌一样紧闭的核里”。这些意象是源于生命体验的,不是妙手可著的。从“无 枝 可 栖”到“芽/渴死在你蚌一样紧闭的核里”,诗人就相当细致地省察了一个真实的人被实在啮噬的过程。这是生命的呼告,也是自省的要改变生存秩序的吁求。

  布鲁克斯说,“除非一首诗反映了我们通过经验所知的世界的矛盾,否则,这首诗就不可能显得真实”。这首诗就达到了一种高标准的“真实”,成为生命的证据。而这一切又都是以诗的自存自足的艺术品质体现的。[1]

舒婷简介

舒婷(1952- ),原名龚佩瑜,出版的诗集有《双桅船》(1982)、《舒婷顾城抒情诗选》(1982)、《会唱歌的鸢尾花》(1986)、《始祖鸟》(1992)、《舒婷的诗》(1994)。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厦门石码镇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著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秋天的情绪》《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诗想”》、《舒婷文集》(3卷)等。诗歌《《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歌作品奖,《双桅船》获全国首届新诗优秀诗集奖、1993年庄重文文学奖。

舒婷长于自我情感律动的内省、在把捉复杂细致的情感体验方面特别表现出女性独有的敏感。情感的复杂、丰富性常常通过假设、让步等特殊句式表现得曲折尽致。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