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自金融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自金融是相对他金融而言,是指金融服务的主体和客体是同一个机构或同属于一个集团,两者之间在数据和资源方面有良好的共享共通。比如,支付宝的出现初期是为了满足阿里电商在支付环节的安全和可信。这样的金融工具与原有的实体产业之间有较强的耦合性。

那么自金融的监管边界

减少负外部性和控制单体投资风险是监管介入的原则。我们为了要减少负外部性和单体的风险,从两个方面来限制。一个是限制自金融活动的人数,减少负外部性的范围。为什么我们的证券法要提出二百人作为公募和私募的界限,而且高法对于非法集资也必须是单个债权的分解不能超过三十个人。尽管具体的人数是可以协商可以研究的,但是它的原则是要尽量地减少一个金融活动的负外部性。

再有一个就是限制自金融投融资的金额,减少失败对投资人的冲击。刚才谈到的股权众筹,最大特点是众筹,可能在人数上要放开。当你放开了人数的时候,怎么减少它的负外部性?那么就是说,尽管有众多的人参加了这个活动,但是对每一个人所参与这个活动的金额,要有一定的限制。对于用众筹的方式来筹措资金的总额,要有一个限制。最后达到的效果就是,即使这个项目失败了,对于每一个参与的人来说,他的损失是有限的,因而社会的负外部性也是有限的。

没有资金池是监管的红线

信息收集处理能力是服务于金融业和介入金融业的互联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最后它们都会交集于一点,当然,用别人的钱做金融业务,或者用你自己的信用在介入金融服务的时候,它本质仍然是金融。所有的互联网的企业,你要想介入到金融当中来,还有我们传统的金融机构,如果你想更好地用互联网技术来服务于原来所从事的业务,提高那些业务的效率的话,所有的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征信。 [1]

金融本身经营的就是信用,有应用场景的互联网活动,是降低征信成本的基础。我们的金融业是伴随着商品交易活动的日益复杂化和投资的日益复杂化而产生出来的,金融服务的源泉是商务的活动和投资的活动,也就是生活和生产的实体场景。如果一直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从商业和生产投资的实体经营活动当中获取的信息加工出来,就能对一个人的真实的信用情况和他的投融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判断。现在我们有很多涉足于金融的互联网的活动,这些互联网的企业想介入到金融当中去,如果你不在这样一个商业投资活动的产业链上,想横空插进来做一些事情,我觉得成功的概率是比较低的。

收集信息、运用信息与信息保护是今后面临的重大的道德问题及法律问题。金融说到底是对信息的收集加工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用的评判。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使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各项活动都在网络之上,都可以被收集。而这些个人的生活,还有经营活动、数据的积累既为我们获得自己征信的打分、征信的记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一个硬币的另一面,也为信息的泄漏和隐私被侵犯造成了漏洞。怎么样在这个问题上做好把握,这需要我们法律方面的规范,也需要我们的自律。

总结

金融业是伴随着我们的经济生活而产生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的生产活动会从大规模的批量化的工业化生产,逐步回归到个性化的消费,向私人定制、小批量生产过度。到了这个时候,生产的信息、交易的信息会越来越简约、透明,在简约透明的信息之下,自金融有它发展的很大的空间。我并不认为自金融可以取代复杂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金融中介服务,但是随着生产的越来越个性化、越来越简单透明,直接金融会越来越发展,这就是我所讲的重点。就是说在未来的互联网时代,自金融是一个发展的蓝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