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自由福音派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自由福音派(Liberal Evangelicalism ),指英国国教会福音派中的自由派。20世纪出现于英国圣公会。与英国国教会福音派中的保守派相对。该派保持福音派复兴运动的精神,但根据现代思想重新认识旧真理,接受圣经批判。

圣公宗(英语:Episcopalianism),原作盎格鲁宗(Anglicanism,或译安立甘宗[1]),源自英国(英格兰)的英格兰国教会和爱尔兰教会及其于世界各地衍伸出来的教会[2]之总称。2011年时,全球圣公宗基督徒超过8500万人。

目录

简介

英国教会圈子在1880年期间,福音派的势力相当强盛。苏格兰自由教会(Free Church of Scotland)、爱尔兰和北美的主流派教会均甚茁壮,而他们神职人员的训练差不多也是以正统主义为主。基督徒学生运动(Student Christian Movement, 简称SCM)在学界发展蓬勃,而凯锡克培灵会(参高等生命神学,Higher-Life Theology)对各宗派的影响都是深远的。这时期的基督教可说大体上是福音派,甚至具敬虔派(Pietism934,Pietism)的倾向。宣教热潮在各教会都很高昂,很多人献身作宣教士。

到了1900年代,情势就大大改观了,主要是神学院引入了惟理神学(或称自由派神学),一种所谓「新」的圣经(Scripture)观念取代了旧的,结果人失去对圣经的信心,不再视之为信仰与行为的最高准则。很多教会机构的领袖大受影响,像英国圣公会传教会(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 简称CMS)和SCM;虽然他们仍保存着福音派的敬虔生活,但已把重心转移了。到了1910年,保守的和自由的福音派领袖开始壁垒分明;到了1920年代,很多福音派人士情愿以「自由福音派」自称。

在1922年,英国的CMS分裂,保守派人士大多离去,自行组织圣经教友宣教会(Bible Churchmen's Missionary Society)。1928年,福音派创立了国际大专基督徒团契(Inter-Varsity Fellowship,现改称为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hristian Fellowship),把那些陆续离开SCM的人士汇集起来。好几个国家的福音派圈子亦发生类似的分裂。在英国,安立甘福音团体运动(Anglican Evangelical Group Movement)与克伦玛会(Cromer Convention,与凯锡克培灵会类似的组织)仍继续了一段期间;但是约在1940~60期间,SCM急剧衰退,自由福音派大部分被自由派所取代,传统的正统主义消失无形,其领袖更公然反对传统教会的信仰。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个还未组织起来的自由福音派又开始成形。所不同者是现在没几个人愿意被称作「自由福音派」,不管他们的圣经及神学立场与1920年代的自由福音派是多接近。

在华人教会,福音派与自由派的争执最激烈的,也是在1920年代,地点是中国大陆。当时非基同盟以教会为中国受外强侵略的代罪羔羊,引发教会内一些领袖起来自辩。对外,他们指出教会并不出卖国家的利益;对内,他们(如赵紫宸,Chao267,Chao, Tzu Ch'en 赵紫宸)指出,不问国事、不关心社会民生的福音派人士,是「社会的渣滓」。福音派领袖则以他们只问世事,不关心属灵生命为理由,称他们为「不信派」。这时期的福音派教会,以本土化教会(即不属任何大宗派)为主,重要领袖有王明道、倪柝声、杨绍唐、贾玉铭等人。

到教会宣教士及领袖从中国大陆撤离到台湾和香港的50和60年代,也是自由派神学在欧美大盛的时期,福音派与自由派之争仍然持续,此时华人教会的福音派亦以独立教会为主。他们所谓之「护教士」,基本上是对内的,是指能力陈教会圈子内「不信派」之言行的人,其次才是对外,指那些能说出教外言论(如哲学、心理学、社会主义和自然科学)危害福音信仰的人。

60和70年代是独立堂会急促发展的时代,随之而兴的是各类型关心社会,和协助教会成长的机构纷纷成立,信徒亦开始投身社会,以福音见证落实于现实生活为己任。传统华人教会内向和保守的信仰不断受质疑,但另一面他们仍持守圣经的权威和敬虔的生活。这种改变为华人传统的福音派带来根本的改变,连以保守福音派立场而建立的神学院,亦加入了具落实信仰意义的课程(如「城巿宣教」;80和90年代更重视「基层福音」一类课程)。

90年代台湾和香港的社会面临结构的改变,加上宣教热情再度高涨,怎样在一个急剧改变的社会中与不幸的群体认同,服事他们,见证福音,成了神学院热切讨论的课题。此时欧美神学界除了解放神学(Liberation Theology)外,50、60年代那种极端的自由派思想(像神死神学,God-is-Dead Theology)失去听众,华人教会亦少受冲击;但福音派内部则静静起革命。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基督徒参与政府及社会事务者日众,再加上接受欧美最优秀神学训练的人日渐增多,华人福音派人士一方面持守正统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对敬虔生活的追求,另一方面却寻找信仰和经验的新解释,好建立一合理的基础,以更能结合信仰与生活。尽管他们仍然尊重30年代中国大陆福音派领袖的言论和着作,然而要为自己的信仰建立新解释和新体系的热切,却有增无已。也许是基于30年代自由派与福音派的争辩,「自由派」一词在华人教会从来都不是个褒词;福音派人士更视之为不信派的同义词。他们情愿自称为「激烈福音派」(Radical Evangelicals)!

参考文献

  1. 安立甘宗,道客巴巴,2012-03-23
  2. 中国教会史,豆丁网,20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