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自导鱼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自导鱼雷

来自 一点资讯 的图片

中文名: 自导鱼雷

利 用: 自导装置自动搜索

跟 踪: 攻击目标的鱼雷

通常利用: 声波和舰

自导鱼雷,利用自导系统自动搜索、跟踪和导向目标的鱼雷。由水面舰艇潜艇飞机携带,用以攻击潜艇和水面舰船。[1]


分类

分为声自导鱼雷和尾流自导鱼雷。


声自导鱼雷是利用水声技术自动搜索、跟踪、攻击目标的鱼雷。①分类。按搜索空间,分为单平面声自导鱼雷和双平面声自导鱼雷。单平面声自导鱼雷能在水平面搜索和导向目标,用以攻击水面舰船;双平面声自导鱼雷能在立体空间搜索、跟踪和导向目标,主要用于攻击水下潜艇。按信号源,分为被动声自导鱼雷、主动声自导鱼雷及主被动联合声自导鱼雷。被动声自导鱼雷本身不发射声脉冲信号,接收目标噪声信号,隐蔽性好,系统较简单,但自导作用距离受目标声源级影响大,易受假声源误导;主动声自导鱼雷发射声脉冲信号,利用目标反射回波搜索、跟踪目标,隐蔽性差;主被动联合声自导鱼雷通常采用主动声自导和被动声自导方式交替工作,一般先用被动方式搜索,发现目标后转为主动声自导跟踪、攻击,但自导系统结构较复杂。②自导系统组成。主要包括换能器基阵、发射机(被动声自导鱼雷无)、接收机、信号处理机等。换能器基阵由若干换能器阵元组成,一般为收发共用,用于电信号-声信号的转换。发射机由波形产生器、功率放大器、发射波束形成器和阻抗匹配网络等组成,用于发射具有一定功率、能量集中于空间某一区域的声脉冲信号。接收机由前置预处理器、接收波束形成器等组成,用于对接收信号进行放大、动态范围压缩、频域和空间滤波等。信号处理机用以完成对信号的检测、目标参数估计、目标识别与对抗等,并将处理结果送自控系统。③攻击程序。发射平台的探测设备发现目标后,射击指挥控制系统测定目标运动要素,并为待发射鱼雷设定航深、搜索方式、自导工作方式等参数;鱼雷入水后,迅速寻深、拉平,自导装置开始搜索;若未能捕获目标,改变搜索弹道再次搜索;发现目标后进行跟踪、识别和攻击,直至命中。在跟踪中如丢失目标,可自动转入再搜索和再攻击。声自导鱼雷未来发展趋势主要是增大自导探测距离,提高目标识别和反对抗能力。


尾流自导鱼雷是利用舰船航行时产生的尾流信息自动搜索、跟踪、攻击目标的鱼雷,具有抗干扰能力强、结构简单、命中率高等特点,但只能攻击水面舰船。鱼雷在尾流中曲折航行,相当于减少了航程和航速。①原理。舰船航行时,船体水流和排出物等经螺旋桨高速旋转搅动,使舰船尾部产生具有热、声、核辐射(核动力舰船)等物理特性的尾流,并具有一定的几何尺寸,自导鱼雷通过尾流检测器可检测到舰船尾流。②分类与组成。按照检测尾流的不同物理特性,分为声尾流自导、热尾流自导等。声尾流自导使用较多,分为主动与被动两种类型。主动声尾流自导发射声脉冲,利用尾流的声反射特性检测尾流。被动声尾流自导本身不发射声信号,利用尾流的声阻抗等特性检测尾流。尾流自导系统主要包括尾流检测器、控制微机、方向仪和电源等。其中,尾流检测器一般由声(热)-电换能器和信号处理装置组 成。③攻击程序。发射前设定鱼雷的航深、航向和首次穿过目标尾流后的旋回方向;鱼雷航行中检测到尾流信号,自导系统操纵鱼雷穿过尾流向目标航行方向转向,再次进入尾流后向相反方向回转,如此以蛇行弹道接近目标;追击中,若因旋回半径过大而从目标前方穿过时,自导系统发出再搜索指令重新跟踪目标。尾流自导鱼雷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用激光或其他手段检测尾流,提高尾流自导性能;采用尾流单边导引,使鱼雷在尾流中航行,以减少鱼雷航程航速的损失;研究新的导引弹道,避开尾流中布放的人工干扰。


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潜艇于1943年9月在大西洋首次使用声自导鱼雷击沉英国驱逐舰。美国也使用声自导鱼雷攻击德国舰艇。当时 主要是使用被动式、单平面声自导鱼雷攻击处于水面的舰船。战后,研制成功能攻击水面和水下目标的双平面声自导鱼雷、主动式声自导鱼雷、主被动联合声自导鱼雷和尾流自导鱼雷。自导作用距离增大,航速提高。随着采用微型计算机,自导鱼雷逐步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具有识别真假目标、对多个目标进行分类处理、选择和确定攻击目标的能力,自导鱼雷的航速、自导作用距离、导引精度、抗干扰能力和浅水性能等亦将进一步提高。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