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脉序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名词解释
脉序有2种意思:1. 叶脉的分布形式,可分为平行脉、网状脉和射出脉三大类型;2. 又称脉相,是昆虫翅脉在翅面上的分支与排列形式。脉序因昆虫的种类不同而变异颇大,为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
叶脉是由贯穿在叶肉内的维管束和其他有关组织组成的,叶脉通过叶柄与茎内的维管组织相连,起输导和支持作用。木贼类(Equisetinae)或松柏类(针叶树类 Conife-rae)在叶片中央只形成一条脉,但发达的蕨类植物或大部分种子植物可见有复杂的分化,脉序的概念便应运而生。叶脉在叶片上呈现出各种有规律的脉纹的分布,称为脉序(venation)。脉序可分为3类:平行脉(parallel venation)、网状脉(netted venation)和叉状脉(dichotomous venation)。
平行脉
各叶脉平行排列,多见于单子叶植物。(1)各脉由基部平行直达叶尖的,称为直出平行脉或直出脉,如水稻、小麦、棕叶狗尾草;(2)中央主脉显著,侧脉垂直于主脉或斜出,彼此平行,直达叶缘的,称为侧出平行脉或侧出脉,如香蕉、芭蕉;(3)各叶脉自基部以辐射状态分出,称辐射平行脉或射出脉,如蒲葵、棕榈;(4)各叶脉自基部平行出发,但彼此逐渐远离,稍呈弧状,最后集中在叶尖汇合的,称为弧形平行脉或弧形脉,如紫萼、玉簪。
网状脉
具有明显的主脉,并像两侧发出许多侧脉,各侧脉之间,又一再分枝形成细脉,组成网状,是多数双子叶植物的脉序。(1)仅有一条明显的主脉,称为羽状网脉,如女贞、桃、李、日本珊瑚树等大多数双子叶植物的叶;(2)由叶基分出多条主脉的,称为掌状网脉,如蓖麻、向日葵、棉、马甲子等。樟叶基部的一对大侧脉不是从叶片最基部发出的,成为离基3出脉。少数的单子叶植物也具网状脉序,如天南星、薯蓣,但是叶脉脉梢多为相互连结在一起的,缺乏游离的脉梢。这一点可与双子叶植物的网状脉序相区别。
叉状脉
各脉作二叉分枝,为较原始的脉序。叉状脉序在蕨类植物中较为普遍,如铁线草;在种子植物中较少见,只有裸子植物银杏、被子植物独叶草(见图3)等少数植物中有之。
翅脉
昆虫
翅脉是昆虫翅膀上的纹路。昆虫的翅一般为三角形,为了研究方便,将每个边和角都给以一定的名称,并将翅面进行分区,存在着“三缘、三角、三褶和四区”。翅由上下两层膜质紧密接合成一平面状,翅面上有纵横交错的翅脉,是翅面在气管部位加厚形成的。它就像骨架一样对翅面起着支撑、加固的作用,还与飞行时翅的扭转运动有关。翅脉内有神经和血液循环。
作用
每一类昆虫都各有其独特的翅脉分布型式,叫脉相(或称脉序)。不同昆虫的脉序差别较大。有的昆虫翅脉细密,如蜻蜓、蜉蝣、草蛉等;也有的翅脉稀少,如蝇类仅有几根脉。同类昆虫的脉序较稳定。昆虫的脉序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还可以通过脉序的比较追溯昆虫的演化关系。
假想
昆虫的多种多样脉序都由一个原始的脉序演变而来。早在1898年,美国昆虫学家康斯托克 (J. H.Comstock) 和尼特姆(J. G. Needham)将昆虫的脉序归纳成假想的原始脉序,这一命名系统被称为康尼脉系(ComstockNeedham system)。在较低等的昆虫中,翅呈半开式的纵向扇折,隆起处的脉是凸脉,低处的脉是凹脉,凸凹脉相间,更增加了翅膜的坚韧性。较高等昆虫的翅膜平展,凸凹脉趋于消失。通用的假想脉序是在康尼脉系基础上对照古昆虫的脉序及现存昆虫翅凸凹脉综合而成的。
分类
翅脉可分为纵脉和横脉两种。纵脉是从翅基到翅的边缘的脉; 横脉是横列在纵脉间的短脉,与早期气管分布无关。
纵脉包括:
1. 前缘脉(Costa,C),是一条不分支凸脉,一般形成翅的前缘;
2. 亚前缘脉 (Subcosta,Sc),很少分叉,是凹脉;
3. 径脉(Radius,R),通常是最强的脉,有5个分支:主干是凸脉,分成2支,前支叫第一径脉(R1),直伸达翅的边缘,后支叫径分脉(Radial sector,Rs),是凹脉,经2次分支,成为4支 (R2、R3、R4、R5);
4. 中脉(Media,M),在径脉之后位于翅的中部,主干为凹脉,分成前中脉 (anterior media,MA)和后中脉(pos-terior media,MP),前中脉是凸脉,分为2支(MA1,MA2),后中脉是凹脉,分为4支(MP1~MP4);
5. 肘脉(Cubitus,Cu),主干为凹脉,分成2支(Cu1,Cu2),第一肘脉为凸脉,有时还可分成第一前肘脉(Cu1a)和第一后肘脉(Cu1b);
6. 臀脉(Anal,A),在臀褶之后的臀区内,通常有3条 (1A,2A,3A),一般都是凸脉。
7. 轭脉(Jugalis, J),位于轭区的2根短小的脉J1、J2。有的昆虫无此脉,全膜状。
横脉系根据所连接的纵脉而命名。常见的横脉有:
肩横脉(humeral crossvein,h),连接前缘脉和亚前缘脉;
径横脉 (radial crossvein,r)连接第一径脉和径分脉;
分横脉(sectorial crossveim,s)主要连接第三径脉和第四径脉;
径中横脉(radiomedial crossve-in,r-m)连接径脉和中脉;
中横脉(medial crossvein ,m)连接第二中脉与第三中脉;
中肘横脉 (mediocubitalcrossvein,m—cu)连接中脉与肘脉。
现代昆虫
许多昆虫第一径脉(R1)和第一肘脉(Cu1)为较强的凸脉,易于识别,其他脉可由此推测。完整的中脉仅在化石昆虫及蜉蝣目昆虫中存在,一般昆虫前中脉已消失,只有4支后中脉,所以中脉经常单独以M表示。蜻蜓目、𫌀翅目则相反,后中脉消失,仅剩前中脉。此外,有些昆虫轭区常有两条轭脉(jugal vein,J)。
现有昆虫中仅少数毛翅目种类的脉序与假想脉序相近似,绝大多数有或多或少的变化: 或增添或减少,或合并或完全消失。增添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副脉,作为原有纵脉分支,命名是在原有纵脉的简写字母后面顺次附以小写a,b,c;一种是加插脉或闰脉,是在两条相邻的纵脉间加插较细的游离纵脉,或仅以横脉与邻脉相接,命名时可在其前一纵脉的简写字母前加一大写“I”。合并的翅脉以“+” 号连接原来的纵脉名称表示。有的昆虫翅脉消失,仅剩下1—2条,如一些寄生蜂。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