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胡宝国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胡宝国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出生 1957年生
国籍 中国
母校 河北师范学院
职业 研究员

胡宝国,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汉唐间史学的发展》。论文《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1]

人物简介

胡宝国,男,1957年生,社会史研究室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史,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院历史系,同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学位。1984年12月毕业留校任教。1989年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代表作有《汉唐间史学的发展》。论文《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年)。

专书

《汉唐间史学的发展》,商务印书馆,2003年11月;

《虚实之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1月。

合著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魏晋南北朝卷,朱大渭、胡宝国、刘驰合著,齐鲁书社,1997年12月。

论文

1、魏西晋时代的九品中正制,《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2、关于九品中正制的几点意见,《历史研究》,1988年第1期;

3、对复客制与世袭领兵制的再探讨,《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

4、汉晋之际的汝颍名士,《历史研究》,1991年第5期;

5、九品中正制杂考,《文史》第36辑,1992年;

6、《史记》、《汉书》籍贯书法与区域观念变动,《周一良先生八十生日纪念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月;

7、汉代的家学,《中国古史论丛--祝贺胡如雷教授七十寿辰》,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

8、南阳士与中州士,《北大史学》第3辑,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第145-153页;

9、汉代齐地政治文化说略,《学人》第9辑,1996年;

10、汉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日)人间社会文化研究第5卷,德岛大学综合科学部,1998年;

11、必然的走向:九品中正制,《文史知识》,1998年第11期;

12、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文史》第47辑,1999年;

13、《三国志》裴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1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0月;

14、怀念周一良师,《文史知识》,2001年第12期;

15、读《东晋门阀政治》,《书品》,2002年;

16、周一良先生与魏晋南北朝史学史研究,《敦煌吐鲁番研究集刊》第2集,2002年;

17、魏晋南北朝的私撰地志,《文史知识》,2003年第1期;

18、南北史学异同,《文史知识》,2004年第1期;

19、杂传与人物品评,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2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4月;

20、在题无剩义之处追索,《读书》,2004年第6期;

21、读唐长孺先生论著的点滴体会,《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4年第21辑;

22、读《方言》说历史,《历史学家茶座》,2005年第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第150-152页;

23、两晋时期的"南人"与"北人",《文史》,2005年第4辑;

24、父亲的书,《书城》,2006年第1期;

25、《史记》的命运,《读书》,2006年第2期;

26、读《魏晋史学的思想与社会基础》,《书城》,2006第7期;

27、通者的气象,《读书》,2006年第7期;

28、汉晋时期的南北文化,载陈苏镇主编《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72-95页;

29、汉魏之际的汝颍名士,《文史知识》,2010年第11期;

30、日本印象,《读书文摘》,2011年第7 期;

获奖成果

《三国志》裴注研究(论文) 获第五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3)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论文) 获第四届历史研究所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2001)、第四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2)

学术活动

1997年1月17日(3个月) 应邀赴日本德岛大学访问,就魏晋时代的地域社会与选举制度进行专题研究。

参考来源

  1. 胡宝国 ,搜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