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脾兩虛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肺脾兩虛 |
脾肺兩虛,病證名。即脾氣不足兼有肺氣不足。脾主運化,飲食精微之氣上輸於肺以養全身,二者關係至為密切,故往往互相影響,兩髒同病。臨床表現面色少華、手足不溫、怠倦食少、便溏、咳嗽、短氣、痰多,舌淡嫩苔白,脈虛或虛數等證候。治療多以補脾益肺法,脾氣旺則肺氣易復,即為培土生金法。
肺脾兩虛是中醫的一個證型,就是肺脾兩髒氣虛所表現出來的證候。從中醫五行理論來講,脾屬土,肺屬金,土能生金,所以當脾氣虛,精微物質不能輸布於肺,可以出現肺氣虛,或者肺病日久,子病及母,導致脾氣虛,就可以出現肺脾氣虛的情況,臨床主要表現為久咳不止,氣短而喘,痰多稀白,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少氣懶言,神疲倦怠,肢體乏力,甚至面浮腳腫。
肺脾兩虛:
肺脾兩虛,證候名。多指肺脾氣虛。脾肺為母子關係,母病可及子,子病盜母氣,二髒相互影響而同病。症見久咳不已,短氣乏力,痰多清稀,納食減少,腹脹便溏,甚則足面浮腫,舌淡苔白,脈虛弱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治宜補脾益肺。[1]
目錄
參考文獻
- ↑ 肺脾兩虛症的治療方法是什麼,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