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肩夹挤症候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肩夹挤症候群
图片来自景能物理治疗所

肩夹挤症候群 (shoulder impingement syndrome)通常发生在肩部的肩峰下滑囊(subacromial bursa)或 棘上肌肌腱处在肿胀发炎状态下因肩部上抬动作而挤压疼痛产生。棘上肌、肩峰下滑囊处所拥有之感觉及动作区域产生发炎、不适以及关节受限症状,即有机会成为肩夹挤症候群。

肩峰下空间里能压迫或拉扯棘上肌肉纤维的地方,都能造成肩夹挤的问题出现。 但是并非要直接影响到棘上肌肉,有些也能因为圆肩姿势造肩胛骨过于向前突出影响到肩峰下空间造成狭窄,而造成肩关节夹挤症候群的症状出现,进一步的使肌肉无法正常运作而有痛或无力紧绷等感觉。

“肩夹挤症候群”常见于需经常将手高举过头的运动或职业,如:游泳棒球选手、老师、油漆工人等,也会发生在长期姿势不良的人身上。[1]


有哪些症状?

1. 疼痛在肩关节周遭,有时候会到上臂。

2. 疼痛弧(Painful arc):外展抬高动作中有特定角度会感到疼痛,通常在外展的前30∘和中间60∘至120∘,避开这些角度后就不痛了。

3. 手臂水平内收时会更痛:将手掌碰触对侧肩膀,接著举高。此姿势通常会诱发出原本的症状。[2]


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肌肉运作失能,另一类是肩胛骨控制不佳。

一、肌肉运作失能

空格棘上肌主要是在我们往外抬起手臂时,最先把肱骨上缘往内侧拉;当手臂往上抬更多时,主要的作用肌肉变成三角肌。如果肌肉没有按照正常的顺序运作,就可能造成夹挤。

肩夹挤症候群
图片来自禾悦物理治疗所
  • 棘上肌动太慢:随著抬手的过程,肩峰下的空间会愈来愈小,若棘上肌收缩的太慢,会变成肌肉还没收缩时就被夹到。
  • 棘上肌失能或萎缩:也是常见的原因之一。肌肉完全没有收缩,一旦做动作后,就会被夹到。
  • 旋转肌群负荷太大:引起肌腱发炎造成肿胀,让肩峰下空间变得更狭窄,导致一抬手就会发生夹挤现象。

二、肩胛骨控制不佳

  • 肩胛骨周围肌肉(胸小肌、提肩胛肌)过度紧绷,使肩胛骨不在正确的位置,一旦位置跑掉,会影响到其他肌肉的作用及代偿。
  • 肩胛肌肉(下斜方肌、前锯肌)控制不良,导致肩胛骨在活动时的移动速度和方向都不正确,这很容易会变成肩胛骨和肱骨一起夹挤到软组织,引发疼痛。[3]


高风险要素

  • 姿势不良 -久坐、弯腰驼背、习惯性侧睡压迫患侧、肩部肌肉柔软度不足、运动过度产生代偿等等。
  • 结构异常 -长短脚、扁平足、骨盆错位、脊柱侧弯、骨折、手术后等等。
  • 其他 -循环不良、无规律运动、组织沾黏、疤痕等等。

夹挤症候群位于棘上肌肌腱处以及肩峰下滑囊处,而夹挤顾名思义则是有受到空间缩小压迫之意,意外受伤以及经常使用到此肌肉和影响此空间的习惯者皆属于高风险族群。


肩夹挤类型

不同类型的肩夹挤 分为外肩及内肩

肩夹挤有不同的机制,依照成因不同分为“原发性”与“次发性”肩夹挤;原发性肩夹挤是直接摩擦导致的肩夹挤,旋转肌和肩峰下滑囊因为动作反复摩擦挤压,引起滑囊及肌腱发炎;次发性肩夹挤又可因为位置的不同分为“外肩夹挤”、“内肩夹挤”。


肩夹挤症候群
图片来自健康医疗网

诊断方式

诊断的准确度共分三个重点,包含的重点越多越仔细,诊断的准确度就高。此三个重点指常见的门诊诊程,若能一次到位当然是最准确的。

  • 软组织超音波检查以及常见该肌肉力量、动作功能、症状主述判断。
  • 核磁共振、以及电脑断层、神经传导检查、肌电图。
  • 物理治疗评估特殊测试、组织特性状况判断。


如何评估及治疗

物理治疗评估及治疗分为三个面向:

  • 身体结构:骨骼、神经肌肉筋膜等是否有位置不正确或者有损伤,必须优先修复,组织沾黏需去除、组织弹性要恢复、循环要良好、关节活动正确。
  • 动作品质:确定受伤的部位所有角度动作情况,肌肉使用方式,不同环境下对动作的影响是否有改变等。
  • 身体素质:肌肉力量是否足以支撑身体使用的需求、肌腱韧带等是否足够强韧足以支撑日常身体负荷的需求等。[4]


视频

肩膀卡卡,肩夹挤症候群-治疗篇

三个动作让你举手肩膀不再痛!肩夹挤症候群这样舒缓|詹珞瑶 物理治疗师 Veronica Rehab

35%的肩膀疼痛来自肩夹挤症候群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肩夹挤症候群,景能物理治疗所
  2. 肩夹挤症候群,仁爱医院
  3. 肩夹挤症候群,禾悦物理治疗所
  4. 肩夹挤症候群,景能物理治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