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奎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聚奎居創建於日治昭和5~15(1930~1940)年間,距今已有七、八十年的歷史。臺中市三級古蹟,為詩人陳若時故居。華麗的巴洛克建築風格,雖待修復,仍是不少民眾外拍熱點。由其發展歷程及建築形貌觀之,其至少擁有下列幾項特質:(一)見證陳氏家族在烏日地區的發展;(二)高度反映當代建築與自然或人為環境的關係;(三)融合臺灣傳統建築文化與西洋建築風情的建築形制;(四)強調機能性空間且突破「內尊外卑」的觀念;(五)彰顯洋樓式住宅多側外廊的獨特性與稀少性;(六)建築本體具體反映當時建築技術與潮流的發展。[1]
介紹
「聚奎居」約於1920年創建,由烏日當地富商陳紹宗起造,整體呈「ㄇ」字型三合院,建築正身為RC加強磚造的兩層樓洋樓。山牆有花綵紋飾,上有堂號「穎川」,女兒牆起落有致;護龍則為磚造平房,立面為拱圈和柱廊,以洗石子和紅磚構建,建築精緻華麗,在現存傳統民宅已屬少見。
聚奎居所在的烏日學田村,在清代稱為「學田庄」,因為當時村民多由福建遷來,並以陳姓居多。當時仕紳們為普及教育, 紛紛捐錢購地,讓清貧人民可以種稻繳米,當做學費。而聚奎居的「奎」為古代星宿中的文曲星,也是那時聚奎居作為當地興學的證據。這座百年豪宅,也以地靈人傑著名,詩人陳若時在此生長,為當地興學不遺餘力,受人尊敬的老師。[2][3]
「聚奎居」於2012年11月14日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2013至2014年底辦理「修復或再利用計畫」、2015年接續辦理規劃設計,近期即將完成。目前更已爭取到工程經費,由市府編列5670萬元,文化部補助330 萬元,合計6000萬元,進行修復及再利用。臺中市政府近期將完成「聚奎居」修復規劃設計,並已爭取到中央補助款,加上市府編列預算合計6000萬元,進行修復和再利用,預計2018年底修復完成,再現「聚奎居」華麗風貌。文化局提醒,目前已架設圍籬施工,請勿擅自進入,以免危險。
文化局表示,「聚奎居」當年是豪宅代表,興盛時期常有地方仕紳出入。幾經歷史更迭,陳家後代已不再居住於此,建物也已年久失修,但大致保持完整,仍可推想當年的繁華景象,是不少婚紗業者和外拍業者喜愛的拍照景點。
文化局指出,依《古蹟修復及再利用辦法》,文化資產修復必須經過修復或再利用計畫、規劃設計,才能進入施工階段,過程嚴謹而漫長;「聚奎居」產權為私有,市府盡力與所有權人溝通,將進行修復和再利用。目前顧及公共安全已於現場施作圍籬,請民眾勿擅自進入,預計未來作為地區發展史的展示館舍及文教展演場域,預定2018年底完成修復。[4]
詳細資料
- 文化資產所在地
臺中市烏日區學田路405巷36號
- 開放時間
目前尚未開放
- 交通資訊
1.搭乘大眾交通工具
搭乘高鐵,距離烏日高鐵站約10分鐘車程。
2.開車
國道1號→王田交流道(往烏日方向)下→台1線(沙田鹿一段)→台1乙(中山路三段)→至學田路→在305巷內 國道3號→至快官交流道→轉台74線(中彰快速道路)→環河路交流道下→左轉(烏日大橋前)公園路→勝安巷→新興路→台1乙(中山路三段)→學田路→在305巷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