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机分析处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联机分析处理OLAP是一种软件技术,它使分析人员能够迅速、一致、交互地从各个方面观察信息,以达到深入理解数据的目的。它具有FASMI(Fast Analysis of Shared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即共享多维信息的快速分析的特征。其中F是快速性(Fast),指系统能在数秒内对用户的多数分析要求做出反应;A是可分析性(Analysis),指用户无需编程就可以定义新的专门计算,将其作为分析的一部 分,并以用户所希望的方式给出报告;M是多维性(Multi—dimensional),指提供对数据分析的多维视图和分析;I是信息性(Information),指能及时获得信息,并且管理大容量信息。[1]
简介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企业利用关系型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业务数据,并建立相应的应用系统来支持日常的业务运作。这种应用以支持业务处理为主要目的,被称为联机事务处理(On line Transaction Processing,OLTP)应用,它所存储的数据被称为操作数据或者业务数据。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系统产生了大量的业务数据,如何从这些海量的业务数据中提取出对企业决策分析有用的信息,这成为企业决策管理人员所面临的重要难题。因此,人们逐渐尝试对OLTP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再加工,以形成一个综合的、面向服务对象、访问方式、事务管理乃至物理存储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因此,直接在操作型数据库上建立决策支持系统是不合适的。数据仓库技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更加强调决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使得以支持决策管理分析为主要目的的应用迅速崛起,这类应用被称为联机分析处理,它所存储的数据被称为信息数据。 联机分析处理的概念最早由关系数据库之父E.F.Codd于1993年提出。Codd认为,联机事务处理已不能满足终端用户对数据库查询分析的要求,SQL对大容量数据库的简单查询也不能满足用户分析的需求。用户的决策分析需要对关系数据库进行大量的计算才能得到结果,而查询的结果并不能满足决策者提出的需求。因此,Codd提出了多维数据库和多维分析的概念,即OLAP。OLAP委员会对联机分析处理的定义为:使分析人员、管理人员或执行人员能够从多种角度对从原始数据中转化出来的、能够真正为用户所理解的、并真实反映企业维特性的信息进行快速、一致、交互的存取,从而获得对数据更深入了解的一类软件技术。[2]
评价
联机分析处理的主要特点,是直接仿照用户的多角度思考模式,预先为用户组建多维的数据模型,在这里,维指的是用户的分析角度。例如对销售数据的分析,时间周期是一个维度,产品类别、分销渠道、地理分布、客户群类也分别是一个维度。一旦多维数据模型建立完成,用户可以快速地从各个分析角度获取数据,也能动态的在各个角度之间切换或者进行多角度综合分析,具有极大的分析灵活性。这也是联机分析处理被广泛关注的根本原因,它从设计理念和真正实现上都与旧有的管理信息系统有着本质的区别。 事实上,随着数据仓库理论的发展,数据仓库系统已逐步成为新型的决策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数据仓库系统的核心是联机分析处理,但数据仓库包括更为广泛的内容。[3] 概括来说,数据仓库系统是指具有综合企业数据的能力,能够对大量企业数据进行快速和准确分析,辅助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的系统。它本身包括三部分内容: 1、数据层:实现对企业操作数据的抽取、转换、清洗和汇总,形成信息数据,并存储在企业级的中心信息数据库中。 2、应用层:通过联机分析处理,甚至是数据挖掘等应用处理,实现对信息数据的分析。 3、表现层:通过前台分析工具,将查询报表、统计分析、多维联机分析和数据发掘的结论展现在用户面前。 从应用角度来说,数据仓库系统除了联机分析处理外,还可以采用传统的报表,或者采用数理统计和人工智能等数据挖掘手段,涵盖的范围更广;就应用范围而言,联机分析处理往往根据用户分析的主题进行应用分割,例如:销售分析、市场推广分析、客户利润率分析等等,每一个分析的主题形成一个OLAP应用,而所有的OLAP应用实际上只是数据仓库系统的一部分。
视频
科普中国·科学百科 联机分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