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海公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聊齋志異·海公子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東海古蹟島,有五色耐冬花,四時不調。而島中古無居人,人亦罕到之。 登州張生[1],好奇,喜遊獵。聞其佳勝,備酒食,自掉扁舟而往[2]。至則 花正繁,香聞數里;樹有大至十餘圍者[3]。反覆留連,甚慊所好[4]。開尊 自酌[5],恨無同游。忽花中一麗人來,紅裳眩目,略無倫比。見張,笑曰:「妾自謂興致不凡,不圖先有同調[6]。」張驚問:「何人?」曰:「我膠娼 也[7]。適從海公子來。彼尋勝翱翔[8],妾以艱於步履[9],故留此耳。」張 方苦寂[10],得美人,大悅,招坐共飲。女言詞溫婉,盪人神志。張愛好之。
恐海公子來,不得盡歡,因挽與亂。女忻從之。相狎未已,忽聞風肅肅,草 木偃折有聲[11]。女急推張起,曰:「海公子至矣。」張束衣愕顧,女已失 去。旋見一大蛇[12],自叢樹中出,粗於巨筒。張懼,幛身大樹後,冀蛇不 睹[13]。蛇近前,以身繞人並樹,糾纏數匝[14];兩臂直束胯間,不可少屈。 昂其首,以舌刺張鼻。鼻血下注,流地上成窪,乃俯就飲之。張自分必死[15], 忽憶腰中佩荷囊,有毒狐藥,因以二指夾出,破裹堆掌中;又側頸自顧其掌, 令血滴藥上,頃刻盈把。蛇果就掌吸飲。飲未及盡,遽伸其體,擺尾若霹靂 聲,觸樹,樹半體崩落,蛇臥地如梁而斃矣。張亦眩莫能起,移時方蘇[16]。 載蛇而歸。大病月余。疑女子亦蛇精也。
譯文
東海的古蹟島上,生長着一種五色的耐冬花,一年四季鮮花盛開。島上自古以來無人居住,是個人跡罕至的地方。
登州人張生,好探奇尋幽,喜愛遊獵。聽說這裡風景優美,就準備好酒飯,獨駕扁舟前往。到時正繁花似錦,香飄數里。最粗大的樹幹,需十多人才圍得過來。宜人的景色,令張生留連忘返,十分愜意。於是便開瓶自飲,後悔沒帶個伴來。忽然,從花叢中走出個身着紅色衣裙、光彩照人的漂亮女子,見張生一個人喝酒,就嘻笑着說:「我自以為興致不凡,沒想還有比我興致更高且捷足先登的人呢!」張生吃驚地問她是什麼人,女子回答說:「我是膠東的娼妓,剛跟海公子來。他到別處遊玩攬勝去了,我走不動,所以留在這裡等他。」
張生正苦於寂寞,來了個美人作伴,非常高興,連忙招呼她坐下一起喝酒。那女子言談溫婉,盪人心神。張生很喜歡她,怕海公子來後,不能盡情歡樂,就抱住她親熱起來,女子欣然俯就。兩人正在親熱,忽聽狂風大作,草木折斷髮出響聲。女子急忙推開張生站起來說:「海公子來了!」張生慌忙紮好腰帶,吃驚地回頭看時,女子已不知去向。接着,見一條比水桶還粗的大蛇,自樹叢中竄出。張生懼怕,急忙躲到大樹後面,希望蛇沒看見他。那蛇竄近前來,用身子連人帶樹結結實實地纏了數匝。張生的兩條胳膊被纏在兩胯中間,一點也不能彎曲。
這時,那蛇昂起頭,用舌頭刺破張生的鼻子,鼻血不斷往下滴着,淌到地上形成個小窪,那蛇就俯首飲血。張生自料必死。忽然想起腰間繫着的荷包袋中,裝着毒狐的藥。就用兩個指頭把藥夾出,弄破堆在掌心;又轉過頭來眼看着手掌,讓血滴到藥上,轉眼間滴滿了一把血。那蛇果然就掌中飲血,還沒喝完,突然伸直了身子,尾巴猛烈擺動起來,發出霹靂一般的響聲,碰着的樹都被攔腰掃斷。不一會兒,便像一架屋樑那樣倒在地上死了。張生被嚇得魂飛魄散,倒在地上站不起來,過了一陣才醒過來,便將蛇用船載回去。
到家後,他生了一場大病,一個月後才康復。他懷疑那女子也是個蛇精。
注釋
[1]登州:府名。治所在今山東蓬萊縣。 [2]掉:划船工具,與「棹」通。 [3]圍:計量圓周的約咯單位。兩手合抱為一圍。 [4]慊(qiè怯):愜意,滿足。 [5]尊:「樽」的本字,酒器。 [6]不圖:想不到。同調:曲調相同;喻彼此志趣相投。李白《古風》:「吾亦淡盪人,拂衣可同調。」 [7]膠娼:膠州的娼妓。膠,膠州,州名,其故地在今山東省青島市膠縣。 [8]尋勝翱翔:尋訪勝景,自由自在地遨遊。翱翔,悠閒遊樂的樣子。《詩•齊 風•載驅》:「魯道有盪,齊子翱翔。」 [9]以艱於步履:因為步行艱難。以,因。步履,猶步行。 [10]苦寂:苦 於寂寞。 [11]偃折:倒伏,斷折。偃,倒下。 [12]旋:旋即,頃刻。 [13]冀:希望。 [14]數匝(zhā扎):數周。 [15]自分:自料。 [16]移時:經時。
賞析
《海公子》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文章篇幅適中,情節驚險,引人入勝。
《海公子》所寫海公子乃是海上傳奇之事,登州張生探險與麗人相遇,相互心悅交合,而突然大蛇自樹叢中出,圍繞張生於樹幹之上,以舌刺其鼻滴血吮吸之,張以毒狐藥滴血掌上,大蛇吮吸中毒而斃。這反映了人與自然與其它動物的微妙複雜關係。人為萬物之靈,而許多時候其它動物亦各有其長,理應和諧共處於天地之間也。現實社會社會中人與其它動物往往殘殺競爭,你死我活,衝突異常激烈。美麗女子與張生之和諧融洽之關係則體現出人與其它動物合作共贏的一面。[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
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