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黑(易荣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黑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老黑》中国当代作家易荣荣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老黑

只是给了他一件旧的皮袄,从此,老黑就频频造访了。

“给碗自来水喝喝吧。”

“吃不完的香饽饽给一块吧!”

有时也能听到邻居们的调侃。

“哟,老黑,自来水是甜的吧?”

“老黑,你的嘴巴现在挺挑的嘛!”

那天,柳叶儿刚从里面把院门打开,他已经站在了门口,搓着两只青筋毕露的手,嘿嘿笑着。吓得柳叶儿往后一趔趄,差点没仰面跌倒。

最可气的是有一次,柳叶儿把门鼻挂上,到隔壁去玩,正看见他往这个方向来。柳叶儿一扭身闪进隔壁,暗笑:这回叫你碰个闭门羹

过了十来分钟,柳叶儿出了邻居门一看,他还在自家门前候着。见柳叶儿出来,就冲她咧咧嘴,面带得意之色

“下次别来了!”柳叶儿气急败坏地朝他嚷道。

打发他什么呢?柳叶儿翻出一张一元的。他居然摆手不要,对着院子张望。这时,榆钱儿出来了,热情地对老黑说:“来了?”然后递给他一支烟。老黑伸出他那枯枝似的脏兮兮的手,毕恭毕敬地接了过去。

嗤,都把一个讨饭的惯成什么样子了!

可是这老黑一点儿也不识趣,得寸进尺。一长排平房,根本不敲别人家的门,总是直奔柳叶儿家。不过他也真的没地儿可去,因为所到之处,迎接他的都是“乒乒乓乓”的关门声。

来得太勤,大家都厌倦了。

有一天,柳叶儿从集上回来,邻居似笑非笑地说:“你家的客人都等急了!”

柳叶儿信以为真,匆匆回家,却见老黑守着一个蛇皮袋子蹲在门口,头一歪一歪地盹着,将倒未倒。

柳叶儿一走近,他马上苏醒过来。不由分说地挤进门去,“咕咚“一声,把袋子里面的东西倒了出来。柳叶儿一看,是一堆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红薯,下意识地后退了一步。

“谁要你讨来的东西,拿走!赶紧赶紧。”

他似乎没有听见,把红薯一个一个往墙角码好,拍拍满是泥垢的手,心满意足一瘸一拐地地走了。

柳叶儿正在发愣,不知怎么处理,邻居凑了过来,“哟,送的什么礼呀?”

太尴尬了!

让人担心的是,他每次来,只要一见到柳叶儿那蹦蹦跳跳的孩子,就满眼放光。他总是试图接近孩子,甚至想抱一抱。幸好被柳叶儿及时发现和制止了:孩子是金贵的,别弄个什么传染病给我们。

“你这么刻薄,不好。”榆钱儿看出柳叶儿的戒备和敌意,劝她说,“好歹也是我们的父辈,辛苦了一辈子,可怜。听说当年穷,孩子多,他拼命挣钱养家,夜里三四点就起床,冰天雪地里赤着脚,挑着吱扭吱扭的担子,赶几十里的路到县城去卖菜……”

柳叶儿的心颤了颤。

“他不是个要饭的。人家有儿有女,只是都拖家带口,打工去了。听说也寄钱回来养老。只是老黑一个孤老头子,还有残疾,要钱有什么用?一个人冷锅凉灶的,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只是想吃吃百家饭,用碗接接人气罢了。唉,现在村庄里哪家不都剩下老弱病残?这就是我们的父辈们,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一辈儿……”

看着榆钱儿眼里突然蒙上的泪光,柳叶儿赶紧岔开了话题。

想到含辛茹苦的老人,晚景孤单,虽儿孙成群,却不曾绕膝。渐渐地,柳叶儿对老黑宽容了些。后来她也把一些旧的衣物用不了的洗发水送给老黑,让他把自己收拾收拾,弄得像个串门的别弄得像个要饭花子。而榆钱儿一如既往,在老黑来的时候跟他攀谈几句,聊聊天气,问问他今天的收获。高兴了就拍着他的肩膀大笑。老黑那一绺绺布满风尘的笑纹里,有时也荡漾出了难得一见的满足。

进入腊月,老黑来过。扔下一个纸盒子,说是给孩子的玩意儿。柳叶儿见他脸色蜡黄,关切地问了他两句。他腼腆地笑:“他们可能要接我到大上海去过年。”

过了几天,再问他,他只是摇着他那几近花白的头,不语。榆钱儿给了他一块腊肉,他推辞不要,榆钱儿还是硬塞给他了。

二十五那天。柳叶儿一直对着门望。柳叶儿说:“老黑来了,我拿家里现蒸的白馒头给他。”

二十七那天,榆钱儿也开始念叨:“老黑来了,我送给他一个摔不烂的碗,给他盛一碗热腾腾的饭,浇两勺带肉的汤。”

可是老黑没有来。

二十九,柳叶儿陪榆钱儿回老家上坟,买了一篮子金闪闪的纸元宝,一大叠面额一亿的花花绿绿的冥币,几挂一千响的鞭炮。

春节过完了。中午,太阳正暖,各家各户香气袅袅。阳光翻晒着门前的树木,也点数着闲聊的人们的笑脸。

“老黑死了。”突然,有人慢吞吞地说。

什么?柳叶儿的心剧烈地跳了几下。

“年前就死了。”

“听小卖部的人说,他在那里的公用电话等了几天,终于等到了儿子们的电话。听说捎回来了不少钱,让老头儿过个肥年呢。”

“奇怪的很,接电话时,老头儿一直笑得哈哈的,合不拢嘴,还买了一把棒棒糖分给起哄的小孩儿呢。谁知初一那天早上,隔壁的王婶给他端一碗汤圆去,喊他,居然不动。人已经凉了。就坐在一把带靠的椅子上,咧着嘴,一副笑模样,怀里抱着他那个粗瓷大碗……”

回到家,柳叶儿在角落里找到了那个落满灰尘的盒子,居然装的是一个崭新的不锈钢的碗。里面还放着一枚银币。

长辈们送碗给小孩子,是乡村里的风俗。据说,得到礼物的孩子,一生吃喝不愁。

而这枚带袁世凯头像的银币,经过无数次的摩挲,闪闪发亮。这是老人们口中常说的老钱吧。乡村里也有这样的规矩:老人离世,不管贫富,子孙们都会千方百计为他准备一两枚这样的告别礼物,期冀老人来世能继续今生的幸福;而一个老人,生前无论多么孤苦,如果在过世的时候,能手攥银币,也就能忘却人世的冷暖,体面上路……

老黑却把他最后的愿景留在了人间。

[1]

作者简介

易荣荣,女,河南息县人,现居信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