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莖生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老莖生花現象是一種原始現象,即同一株植物上的生殖部分與營養部分,在空間上彼此隔離開來。也就是說,花氣開放在樹冠頂上、枝葉叢中是進化的高級現象。植物生理學家則認為:雨林的常綠樹開花結實所需要的養分是貯藏在主幹和大枝的,莖花現象便於輸送養分,減少能量的消耗。[1]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老莖開花的樹木都不是熱帶雨林的高大喬木,而多是林中的下層喬木。這可能說明了「老莖生花」的現象與它們所處的熱帶雨林的環境有關。原來熱帶雨林的喬木,根據它們樹冠所占據的垂直空間一般可以為上、中、下三個層次。上層喬木高三四十米,植株少,樹冠開展雖大而稀疏分布;中層喬木一般較多,二三十米高,樹冠密集且深厚;而下層喬木一般在十米以下,它們的樹冠往往接近於中層喬木樹冠的下面。這些樹木不管它們是雌雄同株或是雌雄異株的,都需要昆蟲為其授粉才能結成種子,繁衍子嗣。如果它們的花朵開在一二年生的枝條上,它們便難以把華姿向昆蟲展示,因為在那裡不方便昆蟲的活動。
1752年當瑞典植物學家奧斯伯克乘船前往中國路經爪哇時,他看到一株樹木的樹杆上生長出很多美麗的花朵。作為一個對熱帶雨林無知的北歐植物學家,他確信他發現了無葉的寄生植物新種,並把這些花命名為寄生楝(Melia parasatica)。其實,那並非寄生植物新種,而是那株樹木莖幹上自身開出的花朵。這個現象後來被稱做老莖生花。老莖生花是熱帶雨林樹木的一個特殊現象。從進化觀點看,花是植物適應昆蟲和動物傳粉者的一種器官,花在植物體上產生的位置是最能引誘和方便昆蟲或動物為其傳粉的位置。熱帶雨林中,昆蟲和其它動物傳粉者主要在林冠下一定高度範圍活動,而成年樹木的枝葉往往高不可及。老莖上生花無疑最能顯露自己和使得昆蟲及其它動物傳粉者最易觸及。除老莖生花外,有些樹木是老枝生花,而有的樹木,如棕櫚類植物,不僅花從莖上長出,而且還形成一個巨大下垂花序,叫鞭花。枝花和鞭花也同樣是樹木對昆蟲傳粉的一種特殊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