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老兵新传(曹国选)

老兵新传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老兵新传》中国当代作家曹国选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老兵新传

一、萌发作家梦

作为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山里孩子,最美的梦想是“吃国家粮,住公家房”。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要想美梦成真,唯有读书一条路。考上了大学、中专,国家包分配,衣食住行才不愁。所以,从走进学校第一天起,我读书特别努力,考试特别认真,成绩也特别满意。家里的土砖屋墙上,花团锦簇的奖状一路延伸。

然而,那时候读大中专不用考,靠“推荐”。经过“上山下乡”两年以上,才具有推荐资格。高中毕业三年了,还没见到上大学希望,我决定投笔从戎。1976年初,刚过20岁大生日的我,穿上绿军装,走进了大西北的一座绿色军营,当了一名警卫战士。刚过一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我跃跃欲试,去报名参考,得到的回答却是:警卫部队情况特殊,参考仍需组织推荐,并且严格控制名额。我有自知之明,一个新兵蛋子,哪能去与众多同样梦寐已久的老兵们抢指标呢?

大学梦再次破灭,可追梦意识并未改变。那些日子,得知不少同学进入了人生理想的殿堂,我极不服输,下决心抓紧“充电”,为冲刺人生美梦积蓄充足的能量,幸许退伍后还能追赶走上正轨的高考列车呢。

一日上街,我到新华书店花掉几个月的津贴,买了几本书。当晚正巧轮上第二班岗,熄灯哨吹响后,我便夹着书籍来到相对清静、相对明亮的路灯下看起来。冷不防一位离休老将军来到跟前,我毕恭毕敬地行了一个军礼。老将军还礼后,拉我席地而坐,高兴地说:“看来小同志还不错。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当兵不能只练武,也要习文。战争年代战胜敌人靠两支枪,和平年代更要文武双全。未来的战争可是科技大战、文化大战啊!”我一字一句地听着老将军新奇的训导,心里突然蹦出一句话来:“只是想看的书太少。”“你想看什么书?”老将军既惊讶、又高兴,伸手一指道:“走!到家里去。”我迟疑了一下,受宠若惊地紧跟了进去。

老将军的书斋比连队的会议室还大,藏书比新华书店不少。然而,尽管老将军叫我“随便拿”,我却只挑选了一本梦寐以求的、封面陈旧的《文学概论》。老将军见状更高兴,便又与我聊起“文学”来。我受益匪浅,大开眼界,没想到老将军满腹经伦,还是一位儒将呢。

打这时起,我的学习兴趣被提了起来。尽管警卫纪律严明,不准随便打搅首长,我还是以还书借书之名,经常带着一联串问题到老将军家去请教。

当时,非“红色”书籍是不准随便看的,我就用有红字的报纸包起来,一有空闲便找个静僻的地方躲起来看。夜晚战友们睡了,便用被子蒙住头、开启手电筒看一阵。读着从小想读而读不上的文学书籍,不由自主地萌发了作家梦。在偷偷看书的同时,也偷偷地写东西。心中一激灵,脑海里浮现一句话、一件事,我便会记下来。我将在学校、在乡村、在部队亲身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人生碎片和激情描绘出来,将书上看到的、生活中听到的奇闻怪事摘录下来,构思成一篇篇小说散文、一首首诗词歌赋的模样。

1979年纪念建国30周年,乌鲁木齐军区政治部文化部组织文学征文活动,我见机会来了,跃跃欲试,将成型了短篇小说《破心谜》,连同有感而发的几首诗歌一道悄悄投递出去。

国庆节过后,指导员从军区给我带来一个包裹,笑容可掬地夸道:“好小子,有种!一手握枪杆子,一手拿笔杆子,打了个大胜仗啊!” 我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裹,书报墨香顿时扑鼻而来。翻阅着短篇小说集《皑皑的雪山》,诗歌集《边防诗抄》,以及《战胜报》,我如醉如痴。从此以后,绿色军营萌发的作家梦越来越浓,为整个人生所追求。

二、退伍不褪色

1980年冬,得知父亲突发疾病,瘫痪在床。我谢绝了首长的挽留,申请退伍。当时还有一份心思,只要父亲痊愈了,还能参加高考呢。然而一进家门,“大学梦”便被彻底砸碎了。父亲病情一直不见好转,老人家红黑不想住院,也住不起院。我每天放下锄杆子,就得跑县医院、乡卫生院买药,回来熬药喂药、擦背涂药、喂饭喂水,根本没有时间和心情去复习功课。

守护在父亲身边,耳闻目睹山里新闻故事,结合自己切身体验,创作灵感突然出现。这也是心中尚存的另一个自信的梦,已经当不成“军旅作家”,那就努力当个“农民作家”,这也许是实现“吃国家粮,住公家房”美梦的另一块“跳板”。在山村浓烈的孝文化氛围中,我完成了小说《孝子》的创作。遗憾的是,父亲并没有见到“湖南省第五届青年文学创作竞赛三等奖”的红色证书。

作家梦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公社住队干部见我有点才气,推荐担任半文半农的文化辅导员,兼任电影放映队长。我想这倒是美差,便分配同事为放映员,我作发电员。每每发电机一响,我接上灯泡,看书,写作,倒是引起了人们的青睐,而且收获了爱情果实。

娶妻生子,成家立业,我做着“农民作家”的美梦,锄杆子、笔杆子并用,把田土山当成纸,锄头镰刀当作笔,生产劳动当成创作,精耕细作“自留地”。然而,笔下的路太难走。没日没夜地耕耘,累得筋疲力尽,熬成人模狗样。每熬成一篇文章,自我感觉良好,可寄出去的是希望,等回来的是失望,收成就像严重缺肥的庄稼——壮谷少,瘪谷多,肥沃的土地上,并没有很快种出作家梦。大量退稿日积月累,堆成了一座座“垃圾山”。焦躁不安时,我真想把满屋的稿纸烧光,将手中的钢笔折断。只是,每每看见爱人拾起那些碎片,含泪进行拼凑粘贴时,部队老首长的话顿时在耳边响起:坚持就是胜利!毛主席的教导更是震耳欲聋:坚持数年,必有好处!手中的“永久”钢笔又被攥得紧紧的。

终有喜鹊叫枝头。1983年暖春,郴州地区要从农村基层干部或退伍军人中公开招考一批国家干部。我喜出望外,对自己握枪杆子时没有丢下笔杆子、拿锄杆子时也没有放下笔杆子而形成的优势,既感到欣慰,又激发了信心。不出所料,我以高分考取,实现了“吃国家粮,住公家房”的美梦,笔杆子无疑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不仅如此,进入仕途后,我凭借手中紧握的笔杆子,不断谱写人生美好答卷,通过一次次公开选拔考试,从乡里到县里、到市里,于不惑之年落户郴州市的“绿色”大本营——环境保护局。直到退休的20年中,作家梦前冠上了“绿色”名号。

1996年国庆节后,我上班的第一项工作是与一名科长去1992-1993中国100家最大有色金属采选矿企业、湖南省最大的锡矿企业——香花岭锡矿及其周边的区域解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到新单位的第一件事便是调查研究,我感到这是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好机会,很激动,很希望。但是,爬上山顶远望矿山开采的“盛况”,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惨状,却是触目惊心,满目疮痍,惨不忍睹。这座国有中一级企业已经被无数民营企业封锁,形成了“小矿包围大矿”的局面。那些热火朝天的工地都是彩旗飘飘,机器轰鸣,一派兴旺景象。连续9天,我们没有洗过一个像样的澡,夜以继日地爬山越岭,矿井穿梭,走访国企职工、私营员工、周边村民,耳闻目睹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状况更让心灵震撼……

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很快形成了洋洋万字的调查报告,但是心情却久就不能平静下来。睡梦中经常飘动漫山遍野的对联彩带,看起来充满豪情壮志,似乎都隐藏着鲜为人知的故事,有的故事令人。静静地思考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从矿区抄录下来的几副生动活泼、却啼笑皆非的对联,正映现出这一区域的不少现象,便将其中的故事串联起来,形成了报告文学《“喜”联映出香花泪》,先后在《法制月刊》和《绿叶》发表。

这应该是我的“绿色”作家梦的开始,此后作家梦越来越浓,在种好“责任田”的同时,从不荒芜“自留地”。而且,为了弥补受过高等教育、知识严重“贫血”的缺陷,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创作热情,我将目光对准“征文”,凡是见到符合口味的征文活动,我非参加不可,并且用心打造精品,谋求最佳战绩。直到2016年退休,共有136篇作品获得各级各类征文奖,半数属于“绿色”文学。2007年,全国具有新闻登载资质的188家网站共同举办“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网络作品大赛,我撰写的绿色纪实散文《严爹摆渡》在中国网荣获一等奖后,又在决赛中从全国6万余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摘得了文字作品的银奖。2012年,长篇小说《公厅屋》也由花城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一度尖锐的时期,在“报喜不报忧”的政治生态环境中,绿色作家梦无疑存在风险。2011年12月,纪实散文《难忘那次环境报道风波》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报》社“真实,新闻的生命”征文中获得三等奖,单位“一把手”便找我训话了,指出文中多处严重失实,引起多位市领导、企业家的不满。尽管我据实据理争辩,顶头上司还是居高临下,严厉警告,近乎威胁。好得我国党风好转,政治清明,法制建立,才没有酿成“文字狱”后果而影响人生。我也没有因此放下手中的笔,心中的梦,荣辱不惊,洁身自好,坚持为生态环境事业发展、建设美丽中国鼓与呼。

三、退休不退岗

2016年退休后,我加入了老年人行列,社会上的“夕阳生活热”也强烈吸引我。一是广场舞热。几乎凡是社区有空间的地方,就会有广场舞。那些城市中心广场入夜后,广场舞场面更是叹为观止。二是棋牌热。老年人打麻将扯字牌下棋什么的,不纯粹是玩,也搞点刺激。虽然酬码不大,不像赌博,却也带有赌博意味。这种现象更是遍地开花,连城市街道的人行道上,从早到晚难以绝迹。三是旅游热。子女大都自食其力,有的创业成功,退休老人衣食消费有限,钱怎么花?就想到了旅游。因此,这些年国内、国际的旅游大军中,老年人比重居高不下。

然而,我的晚年生活构思一开始便遇到困惑。尽管太平多好玩物,盛世易生骄逸,我在职在岗几十年,手中也握有某些公权力,却把闲聊视为无聊,将潇洒看成消磨,那些跳舞唱歌、泡脚按摩、炒股买基金、打牌玩麻将之类的活动,根本不屑一顾,倒是养成了一日不读书心慌、一周不写作手痒的怪癖。加之膝下已有孙女孙子,失散27年的女儿带着一窝小鸟归了巢,眼下照看孙辈、助力儿女创业成为首要义务和重大责任。只是,这种生活也有局限、而且短暂。随着孙辈们陆续迅速成长,老人便逐步清闲了。到那时,靠什么去解除寂寞、枯燥、无聊、烦闷之困呢?思来想去,只有保持自己的爱好,坚持文学创作,赓续作家梦。

恰逢盛世,生态文明、绿色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地位不断提高,曾经《三见环保门牌》再度更新为“生态环境”部门,给绿色作家梦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尽管不是在职的“环保卫士”,却还是一名“环保志愿者”。因此,我并没有退岗,坚持按部就班。早起散步,早餐后“上班”,午休后继续“耕耘”,风雨无阻,寒暑不断,像一架机器很有规律地运转。凭借一辈子没有离手的笔,凭借文秘知识的长期积累,凭借文学创作的兴趣和实践,几年来又有80多篇文章在相关征文活动中获奖,《生态“女神”》、《又见油茶飘香》、《家雀》、《天蓝更见夕阳美》、《促进绿色消费之我见》、《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夯实绿色发展基础》等一批作品点缀了“绿色生产生活”,散文《思燕》还被收编于Cop15生物多样性主题征文集《守护多彩家园》中。

回首一生赓续绿色作家梦,尽管物质收获并不多,精神享受却不少,生活越来越精彩,以脑养老的效果日益显现,连家中“老军嫂”也经常评价:你看你,既像“老班长”,又像“新战士”。我感到很欣慰,很自豪,能够坚持在没有硝烟的战场继续拼搏,希望有生之年用有限的心血将夕阳描绘得更红、更美一些,为绿色中国梦增光添彩,正是我这个老兵圆梦的最大愿望。[1]

作者简介

曹国选,湖南人,系湖南省郴州市生态环境局退休干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