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尖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翼尖涡是一个科技名词。
现代汉字是指楷化后的汉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体字和简体字。现代汉字即从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书,至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演变而来。汉字为汉民族先民发明创制并作改进,是维系汉族各方言区不可或缺的纽带。现存最早可识的汉字是约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后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隶书, 至汉魏隶书盛行,到了汉末隶书楷化为正楷,盛行于魏晋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词解释
“翼尖涡流"又称为翼尖涡,一般飞机的翼面都是利用伯努利原理,使流经上表面的流体流速较快,压力较低,因而产生向上的升力。下翼面的压强比上翼面高,在上、下翼面压强差的作用下,下翼面的气流就绕过翼尖流向上翼面,这样就使下翼面的流线由机翼的翼根向翼尖倾斜,而上翼面的流线则由翼尖偏向翼根,但到了翼面尖端的地方,由于再也没有翼面的分隔,使得下方的高压气流循着翼尖往上滚卷流动到较低压的翼面上侧,加上本来流体就往后方流动,形成一种螺旋式的漩涡运动,翼尖涡就这样产生了。
因为翼尖涡来自翼面上下方气流的压力和流速的差异,而翼面上下的压力差就是机翼升力的来源,因此翼尖涡的强度会和翼面可提供的升力成正比。而翼面提供的升力大小须至少是飞机的重量,这样飞机才飞得起来,因此一般而言,飞机越大,翼尖涡也越强。目前营运中最大的民航机波音747型客机,就有很强很大的翼尖涡。
翼尖涡流的危害
影响飞行安全
飞机在前飞过程中, 在左右两翼尖的后方也会拖出很强的翼尖旋涡。这一对很强的旋涡将对周围流场起强烈的速度诱导作用, 且旋涡的强度正比于飞机的重量。大型运输飞机的重量大, 尾涡强度很强, 其翼尖涡可延伸在飞机后方几公里的地方, 旋涡区切向的速度分量要在旋涡形成后6 到8 分钟才消失。由于旋涡区域中空气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变化剧烈, 进入到这一区域中的小飞机会发生快速滚转运动而导致飞行事故。特别是在飞机起飞和着陆时, 前面一架飞机拖出的翼尖尾涡对将直接危害后面一架飞机的安全。
减升增阻
翼尖涡流使流过机翼的空气产生下洗速度,而向下倾斜形成下洗流。气流方向向下倾斜的角度,叫下洗角。
由翼尖涡流产生的下洗速度,在两翼尖处最大,向中心逐渐减少,在中心处最小。这是因为空气有粘性,翼尖旋涡会带动它周围的空气一起旋转,越靠内圈,旋转越快,越靠外圈,旋转越慢。因此离翼尖越远,气流下洗速度越小。
图示的就是某一个翼剖面上的下洗速度。它与原来相对速度v组成了合速度u 。u与v的夹角就是下洗角a1。下洗角使得原来的冲角a减小了。根据举力Y原来的含义,它应与相对速度v垂直,可是气流流过机翼以后,由于下洗速w的作用,使v的方向改变,向下转折一个下洗角a1,而成为u。因此,升力Y也应当偏转一角度a1,而与u垂直成为y1。此处下洗角很小,因而y与y1一般可看成相等。回这时飞机仍沿原来v的方向前进。y1既不同原来的速度v垂直,必然在其上有一投影为Q;。它的方向与飞机飞行方向相反,所起的作用是阻拦飞机的前进。实际上是一种阻力。这种阻力是由升力的诱导而产生的,因此叫做“诱导阻力”。它是由于气流下洗使原来的升力偏转而引起的附加阻力,并不包含在翼型阻力之内。
翼尖涡造成的下洗现象会造成升力下降,阻力增加。
参考文献
-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汉字,搜狐,2022-03-30
- ↑ 华夏古汉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