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头火绒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美头火绒草 |
中文名称:美头火绒草 拉丁学名:Leontopodium calocephalum 别称:老头草、薄雪草、老头艾 界:植物界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目科:菊目、菊科 族属:旋覆花族、火绒草属 分布区域:甘肃,青海,四川,云南 |
美头火绒草为多年生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白毛。茎通常从基部丛生,直立或斜上,不分枝。叶互生,无柄,披针形或条形。夏季开花,头状花序,无梗。瘦果长圆形,有短毛,黄褐色。以地上全草入药,有清热凉血,利尿的功效。用于急性肾炎。[1]
形态特征
生活型: 多年生草本;
茎: 根茎颈部粗厚,不育茎被密集叶鞘,有顶生叶丛,与1至数个簇生花茎,茎被蛛丝状毛或上部被白色棉状茸毛,下部后近无毛;
叶: 下部叶与不育茎的叶披针形、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5厘米,基部成褐色长鞘:中部或上部叶卵圆状披针形,基部抱茎,无柄;叶草质,上面无毛,或有蛛丝状毛或灰色绢状毛,或上部叶基部多少被柔毛或茸毛,下面被白色或边缘被银白色茸毛;
花: 苞叶多数,上面被带白色或干后黄或黄褐色厚茸毛,下面被白或银灰色茸毛,较花序长2-5倍,形成分散径4-12厘米苞叶群;头状花序5-20(-25),径0.5-1.2厘米;总苞片长4-6毫米,被白色柔毛,总苞片约4层,先端无毛,深褐或黑色,露出毛茸;
生长环境
生于高山和亚高山草甸、石砾坡地、湖岸、沼泽地、灌丛、冷杉和其他针叶林下或林缘,较常见。海拔2800—4500米。[3]
产地分布
产青海东部(门源)、甘肃西部至南部(夏河、岷县等)、四川北部至西南部(茂理、小金、峨边、峨眉、松潘、康定、道孚等)、云南西北部至北部(德钦、鹤庆、中甸、丽江、维西等)。[4]
本种提示
美头火绒草由于苞叶和叶形的特殊,极易与本属其他种区别。它在植株的高低、叶和苞叶的宽窄方面有极大的变异;它与下一变种的区别是叶疏生,长渐尖,苞叶较茎上部叶稍大或等形,基部较宽常鞘状扩大而常被白色长柔毛,总苞片的深色顶端常露出毛茸之上。美头火绒草与银叶火绒草 L. souliei Beauv. 之间,可能有中间类型或天然杂种存在。它有时也与珠峰火绒草 L. himalayanum DC. 相近似。[5]
相关变种
叶长圆状线形,顶端较急尖或近舌形,下面被白色或有时灰白色茸毛;茎上部叶基部不很扩大,下部叶也稍狭窄,被薄棉毛,较密生。苞叶较上部叶稍小,基部宽不超过6毫米,常舌状,下面被较少的毛。总苞片不很超出毛茸,顶端褐色。茎高多变异,约20-30厘米。 产甘肃西部、西南部(榆中、岷县、夏河、靖远)、青海东部(湟源)、四川西部、西北部(松潘、阿坝,小金、康定、马尔康)、云南西北部(丽江等)。生于较湿润的沼泽地、草地和林下,较不常见。海拔1500-3750米。
本变种在青海地区供药用,全株磨成粉末作外附剂,治风湿病。
茎细弱,高3-5厘米,有时高仅1-3厘米,径约1毫米,常脱毛,上部被蛛丝状毛。叶长圆状或舌状线形,顶端钝或近圆形,长3-5厘米,宽0.3-0.4厘米,或有时更小,长仅1厘米,两面被薄棉毛或近无毛,基部不扩大;苞叶少数,3-6个,有时较多,与茎上部叶同形,下面常脱毛,不形成整齐的苞叶群;头状花序较少数,通常3-5个。
产青海东部(门源),生于山地草甸或河滩沙地;甘肃西北部(张掖南山大野口)。
可能是湿生变种 var. uliginosum Beauv 的一个变型,主要以茎和叶的形状为区别。甘肃张掖的标本的茎极矮小,高仅1-3厘米;茎上部叶的基部仅稍扩大,苞叶和头状花序极少数(通常3个),苞叶不组成明显的苞叶群,但在毛茸及苞叶的特征上与青海的标本更为相似,在此作为同一变种。[6]
下级分类
火绒草属的天然杂种 Leontopodium × spp.
白灰火绒草 Leontopodium albogriseum Hand.-Mazz.
戟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franchetii × dedekensii Hand.-Mazz.
纤细火绒草 Leontopodium gracile Hand.-Mazz.
木茎火绒草 Leontopodium longifolium × stoechas Ling
华火绒草 Leontopodium niveum × sinense Hand.-Mazz.
迷迭香火绒草 Leontopodium rosmarinoides Hand.-Mazz.
艾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stoechas × artemisiifolium Hand.-Mazz.
戟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stoechas × dedekensii Hand.-Mazz.
戟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stoloniferum × dedekensii Hand.-Mazz.
艾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stracjeyi × artemisiifolium Ling
坚杆火绒草 Leontopodium stracheyi × franchetii Hand.-Mazz.
钻叶火绒草 Leontopodium stracheyi × subulatum Hand.-Mazz.
火绒草亚属 Subgen. Leontopodium
火绒草组 Sect. Leontopodium
华火绒草组 Sect. Nobilia (Beauv.) Hand. -Mazz.
拟鼠麴亚属 Subgen. Paragnaphalium Hand. -Mazz.
药用价值
【来源】为菊科火绒草属植物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 (Willd.) Beauv.,以地上全草入药。夏秋采割,洗净,晒干。
【源形态】多年社草本,高15~30厘米,全株密被白毛。茎通常从基部丛生,直立或斜上,不分枝。叶互生,无柄,披针形或条形。夏季开花,头状花序,无梗,3~5个簇生于茎顶。瘦果长圆形,有短毛,黄褐色。
【性味归经】微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利尿。用于急性肾炎。有人认为对消除蛋白尿和血尿有一定作用。
【用法用量】 5~7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