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美國

增加 12,630 位元組, 1 年前
rollbackEdits.php mass rollback
<div style="float[[File:right; text-align:center">美國001.jpg|缩略图|居右|250px|[http://wwwi.epochtimes.com/b5assets/uploads/152015/11/12/n45720321510271502002483-600x400.htmjpg<img src="br> 原圖鏈接] [http://iwww.epochtimes.com/assetsb5/uploads15/201511/1112/1510271502002483-600x400n4572032.jpg" width="250" height="300"/><br> htm 圖片來源大紀元]</div>]] '''美利堅合眾國'''({{lang-en|'''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縮寫为 {{lang|en|U.S.A.}}、通稱为 {{lang|en|United States}}、縮寫為{{lang|en|U.S.}}、或{{lang|en|America}}、{{lang|en|The States}}),中文通稱'''美國''',是由其下轄50个[[美国州份|州]]、[[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美国领土#非合并建制领土|五个自治领土]]及[[美国本土外小岛屿|外岛]]共同組成的[[聯邦]][[共和制|共和国]]{{NoteTag|1=五个自治领土指[[美屬薩摩亞]]、[[關島]]、[[北馬里亞納群島]]、[[波多黎各]]和[[美属维尔京群岛]]。另有11个无常住人口的岛:[[貝克島]]、[[豪蘭島]]、[[賈維斯島]]、[[约翰斯顿环礁]]、[[金曼礁]]、[[中途島]]和[[帕邁拉環礁]]。美国关于[[巴霍努埃沃浅滩]]、[[納弗沙島]]、[[塞拉尼拉浅滩]]和[[威克島]]的领土主权存在争议<ref>U.S. State Department, [http://www.state.gov/j/drl/rls/179780.htm Common Core Document to U.N. Committee on Human Rights], 2011-12-30, Item 22, 27, 80.— and U.S. General Accounting Office Report, [http://www.gao.gov/archive/1998/og98005.pdf U.S. Insular Areas: application of the U.S. Constitution], November 1997, p. 1, 6, 39n. Both viewed 2016-04-06.</ref>}} 。[[美國本土|美國本土48州和联邦特区]]位於[[北美洲]]中部,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面是[[加拿大]],南部和[[墨西哥]]及[[墨西哥灣]]接壤,本土位於溫帶、副熱帶地區。[[阿拉斯加州]]位於北美大陸西北方,東部為加拿大,西隔[[白令海峽]]和[[俄羅斯]]相望;[[夏威夷州]]則是太平洋中部的[[群島]]。美國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還擁有多處[[美國領土|境外領土]]和[[島嶼地區]]。此外,美國还在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着374個海外[[軍事基地]]。
美国拥有982萬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位居[[世界各国和地区面积列表|世界第三]](依陆地面積定義为第四大国);同时拥有接近超过3.3億人口,為[[國家人口列表|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因为有着來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它是世界上[[美国种族及民族|民族]]和[[多元文化主义|文化]]最多元的國家之一<ref name="DD">Adams, J.Q.; Strother-Adams, Pearlie (2001). ''Dealing with Diversity''. Chicago: Kendall/Hunt. ISBN 0-7872-8145-X.</ref>。[[美国地理|美国地形与气候]]複雜多样,是多种野生动物的家园<ref>{{cite web |url = http://www.nwf.org/wildlife.aspx |title = Wildlife Library |publisher = National Wildlife Federation |accessdate= 2014-12-23 }}</ref>。
19世纪起,美國國内開始出現“天定命運論”,[[昭昭天命]]成為美國19世紀時的政治標語<ref>Stephanson's ''Manifest Destiny: American Expansionism and the Empire of Right''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Manifest Destiny in the 20th century, particularly as articulated by [[Woodrow Wilson]] and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ref><ref>{{cite book|author=Robert J. Miller|title=Native America, Discovered And Conquered: Thomas Jefferson, Lewis & Clark, And Manifest Destiny|url=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ccnP7tWU7hwC&pg=PA120|year=2006|publisher=Greenwood|page=120}}</ref>,其中一層含義就是美國人是“天選之民”必須要擴張領土與勢力。在美國的擴張主義思潮領導下,美國西進運動崛起,開始向西部開始擴張。從1803年至1848年,成立的美國的面積幾乎擴大三倍,胸怀[[美國例外主義|新的共和國]]「[[昭昭天命|註定擴展至整個大陸]]」的理想,朝廣闊無際的原野拓展,甚至在「[[路易西安納購地]]」之前便已深入內陸<ref>[http://eps.berkeley.edu/~brimhall/EPS170AC_LNS170AC/L-20.pdf Manifest Destiny- An interpretation of How the West was Won]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906192756/http://eps.berkeley.edu/~brimhall/EPS170AC_LNS170AC/L-20.pdf |date=2006-09-06 }}. Crossroads of Earth Resources and Society. URL accessed on 4 May 2006.</ref>。這種擴展在[[1812年战争]]時遭到短暫的阻撓,但很快隨著戰爭的結束而繼續進行。從此役之後,美國民眾增強「從大洋到大洋」擴展的思潮,認為是不可抵抗的命運。1848年美國攻陷南方的墨西哥首都,贏得[[美墨戰爭]]。墨西哥承認德克薩斯併入美國,也割讓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相當一半的領土給美國<ref>加利福尼亞(下加利福尼亞半島仍屬墨西哥)、內華達、猶他的全部地區,科羅拉多、亞利桑那、新墨西哥和懷俄明部分地區</ref>。美國政府鼓勵民眾向西墾荒,還鼓勵修築鐵路,與美洲原住民發生更多衝突。19世紀後期美軍與民兵發動多次剿滅美洲原住民行動,直到永遠結束美洲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為止。
=== 兩次世界大戰與大萧条 ===
{{Main|一戰|大蕭條|羅斯福新政|二戰}}
[[第一次世界大战]]於1914年爆發,美國最初保持中立;由於[[德國]]發動的[[無限制潛艇戰]]擊沉在大西洋航行的美國船隻,造成許多美國平民的無辜死傷,激怒美國民眾。在战争最後阶段,1917年美国加入[[協約國列表|协约国]]以對抗[[同盟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由於歷史原因,美國大眾对於[[英國]]和[[法國]]較为同情,雖然有部分[[德裔美國人|德裔]]和[[愛爾蘭裔美國人|愛爾蘭裔]]反對介入<ref>Eric Foner and John A. Garraty, ''The Reader's Companion to American History.'' Page 576. 21 October 1991. Houghton Mifflin. ISBN 978-0-395-51372-9.</ref>。為了保護美國投資者和聯邦政府在歐洲的大量投資也是美國參戰的主因之一。在美國於1917年參戰後,对戰局有所扭转,使協約國在1918年獲勝。戰後,擔心过度捲入歐洲事務,美國參議院并未批准協約國制裁同盟國的[[凡尔赛条约]];相反,美國採取孤立主義政策。
1941年12月7日在[[日本]][[珍珠港事件|偷襲珍珠港]]後,美國加入[[同盟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反法西斯同盟]]以對抗[[軸心國]]。接下來的多场战役成為美國歷史上代價最高昂的一場戰爭,然而前線和大後方创造的大量工作機會、以及軍工產業帶動的生產復甦,使美國經濟完全走出大恐慌的陰霾。美國婦女也因此大规模踏入工作職場<ref>Walker, John F, and Vatter, Harold G ''The Rise of Big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Page 63. M.E. Sharpe: May 1997. ISBN 978-0-7656-0067-7.</ref>。
{{clear}}
 
=== 當代 ===
經歷1970年代石油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後,[[羅納德·雷根]]在1980年當選總統。在1980年代,他大力推行[[雷根經濟學]],美國經濟於1980年代開始復甦。蘇聯在1991年[[苏联解体|解体]],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國依然繼續派兵參與海外的戰爭,例如1991年的[[海湾战争]]。在1990年代,拜[[數位革命]]以及[[互联网]]製造的大量工作機會和技術變革之賜,美國經濟经历史無前例的繁榮成長,新興的[[硅谷]]成為世界資訊產業的龍頭重鎮,誕生諸如[[蘋果公司]]以及[[Google]]在內的大量資訊產業公司。
总统每四年选举一次,个人最多只能任两届。虽然总统和副总统选举是由全民普选方式举行,不过产生方式是由选举人票(选举人由民选产生)所决定——除了[[缅因]]和[[内布拉斯加]]两个州按普选票得票比例分配选举人票外,其余48个州和华盛顿特区均实行“胜者全得”制度,即把本州的选举人票全部给予在该州获得相对多数普选票的总统候选人,全国选举人票为538张,候选人至少获得270票才能当选,數目等同國會議員總和及三張[[華盛頓特區]]的選舉人票。[[选举人团]]所谓“[[间接选举]]”只是礼仪性的程序,当选的选举人在选举人团投票时必须把票投给在该州获胜的总统候选人,因此大选结果通常在大选投票日当天便可根据各州选举结果算出。美国人口最多的[[加利福尼亚州]]所拥有的选举人票多达55张,其次為[[德克薩斯州]]的38張,而人口较少的[[阿拉斯加州]]等7州則只有3张选举人票。鉴于这种情况,在历届美国总统选举中,人口众多的州都成为总统候选人争夺的重要目标。美国历史上曾数次发生这种情形,一些总统候选人虽然在大选中获得的选民票少于对手,却因得到足够的选举人票而当选。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少數選擧人可以操控選舉;相反,選擧人把票投給誰,還是要依靠普選的結果,只是因爲當初在設計的時候未能考慮到這種制度所隱藏的缺陷(由於當時美國通訊不發達,為防止民粹主義影響美國,故設立此機構)而導致普選票少於對方但仍舊當上總統的情況(不忠選舉人)。
==== 總統辦事機構 ====
1939年,国会通过一项重组法案,由此创立直接向总统负责的办事机构。至今机构数量和职员得到大幅扩充。大多数机构的主要领导不须通过国会参议院的确认,只有少数例外,如美國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局長和美国贸易代表(皆為內閣部長層級),其中许多工作人员来自联邦政府部门。各办事机构都由[[白宮辦公廳主任]]领导。
 
目前有以下组成机构:
* [[白宫办公厅]]:该机构是为总统个人服务的,其成员由总统任命无需参议院批准。高官一般由总统的竞选班底和亲信担任,少数职位由竞选班子以外的学者或专家担任。[[白宫办公厅主任]]和副主任负责领导。
* 经济顾问委员会
* 环境质量委员会
* 国家安全委员会
* 国土安全委员会
* 行政办公室
* [[美国行政管理和预算局|管理和预算办公室]]:1921年成立,局长为內閣部長層級,须获得参议院通过。
* 国家毒品控制政策办公室
* 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
*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首長「美國貿易代表」为內閣部長層級,须获得参议院通过。
* 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
* 情报顾问委员会
=== 州與地方選舉 ===
美國各州政府均擁有自己的州憲法,擁有自己的州參眾兩院(除了[[內布拉斯加州]]只有[[一院制|一個議院]])。各州舉行選舉的年分皆不相同。州長任期四年(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爾州的州長任期兩年),可以連任,部分州會對州長的任期設限制,一些州則不設任期限制。
 
=== 聯邦與州政府的關係 ===
在联邦体制内,州与联邦政府的关系很复杂。根据[[美国法律]],各州是主权实体。然而,在[[美国内战]]和“[[德克萨斯州诉怀特案]]”建立的规则是,州无权脱离联邦;根据宪法,也无外交权。美国联邦法律在經過憲法授權的領域要高于各州所制订的不同的法律,但是联邦政府的权力只能在宪法规定的范围之内行使;所有未授予联邦政府的权力由州政府和人民自行保留。
 
最近几年,联邦政府在医疗、教育、福利、交通、住宅以及城市发展等领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各州的宪法与联邦宪法基本相符,除了在一些细节上有所不同,其中包括人权和政府组织。而在商业、金融、公共服务和福利机构等方面,州宪法往往比联邦宪法更为详细。
 
=== 政黨 ===
美国联邦和州的政府与议会主要有两个政党竞争:[[共和黨 (美國)|共和党]]和[[民主党 (美国)|民主党]]。一些小党的参选人有时也有可能当选。
 
共和黨通常在社會議題上屬於社會[[保守主义|保守派]]、在經濟議題上屬於[[古典自由主义|古典自由主義]],對外奉行強硬的國防外交政策,屬於干涉主義路線。
 
民主黨通常在社會議題上屬於[[自由派]]、在經濟議題上屬於[[進步主義]]及[[自由主義]]的路線。
 
美國人一般會傾向支持兩黨中的其中一個,不過一些人也會支持獨立的小政黨的候選人,包括[[自由党 (美国)|自由黨]]、[[绿党 (美国)|綠黨]]、[[憲法黨 (美國)|憲法黨]]等。<ref>Secretary of the Senate. United States Senate Art & History: [http://www.senate.gov/pagelayout/history/one_item_and_teasers/partydiv.htm Party Di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enate, 1789—Present]. 2006年6月21日。</ref>
 
1933年-1995年,民主黨一直控制國會兩院,共和黨僅在1947年-1949年和1953年-1955年兩屆會期短暫取得多數。
 
1994年[[共和黨革命]]後,除了2001-2002年民主黨在參議院暫時佔多數外,共和黨控制國會兩院並保持在兩院的多數優勢直到2007年1月,2010年11月期中選舉中,共和黨重新奪回眾議院的多數,控制眾議院。
 
在總統選舉方面,自1860年林肯總統當選以來,共和黨一直保持總統職位(四屆除外)直至1932年羅斯褔當選總統。1952年民主黨結束其在白宮20年的執政地位。此後共和黨多能保持總統職位,而民主黨則控制國會。
 
2008年11月4日民主党候选人[[贝拉克·奥巴马]]當選第44屆[[美国总统]],於2009年1月20日就任,成為美國史上首任[[非裔美国人]]總統。
 
2016年11月9日,共和黨唐納·川普當選第45任美國總統,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政治素人總統。
== 經濟 ==
美國經濟高度發達,生產規模巨大,生產技術領先,部門結構完整;農工業均發達先進;公路、航空的技術及運量均居世界首位;對外貿易額世界第二;金融業非常發達;經濟規模長期居世界首位,人均GDP超過5萬美元,高居人口5000萬(含)以上國家首位,是世界上重要的經濟體,在人類的經濟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發展史 ===
綜觀美國經濟史,是一個成功的從[[殖民地]]經濟逐漸過渡到在20世紀時成為世界最大的[[工業]]國的歷程。
 
美國於19世纪末期就已超越[[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系|經濟體]],至今國民一直擁有很高的生活水平,2000年代[[國民生產總值|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就超過四萬美元,居世界前列,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 现状 ===
截止到2010年,美國人口總計已达到3.08亿,是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印度]]的[[国家人口列表|人口第三大國]],人口增長率為0.59%<ref name=autogenerated2>[http://factfinder.census.gov/home/saff/main.html#People People]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110106190829/http://factfinder.census.gov/home/saff/main.html |date=2011-01-06 }}. 12 June 2006. American Fact Finder. Accessed 13 June 2006.</ref>。其中,白人占64%,其余分别为拉美裔、非洲裔、亚裔等。从各州情况来看,加利福尼亚州是美国人口最多的州,为3720万;怀俄明州人口最少,只有56.4万;得克萨斯州人口绝对数量增长最多,比2000年增加430万,达到2510万。美国黑人、拉美裔和亚裔等少数族裔总人口已达到1.007亿人(截至2006年7月),美国拉美裔人口突破5000万,占美国人口约六分之一(16.66%),继续稳居美国头号少数族裔位置。美国华裔人口约400万(截至2011年)。通用英语。其中约300万人能够说汉语。51.3%的居民信奉基督教新教,其他居民信奉天主教、犹太教等,不属于任何教派的占4%。
 
依據[[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2000年的人口普查]],大約有79%的人口居住於都市<ref>[http://factfinder.census.gov/servlet/GCTTable?_bm=y&-geo_id=&-ds_name=DEC_2000_SF1_U&-_lang=en&-mt_name=DEC_2000_SF1_U_GCTP1_US1&-format=US-1&-CONTEXT=gct "United States -- Urban/Rural and Inside/Outside Metropolitan Area"]. United States Census 2000. ''URL accessed 29 May 2006.''</ref>,美國是一個[[人種|種族]]差異巨大的多[[民族]]國家,全國有31個民族(或者说是種族)超過了一百萬人,一百萬人以下的民族還有更多<ref>[http://www.census.gov/prod/2004pubs/c2kbr-35.pdf Table 2. Ancestries With 100,000 or More People in 2000: 1990 and 2000]. Ancestry: 2000 - Census 2000 Brief. ''URL accessed 2006-05-29.''</ref>。
 
大多數的美國人(在2004年有74.67%)<ref>[http://quickfacts.census.gov/qfd/states/00000.html USA QuickFacts from the US Census Bureau] {{web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80421034031/http://www.beliefnet.com/politics/religiousaffiliation.html |date=2008-04-21 }}</ref>是歐洲[[高加索人種|白人]]移民的後代,這些移民當時在首批殖民地安居,許多是在內戰後的“南部重建運動”中來到美國的,由於非白人的移民以及少數族群的高出生率的緣故,非[[拉丁裔人|拉美裔人]]的白人比率正在逐漸下跌<ref name="Dealing with Diversity">{{cite book | last =Adams | first =J.Q. | authorlink = | coauthors =Pearlie Strother-Adams | title =Dealing with Diversity | publisher =Kendall/Hunt Publishing Company | location =Chicago, IL |id = 0-7872-8145-X|date=2001}}</ref>。
 
主要的歐洲原籍是[[德裔美國人|德國]](15.6%)、[[愛爾蘭裔美國人|愛爾蘭]](10.8%)、[[英格兰|英格蘭]](8.7%)、[[意大利]](5.6%)和[[斯堪的纳维亚|斯堪的納維亞]](3.7%);很多也來自斯拉夫國家,如[[波兰|波蘭]]和[[俄罗斯|俄羅斯]]等;其他的移民來自東歐、南歐和[[加拿大]]的法語區。
 
美國原住民如[[印第安人]]則有440萬人<ref name="Native American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cite web|url=http://www.census.gov/Press-Release/www/releases/archives/facts_for_features_special_editions/005684.html |title=Native American pop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ccessdate=2006-07-06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19195726/http://www.census.gov/Press-Release/www/releases/archives/facts_for_features_special_editions/005684.html |archivedate=2006-06-19 }}</ref>,其中約有35%居住在政府規劃的原住民保留區。
 
[[亞裔美國人]](不包括夏威夷人和太平洋島嶼住民)是第三大的少數族裔,2005年普查中佔到5%。大多數亞裔美國人集中在西海岸和夏威夷,亞裔中最大的族群來自[[以色列]]([[犹太人|猶太人]])、[[菲律宾|菲律賓]]、[[華裔美國人|中國]]、[[印度]]、[[越裔美國人|越南]]、[[韓裔美國人|韓國]]和[[日裔美國人|日本]]。
 
[[拉丁裔人|拉美裔人]]是美國第一大的種族族群,佔總人口的16.1%(2005年),之中自[[墨西哥]]移民而來的佔了66%,並且預計在將來幾十年中仍會高速增長。
 
[[非裔美國人]]遍佈全美,不過南方的黑人區為最大,合计3,500萬人(12.12%)。他们的祖先主要是在内战以前被作为奴隸贩卖过来的。
 
2011年6月28日,[[美国企业研究所]](AEI)发表一项爱国精神调查报告显示,逾6成民众(有61%的受访者以身为美国人感到“非常自豪”,25%受访者感到“很自豪”)以身为美国人深感自豪,且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从军是爱国的一种表现,美国民众普遍对美国军队评价高<ref name=美国民众以身为美国人自豪>{{cite web|url=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1_06/29/7320904_0.shtml | language=中文 | title=调查显示86%美国民众以身为美国人自豪 |publisher=凤凰 |date=2010年6月29日 |accessdate= }}</ref>。
 
=== 社会阶层 ===
2004年美国[[社会学]]家''Leonard Beeghley''调查出的五类美国社会阶层分布如下<ref>Beeghley, L. (2004). The Structure of Social Stratifi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Boston, MA: Pearson, Allyn & Bacon.</ref>,收入单位都是美元:
* 高收入家庭占5%——家庭净财富在100万以上,普遍具有大学以上文化;
** 其中顶级高收入家庭占0.9%——千万富翁与亿万富豪;
* 中产阶层([[白领]])占46%——平均男性年收入5.7万,女性年收入4万,基本是大学毕业;
* 工人阶层([[蓝领]])占40-45%——平均男性年收入4万,女性年收入2.6万,大多是中学毕业;
* 贫穷阶层占12%——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平均家庭年收入1.8万,一些是中学毕业。
 
按照个人或家庭收入高低所形成的社会阶层来看,明显得出个人受教育程度与之关系密切,2005年美国全體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數為46326美元,而18%的家庭收數超過10万美元,而個人年收入的中位數則為32,140美元(僅計算25歲以上的個人)<ref name="U.S. Census Bureau median income of persons age or older">{{cite web|url=http://pubdb3.census.gov/macro/032006/perinc/new03_001.htm |title=U.S. Census Bureau, median income of persons, age 25 or older |accessdate=2006-12-09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70319232115/http://pubdb3.census.gov/macro/032006/perinc/new03_001.htm |archivedate=2007-03-19 }}</ref>。擁有較罕見的工作技巧,或從事社會上普遍認為較為重要工作的人,也是較高社會地位的人,而這些人通常有較高的個人收入:具有专业与[[博士]]学位的人的收入是美国收入前15%的主要组成部分,前15%的收入者平均賺取62,500美元以上;而具有[[大学]]学士学位的人的收入居于中产行列,他们大多属于是[[中产阶层]]<ref name="U.S. Census Bureau household income 2006">{{cite web|url=http://pubdb3.census.gov/macro/032006/hhinc/new02_001.htm |title=U.S. Census Bureau, household income, 2006 |accessdate=2007-02-08 |deadurl=yes |archiveurl=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1230144047/http://pubdb3.census.gov/macro/032006/hhinc/new02_001.htm |archivedate=2006-12-30 }}</ref>。
 
== 參考文獻 ==
{{Reflist}}
 
[[Category:地理]]
[[Category:750 美洲史地總論]]
[[Category:752 美國‎]]
39,14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