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须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羊须草

中文名称:羊须草

拉丁学名:Carex callitrichos V. Krecz.

界属:植物界、薹草属

门纲:被子植物门、百合纲

目科:莎草目、莎草科

族:薹草族

分布区域:黑龙江省

羊须草是莎草科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纤弱,略带方形或圆柱形,秃净无毛。叶对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厘米,宽1~3毫米,革质;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毫米,顶端有细齿。花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无柄或近于无柄;花萼筒状,4裂,裂片边缘具短刺毛;花冠漏斗形,长约3毫米。纯白色,先端4深裂。秃净;雄蕊4;子房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状。蒴果,扁球形,直径2~3毫米,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极细小。花期7~9月。果期8~10月。

信息

种中文名:羊须草

种拉丁名:Carex callitrichos V. Krecz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属中文名:薹草属

属拉丁名:Carex

国内分布:产于黑龙江省。

国外分布:俄罗斯(远东)、朝鲜、日本也有分布。

海 拔:800-1000

命名来源:[Kom.Fl. Ussr, 3: 619. 1935]

中国植物志:12:186[1]

形态特征

高2-6厘米,纤细平滑,基部具红褐色宿存叶鞘;

杆疏丛生高2-6厘米,纤细,平滑,基部具红褐色宿存叶鞘;

叶长为秆5-6倍,毛发状,柔软,宽0.2-0.8(1)毫米,无毛,疏被短柔毛;苞片佛焰苞状,无明显苞叶

小穗2-4,疏离;顶生的雄小穗,圆柱形,长5-8毫米,具5-7花;侧生雌小穗线形,长5-7毫米,1-3花疏生;雌花鳞片披针形,长3-4毫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具短尖,中间绿色,具中脉,两侧锈色或淡锈色,具白色宽膜质边缘;

果襄倒卵形钝三棱状,长2.5-3毫米,淡绿色,被短柔毛,具2侧脉及不明显细脉,具微内弯短柄,喙极短,喙口微凹或全缘,淡褐色;小坚果长圆状倒卵形,三棱状,长2.3-2.5毫米,褐色,具短柄,喙短;花柱基部稍增粗,柱头3。[2]

生长环境

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也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过于粘重或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

分布范围

产于中国黑龙江省;生长于红松林下,海拔800-1000米。俄罗斯(远东)、朝鲜、日本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俄罗斯远东地区。

栽培方法

羊须草白花蛇舌草的一个别名.

白花蛇舌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也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为好。过于粘重或过砂以及低洼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 一般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9到10月采收。亩产干品300公斤左右,目前药材市场批发价在6~7元,折算亩产值在1500元左右。栽培关键在于除草,病虫害比较少。估计亩效益在1000元以上。

栽培要点

⒈采用种子繁殖,直播或育苗移栽。行距15~20cm,株距10~15cm。由于种子细小,播种多混土撒播。

⒉由于种子细小,顶土力弱,幼苗生长缓慢。齐苗或移栽成活后,进行1次浅松土除草,但要注意不要伤根。松土后施1次稀薄的人畜粪水,每亩1500公斤或尿素15公斤,促使幼苗生长健壮。封行前要注意除草,经常保持田间无杂草,避免造成草荒。苗期结合松土,适当追肥,直至植株封行。封行后,停止松土和施肥。

⒊播后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以利出苗。雨季及每次灌水后,要及时排除多余的积水。苗期需水量较大,可于晴天傍晚或清晨进行浇水,注意抗旱保苗。果期可以停止浇水。

⒋采收一般在秋季9~10月果实成熟后,齐地面割取地上茎叶,除去杂质和泥土,晒至半干时,捆成小把,继续晒至全干即成商品。质量以身干、茎枝带有果穗、色青绿者为佳。[3]

主要价值

茎叶可造纸、搓绳及包装填充之用。

药用

白花蛇舌草以全草供药用,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的功能。主治恶性肿瘤、阑尾炎、肝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喉炎、泌尿系统感染、盆腔炎、附件炎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现代中医临床用于治疗胃癌、食管癌、肠癌、子宫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

【异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民间草药》),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泉州本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药》Ⅱ),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

一、

【来源】 该品为茜草科耳草属植物白花蛇舌草Hedyotis diffusa Willd.[Oldenlandia diffusa (Willd.) Roxb.]的全草。夏秋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注:同属植物水线草(伞房花耳草)Hedyotis corymbosa (L.) Lamk. [Oldenlandia corymbosa L.]形态近前种,也做白花蛇舌草入药,功效类似。

【性味归经】甘、淡,凉。入胃、大肠、小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活血止痛。用于肠痈(阑尾炎),疮疖肿毒,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疮疖痈肿,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0.5~2两,煎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备注】

⑴与红藤、败酱草等同用,可用治肠痈;与银花、连翘等同用,可治疗疮疖肿毒等症。与山栀、黄柏、茵陈等同用,治湿热黄疸;与白茅根、车前子、茯苓等同用,可治小便不利等症。

【摘录】《中国药典[4]

二、

【中文名】白花蛇舌草(《广西中药志》)

【类 别】全草类

【异名】蛇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广西中药志》),蛇舌癀(《闽南民间草药》),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泉州本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广东中药》Ⅱ),蛇总管、鹤舌草、细叶柳子(《福建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种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带根全草。

白花蛇舌草,又名:二叶葎。 生于山坡、路边、溪畔草丛中。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采集】夏、秋采收,晒干或鲜用。

【药材】干燥全草,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有主根一条,粗约2~4毫米,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而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央有白色髓部。叶多破碎,极皱缩,易脱落;有托叶,长1~2毫米。花腋生。气微,味淡。

主产福建、广东、广西等地。 在福建、广西地区,尚有以同属植物水线草(参见"水线草"条),纤花耳草(参见"虾子草"条)及松叶耳草(参见"鹩哥舌"条)等作白花蛇舌草使用者。

【化学成分】全草中分出卅一烷、豆甾醇、熊果酸、齐墩果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甙、对香豆酸等。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

在体外(相当生药6克/毫升)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美蓝试管法);用瓦氏呼吸器测定,对前二者的抑制作用亦较强。曾用浸膏于小鼠S-180和艾氏腹水癌,以及大鼠吉田肉瘤的实验性治疗,皆无明显抗癌作用;0.5~1克生药/毫升在体外对吉田肉瘤和艾氏腹水癌有抑制(美蓝试管法),但作者认为此属非特殊性的。

抗菌、消炎作用

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著,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观察煎液对正常和人工阑尾炎兔的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和白细胞在体内外吞噬活力的影响,认为其抗炎作用,是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生和增强吞噬细胞活力等因素所致。

【性味】苦甘,寒。

①《"西中药志》:"味苦甘,性温,无毒。"

②《闽南民间草药》:"苦,平,无毒。"

③《泉州本草》:"甘微酸,性寒。"

④《广东中药》Ⅱ:"辛涩,寒,无毒。"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心、肝、脾三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湿,解毒。治肺热喘咳,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黄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肿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症。

①《潮州志·物产志》:"茎叶榨汁饮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②《广西中药志》:"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③《闽南民间草药》:"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④《泉州本草》:"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⑤《广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外用:捣敷。

【宜忌】《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选方】①治痢疾、尿道炎:白花蛇舌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治黄疸: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取汁和蜂蜜服。(厦门)

治急性阑尾炎:白花蛇舌草二至四两,羊蹄草一至二两,两面针根三钱。水煎服。(广东《中草药处方选编》)

治小儿惊热,不能入睡:鲜蛇舌癀打汁一汤匙服。(《闽南民间草药》)

治疮肿热痛:鲜蛇舌癀洗净,捣烂敷之,干即更换。(《闽南民间草药》)

治毒蛇咬伤:鲜白花蛇舌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或水煎服,渣敷伤口。(《福建中草药》)[5]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