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羊背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羊背石也叫“羊额石”。是由冰蚀作用形成的石质小丘,特别在大陆冰川作用区,石质小丘往往与石质洼地、湖盆相伴分布,成群地匍匐于地表,犹如羊群伏在地面上一样,故称羊背石。[1]

形成过程以及特征

羊背石长轴方向与冰流方向一致,向冰川上游方的一坡由于受冰川的磨蚀作用,坡度小,有许多擦痕I向冰川下游方,坡度较陡。每一小丘平面上呈椭圆形,两坡不对称。在羊背石上以及在大漂砾上常因冰川作用形成磨光面。当冰川搬运物多是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上,磨光面更为发育。[2]

定义

羊背石是冰川基床上的一种侵蚀地形,它是由基岩组成的小丘,常成群分布,远望如匍匐的羊群,故名羊背石。它由岩性坚硬的小丘被冰川磨削而成。顶部浑圆,形似羊背。具有卵形的基部。长轴延伸的方向和冰川运动的方向一致。纵剖面前后不对称:迎冰坡一般较平缓和光滑;背冰坡较陡峻和粗糙。多数羊背石分布的地区,地面呈波状起伏。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