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湘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罗湘涛(1900-1968)曾用名罗直秋,湖南省平江县人。
简介
罗湘涛 | |
---|---|
[1] [2]]] | |
出生 |
1900 湖南省平江县 |
逝世 | 1968 |
国籍 | 中国 |
生平简介
罗湘涛1900年7月生于湖南平江县嘉义。 1926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平江县南区游击队。 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先后任红4军第1纵队1大队特务队司务长,湘鄂赣边红军医院经理处经理,湘鄂赣独立师4团军需长,平江独立团管理科科长。参加了湘鄂赣苏区反“围剿”作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湘鄂赣军区供给部军需科科长、供给部部长,湘鄂赣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在湘鄂赣边地区坚持了极其艰苦的三年游击战。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新四军留守处主任,新四军第1支队军需处处长,军供给部军需处副处长 1938年罗湘涛和战友合影。 1938年罗湘涛和战友合影。 。 1941年任新四军第1师3旅供给部部长,海防团政治委员,苏中军区供给部部长,1师军工部部长。见照片:(1938年合影于云岭新四军军部。左起罗湘涛、宋裕和、张正坤、周子昆、赖传珠、张元寿)。 解放战争初期,任新四军兼山东军区军工部政治委员。 1947年1月任华东军区军工部政治委员。1949年任华东军区供给部政治委员、军区生产部政治委员。先后参加了苏中、渡江、上海等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后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 1968年8月23日在南京浙世。
革命事迹
轻装突围 皖南事变,时任新四军军需处副处长的罗湘涛身携巨款,和同志们一起突围。他们白天隐蔽,晚上走路,一连八天,无法接近群众,只好忍饥挨饿。为了轻装突围,罗湘涛精简了自己的全部生活用品,身上穿着一件特制的背心,前后都装着沉重的金子、银元、纸币,妻子李桂英身上背着三枝枪,一手拽树枝,一手拉着罗湘涛,在黑暗中艰难地行走。有的同志要罗湘涛将经费暂时就地掩藏,他没答应,他说:“这点家当来之不易,是乡亲们一点点省下来的,是同志们打土豪、斗地主,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就是有一口气,也一定要把经费带出去。” 突围期间,最“丰盛”的食物是李一氓从老百姓那里买来的黄豆,炒熟后,分给每人一小把。天下着滂沱大雨,与军首长们又走散了,处境十分险恶。突围到最后,原来30多人的一支队伍,只剩下罗湘涛夫妇等五个人了。在老百姓的掩护下,他们一路走、一路躲,终于找到了突破口,渡过长江到了新四军七师,然后又走走打打,于1941年7月到达盐城新四军军部。 随后,罗湘涛被分配到苏中,任一师供给部部长。1942年3月,粟裕司令亲自指挥建立后方勤务部海上委员会,罗湘涛任书记。 海上委员会发动群众把渔民组织起来,租了一批渔船。船上的船老大、船夫都乐意支持。有一位名叫高亚东的资本家,还提供了一条大船作指挥船。逐渐后方勤务部发展到有五六十条船,停泊在一起简直像一个小市镇。当时整个后方生产都在海上进行。被服厂用缝纫机在海上加工服装,然后送到岸上给部队穿;印钞厂在海上印钞票;政治部的印刷品、宣传品也由海上的印刷厂印刷;后来还成立了军工部,罗湘涛任政委,生产起了小钢炮和炮弹。
保护大炮
1942年,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三门炮,组成炮连,一门炮放在指挥船上,两门放在炮连的船上。粟司令很关注炮的掩护工作,对罗湘涛说:“后方的任务太重,实在不行,无关紧要的东西丢了不要紧,这几门炮千万不能丢!”罗湘涛按首长的指示,千方百计保护好这三门大炮,在此后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一次在连云港附近的海面上,两艘敌人的汽艇妄图抢劫委员会的船。罗湘涛一声令下,第一发炮弹就打沉了一艘敌艇,第二炮打伤了另一艘敌艇,敌人仓皇逃离了。为防止更多的敌人来追击,熟悉水路的罗湘涛,选择了一条不深不浅的航道,把所有的被单撑起来当帆用,顺风顺水,很快安全地回到了目的地,与海防团会合,小渔船战胜了敌人的汽艇。
坚守岗位
海上委员会条件非常艰苦,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有一次,天气寒冷,罗湘涛和程旺去师部开会,海上忽然起了大风大浪,当时李桂英和陈惠珠、路文三个同志住在指挥船上,船被风浪打漏了。第二天醒来,被子、门都被冻住了,船老大用开水浇,才把门打开。三位同志出来一看,有十二条船因锚缆断了,漂得无影无踪。当时军工部副部长顾吉祥说:“我们要坚守岗位,死也死在船上。”他派李桂英带领身体不好的同志把钞票送上岸去,因为岸上急等钱用,海防团的干部、战士会来接应。于是,几十个人上岸走了二十多里冰冻的沙滩,有的大腿都磨烂了。其中有一个身体较弱,被一阵狂风吹倒后,就再也没能起来。还有一个女同志腿糜烂了,送到医院医疗无效也去世了。罗湘涛、程旺回来后,分两条路线设法找船,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终于找回了那十二条船。
个人荣誉
罗湘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