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伯特.舒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伯特.舒曼
罗伯特.舒曼
原文名 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出生 1810年6月8日
撒克逊的茨维考城
国籍 德国
职业 钢琴演奏
知名作品 《诗人之恋》、《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罗伯特·舒曼 拼音:luó bó tè -shū màn 英文: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 同义词条:舒曼,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薛满

  罗伯特·舒曼,全称罗伯特·亚历山大·舒曼(德语: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又译薛满,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代表人物之一。舒曼生性热情敏感,富有民主主义思想。夫人克拉拉·威克也是著名钢琴家。舒曼在音乐方面深受舒伯特的影响,在文学上受到以海涅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和以霍夫曼为代表的消极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影响。

  舒曼的音乐创作十分注重于人物内在感情的描写。他喜欢标题音乐,并经常描写一些梦幻的世界。他的钢琴作品形式短小。但在旋律、和声上、节奏上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和独到之处,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因此他被人们称为“音乐诗人”。

  舒曼的主要作品有《诗人之恋》《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生平简介

  罗伯特·舒曼1810年6月8日生于德国撒克逊的茨维考城。舒曼的父亲是茨维考城的地方书商兼出版商,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家庭主妇。舒曼自小就表现出音乐天赋,他7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并已尝试作曲。9岁时,他随父亲在卡路斯家中听到莫歇勒斯的演奏,对音乐更感兴趣了。10岁时他进入茨维考学校就读,与朋友们组织管弦乐队,自己作曲。

1826年,父亲去世,1828年,舒曼中学毕业。母亲强烈要求他去攻读法律,于是他只好忍痛顺从母亲的意愿,去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

  莱比锡是全德音乐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许多优秀的艺术家,各种艺术活动都非常频繁活跃。具有强烈艺术家气质的舒曼,一到莱比锡就被这里活跃的艺术空气所吸引。在学校里,教授枯燥的法律课程命他感到索然无味,而音乐却使他感到格外的亲切。他几乎每天都在从事音乐活动。为了达到高超的钢琴演奏水平,他拜当时著名的钢琴教师里希·维克为师。两年后,舒曼在音乐艺术上的造诣与成就使他声誉大振。他公开举行的演奏会得到了音乐界的普遍承认与好评。于是他终于说服母亲,选择了音乐艺术的道路。 

  1830年,他搬进了维克老师的家中潜心学琴。他时时抱怨老师的授课速度太慢,为了迅速提高技能,他别出心裁地用一根细绳把手指吊挂在天花板上偷偷练琴,试图以此加强手指触键的灵活性与力度。但是,错误的方法使他的手指受到了严重损伤,他想成为伟大的钢琴家的理想从此破灭了。这个意外的不幸对他的心灵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挫折并没有把他的精神与毅力摧毁。不久,他把目标转向音乐创作与音乐评论方面,在新的音乐领域中开拓自己的艺术道路。

  1834年,舒曼创办了音乐评论刊物《新音乐杂志》并任主编,这是对死板的德国音乐评论界的挑战。在“新音乐杂志”上,他经常用佛罗斯登、拉罗等笔名发表文章,宣扬“用艺术理想来代替现实的理想”。


舒曼与妻子克拉拉

  1836年,26岁的舒曼开始追求克拉拉·威克,当时克拉拉才17岁。克拉拉的父亲威克教授因为舒曼没有什么地位而反对他们两人来往,无论舒曼怎样努力,威克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双方因此而闹到法庭,结果舒曼获胜。

   1840年9月12日舒曼和克拉拉终于结婚了。  1840年,除了成家以外,舒曼的艺术生涯也有了转折。他努力创作歌曲,这一年就写了100首左右。舒曼的歌曲旋律优美,例如作品《奉献》、《樱桃树》、《莲花》,根据克鲁纳的诗所写的作品《旅之喜》等等。  841年后,舒曼开始写交响曲、室内乐、清唱剧。

   1851年,舒曼到瑞士等地演奏旅行,此时发表了《朱力斯·凯撒》、《赫尔曼与德提亚序曲》。

   1853年5月乐曲在莱茵河下游公演,博得好评。

  1854年,他因精神病恶化而丧失了理智,甚至连妻子也认不出了。一个严寒的冬日,他竟跳进冰冷的莱茵河里企图自杀,幸而被救并送进了精神病院,但他始终未得到完全的恢复。

  1856年7月29日,舒曼在爱妻克拉拉的怀中安然逝去,终年46岁。  

本段作品

  舒曼的作品包括交响乐四首、协奏曲(如《a小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a小调大提琴与乐队协奏曲》、《d小调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等)、室内乐、艺术歌曲(如《桃金娘》、《妇女的爱情和生活》和为诗人海涅《诗人之恋》、李尔克、艾兴多夫的诗歌而谱的曲)、钢琴作品(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即景》等)、其他乐队和合唱作品(如《曼弗雷德序曲》)及歌剧一部。


  乐评创作,主要刊载于由他创办并一人分饰三个不同立场的评论人员的《新音乐报》内的文章。   《诗人之恋》   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作品创作于被称为舒曼的“歌曲年”的1840年,这一年作者与其深爱的克拉拉结婚,它可以说是舒曼的爱情日记。作品共包括十六首声乐作品,歌词来自海涅的《抒情的间奏》的六十五首诗。这组作品不仅是舒曼声乐作品的典型代表,而且也是艺术结构最完整的杰作。

  《诗人之恋》的音乐具有不同的曲调,有婉转的城市流行歌曲性质的《灿烂鲜艳的五月里》 (片段1), 有民歌性质的《小玫瑰,小百合》 (片段2)、《那小的花儿们如果知道》等,也有辽阔严肃史诗性的《莱茵河》 (片段3)等等,这些都是世界著名的声乐作品。  《曼弗雷德》序曲

  舒曼的《曼弗雷德》序曲以其构思深刻、和声新颖以及如诗一般的形象和有力的心理刻划取胜。像舒曼的其它作品一样,这首序曲也有较多的主题,用以从不同的侧面去刻划曼弗雷德的性格。

  序曲开始时,全乐队奏出三个强有力的切分和弦,给音乐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这段引子的主题描写曼弗雷德黯然的沉思,或者说绝望的神伤(片段1)。

  奏鸣曲形式的呈示部的第一主题,体现出曼弗雷德激动、热情、苦恼、绝望等各种情绪和内心所受的折磨。序曲的第二主题由小提琴声部奏出,表现出主人公温柔的一面,在情绪上不同于第一主题,但仍然笼罩着阴暗、忧郁的迷雾。

  曼弗雷德的基本形象在这部序曲中有着真正的交响式发展,他愤世嫉俗的神态、慌乱不安的忧郁情绪、怀念恋人的忧愁、内心的种种矛盾冲突,都以磅礴的气势体现出来。曼弗雷德的结局是悲惨的,他竭力寻求的“忘怀”始终无法觅得,他在诗剧结束时终于平静地死去。经过序曲的引子主题再现,全曲结束。   a小调《钢琴协奏曲》   作品完成于1845年。1841年舒曼试图改变传统钢琴协奏曲的写法,作了《钢琴主奏a小调幻想曲》的单乐章钢琴协奏曲, 但被出版社退稿。后来舒曼不得不另外新作了两个乐章。该作品是在舒曼一生中最幸福的年代完成的,当时,他和克拉拉的爱情冲破重重阻力而取得成功,创作也随之出现高潮。乐曲主题鲜明,表现了作者的生活理想以及为之而斗争的信念。虽然在外表上与古典的协奏曲相比并不显得新颖,但实质上这是一首极具浪漫主义特色的钢琴协奏曲。  《狂欢节》   《狂欢节》写于1835年,这时的舒曼25岁,在音乐事业上蒸蒸日上,正在走向成功之巅。在这部作品中既洋溢着舒曼音乐的浪漫主义精神,又反映出他的音乐批评个性。舒曼不仅在文字上能够写出犀利而个性鲜明的音乐评论,在作曲时也爱用音符表现自己的批判精神。《狂欢节》不同于自巴罗克时期以来逐渐形成一定规范的套曲形式——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通常有固定的三四个乐章,体式较为庞大,每个乐章的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舒曼的钢琴套曲形式自由,由许多活泼灵动的短曲组成,或者几乎就是由一串钢琴小品连缀而成,而整部作品又有一个贯彻始终的主题思想。《狂欢节》套曲由21首短曲组成。

  舒曼为这部钢琴套曲取名为《狂欢节》,是借用了西方的狂欢节风俗,又戏剧性地加入了一些字谜游戏。 文艺作品

  1944年德国拍摄过一部舒曼传记片。

  1947年,美国好莱坞拍摄影片《Song of Love》,描写舒曼与克拉拉的爱情故事,凯瑟琳·赫本扮演克拉拉。舒曼《童年即景》组曲中的《梦幻曲》被用作影片的主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