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羅萬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羅萬化
出生 1536年
國籍 中國
職業 明朝官員
知名於 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
知名作品 《世澤編》



羅萬化(LuoWanHua)(1536-1594),字一甫,號康洲,明代上虞東關羅村人。6歲就鄉塾,旁樓勿傾,萬化不為所動。穆宗隆慶二年(1568)戊辰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讀。為人耿直,因不屑奉迎權臣張居正,又拒應張居正招攬,任主試時不允張居正為其子請試題,致多年不得升遷。居正卒,才升任國子祭酒、南京禮部侍郎。後父亡丁憂回鄉,賑災救民,喪服滿期任南京吏部侍郎,升禮部尚書、國史館副總裁。由於不滿朝政,十上奏章始允告老還鄉,行至寶應卒。皇上聞之震悼,輟朝遣官諭祭二壇,贈太子少保,諡文懿崇祀之。

人物生平

隆慶二年廷試,穆宗命

題為《外攘內安之道》。讀卷大臣進呈十七份考卷,穆宗閱後都不滿意。遂命取散卷讀之,得羅萬化卷,見其文言:"臣聞帝王之蒞天下也,必安攘並舉,而後可成天下之至治;必明斷並行,而後可收天下之實功。"正合帝意,遂欽點為第一甲第一名,黃鳳翔第二,趙志皋第三。後黃鳳翔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簡;趙志皋亦為禮部尚書,官至首輔,諡文懿。該科一甲三名均為朝廷重臣,死後都賜予諡號,這在明朝並不多見。

羅萬化登第後,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讀,主修《大明會典》。當時,正是張居正為首輔,十分看中羅萬化的才學和人品,想招至自己門下,曾托人將此意轉告給羅萬化,羅萬化嚴辭拒絕。張居正的僕人尤七私下裡請羅萬化為其作記,羅萬化怒道:"吾為天子侍臣,怎能為僕人作記呢?"

羅萬化為科考官時,張居正又為其子向羅萬化討教試題,羅萬化拂衣而起,說道:"吾晚裝兩篋,明旦出宣武門,而謂我難去官乎?"因其剛直率真,多次開罪於首輔張居正,所以官職十年不得升遷。

萬曆十年(1582),張居正死後,羅萬化才升為諭德,次年為國子監祭酒。萬曆十八年(1590)自請外任,授南京吏部右侍郎。萬曆二十年(1592)官至禮部尚書兼翰林學士。首輔王錫爵將謝事,廷推閣臣,羅萬化也在預選之內。有人指點他給司禮太監送些禮,羅萬化嘆道:"我乃一介貧寒之士,受天子恩遇到今天的地位,於我已是很過了,這是何等的官職還需要用錢來買嗎?"結果羅萬化落選。又一次推舉家宰,因廷臣們對他有成見,因而又沒成功。此時的羅萬化已身患重病,多次上疏乞歸,終得恩准,竟病逝歸途中,享年59歲。贈太子太保,諡文懋(一作文懿)。

著有《世澤編》。

人物軼事

與其他歷史文化遺產一樣,"狀元策"也是精華與糟粕並存。但作為當時最"優秀的"人寫出的"最好的"策文,它還是具有一定的史學、學術、文學和審美價值。

如羅萬化的殿試卷,

屬於明朝最高級別的試卷,可以反映當時殿試的真實情況,如皇帝如何"策問",進士如何"對策",試卷和內容怎樣。這在當時和現在很少有人能對之有具體真切的認識。現在,閱讀羅萬化的"狀元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當時的一些朝政,這種真切感恐怕是任何介紹材料難以提供的。在羅萬化當年的殿試中,皇帝的"策問"開宗明義,凡420字,曰:"君天下者,興化致理,政固多端。然務本重農,治兵修備,乃其大者",即君主當以重農興兵為急務。隨後連提三個問題,即如何使人民歸農務農?如何行屯鹽之法?如何抵禦異族侵擾?這些問題是當時社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現實情況的直接反映,可以與記載當時歷史的有關史料相互印證。正因為如此,狀元的殿試卷,可以幫助我們更直觀地把握歷史。

羅萬化的殿試對策洋洋灑灑,共4100字,對上述三個問題都作了嚴密、詳盡的回答。他針對當時許多人離開土地,"游惰者多,歸農者鮮"的現象,提出一家之言:"欲驅天下之民皆力於本,其道無他,唯貴谷粟而已矣。"對於實行屯田之法,他認為應進行"履畝而正界"、"間歲而代耕"的工作,也就是要對天下的土地進行清丈,對服役士卒實行代耕。"履畝而正界"的措施,終於在10年之後的萬曆六年在全國實行,並有效地抑制了豪強地主的侵併,可見羅萬化是有灼見的。對於如何抵禦異族侵擾,羅萬化提出"重將帥"、"先決戰"、"先理財"三條對策。結合當時歷史,這幾條建議都是比較正確的。從羅萬化的"狀元策"中可以看出,殿試卷的"策問"和"對策"都是圍繞"問題"展開,這些"問題"在當時屬於"時務",在今天,它們是應該納入"學術"範疇的。因此,每篇"狀元策"便都可以視為是當時對那些學術問題的研究論文。

家庭成員

祖父:羅道。

父親:羅拱璧。

母親:沈氏。

妻:金氏,繼娶謝氏。

兄:羅萬象。

弟:羅萬言、羅萬善、羅萬益、羅萬春、羅萬全、羅萬壽。

個人作品

內苑聞鶯

令啟朱明景物華,新聲巧囀上林花。

全枝借得晴初試,喬木遷來韻轉賒。

靜里調簧隨玉輦,陰中分綠上窗紗。

聖朝會見和鸞鳳,小鳥緡蠻詎足夸。

注釋:

①朱明:夏季。指立夏節。此指明朝。明朝皇帝姓朱,故稱。②簧:樂器中有彈性的薄片,用以振動發聲。③玉輦:古代帝王的乘輿。④緡mi 蠻: 鳥聲。《詩》"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