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缸瓦窑遗址

增加 727 位元組, 3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缸瓦窑遗址1.jpg|缩略图|[http://www.ndlib.cn/gjxz/wbty/gyz/201112/t20111220_56992.htm 缸瓦窑遗址]]] ''' 缸瓦窑遗址 ''' ,位于内蒙古赤峰市西南六十公里(松山区)的缸瓦窑村,也称“赤峰窑”或“赤峰缸瓦窑”。规模很大,东西长约1500米,南北约1000米,是辽国最大的瓷窑。在该窑址已发现了20多座马蹄窑和1座龙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ref>[http://blog.sina.com.cn/s/blog_ba2f9a270102x8qd.html1434. 缸瓦窑遗址_苦行僧游记_新浪博客]</ref>
缸瓦窑遗址出土有带“官”字铭文的窑具,证明为辽代官窑。所烧器物有白瓷、白地黑花、三彩及色陶器。以白瓷为主,器皿有杯、碗、盘、碟、壶和罐;三彩陶器以印花盘为多,黄釉有鸡冠壶和凤首瓶。
龙窑外用石块、内用耐火砖砌成,南高北低,沿山坡顺势而下,烟囱在窑的南端,窑北开八字形窑门。窑具有瓷胎和粗渣胎二种,瓷胎窑具有碗形带孔、钵状和筒形三种匣钵。窑具有线轴形、三爪形和三岔形三种支钉,不规则饼状和球状垫具,圆环形支圈和研磨工具。
粗渣胎窑具有垫饼、垫球、窑柱和研磨工具等。值得一提的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出土过带“官”字款的匣钵和“官”、“新官”款的窑柱。此外,还出土过划有 [[ 契丹 ]] 文款的窑柱。
== 代表作品 ==
白釉黑彩罐:高18.5厘米,口径19.7厘米,足径15.8厘米。胎质白而微黄, [[ 粗糙坚硬 ]] ,敷白色化妆土,外罩白釉。罐口沿外卷成唇状,短颈、圆腹、平底。肩部划双弦波纹一圈,腹上部刻划缠枝牡丹纹,且填黑彩作地,三大朵盛放牡丹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上下各饰弦纹一道。这是辽器典型风格,稳重而豪放,富有民族风情。此器堪称赤峰缸瓦窑代表之作。[[File:缸瓦窑遗址2.jpg|缩略图|[http://blog.sina.com.cn/s/blog_62c684550101gt6o.html 缸瓦窑遗址]]]赤峰窑白釉剔花梅瓶:高42.5厘米,腹径19厘米,口径7.2厘米,底径10厘米。现藏首都博物馆。此瓶胎为淡黄色,施有白色化妆土,釉色微黄。小口外卷成唇,短颈,丰肩,斜腹,往下渐收,外撇小平底,圈足。肩至腹部刻划黑地白花图案,花纹为四叶牡丹和缠枝牡丹,花朵丰满,剔花刚劲有力。下腹刻划一圈线条简洁 [[ 流畅 ]] 的复瓣仰莲。整个器形及装饰皆 [[ 精致优美 ]] ,为辽瓷中之珍品。
== 主要分类 ==
茶末釉产品均为大器,以鸡腿坛为多,亦有少量的缸、瓮,均是灰青或灰褐色缸胎,胎质粗硬,施茶末釉,有的釉色泛黄,有的泛绿,釉浑浊而温润,偶有流釉,多施釉至足际,缸、瓮类器口唇和底足无釉,叠烧而不用窑具支垫。鸡腿坛或口沿或肩部无釉,上下叠烧,垫以渣饼,为防止入窑或烧制过程中倾倒,常在肩部隔以线轴状支烧具。缸、瓮类除制作过程中留下的旋胚痕外,一般不作任何装饰。鸡腿坛也多不装饰。
[[File:缸瓦窑遗址3.jpg|缩略图|[http://bbs.sssc.cn/thread-4219832-1-5.html 缸瓦窑遗址]]]
少数则在肩部划文字,有契丹文,亦有汉字,内容是制作时间(契丹年号)和制作者的姓,亦有划朵花或在下腹部划契丹人物图案的。酱釉瓷主要是罐、瓶、碗之类的器物,瓷胎半釉,胎质灰白或黄白,粗而坚硬,釉多闪墨绿或棕色,罐底和碗内外底均有渣垫痕,可知碗类亦是采用叠烧法烧制,一般都不加装饰。
单色釉器采用蘸釉法上釉,三彩则采用刷釉随类施彩的办法上釉挂彩。装饰多用印、绘、贴、塑等技法。纹饰内容有水波三花、游鱼戏莲、水波莲花、牡丹双蝶、朵莲、成朵的牡丹,边饰多为流云、唐草等。
此外,缸瓦窑还烧制缸胎琉璃建筑陶瓷,主要是板瓦和建筑构件,施黑釉、墨绿或黄釉。瓦缸窑始烧于辽代早期,元代停烧。<ref>[http://www.bytravel.cn/Landscape/19/wudaotaizhaidi.html 缸瓦窑遗址-赤峰松山区缸瓦窑遗址旅游指南]</ref> == 参考来源 =={{reflist}}[[Category:670 中国地方志总论]][[Category:630 中国文化史]][[Category:600 史地总论]]
8,096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