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编者按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编者按语 不是独立的新闻评论文体,而是一种依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的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编者专用的对新闻稿件所加的评介、批注、建议或说明性文字,也是新闻媒介的编者最常用的一种发言方式。 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就是编者(不是作品的作者)对作品的解释或引申。 编者按可以表明编者的态度和意见,也可以提示要点,还可交待背景;补充材料或借题发挥,一般起强调重点、表明态度的作用。编者按一般放在报道的文前,有时也放在文章的中间。[1]

[]

编者按举例

  例1   编者按

  给我们发来求助信的这两个考生所遇到的困扰,都是公正问题。我们正在建设一个公正的社会。他们有理由向社会、向高考招生办、向有关大学要求公正,因为教育——我们民族命运所系——不仅寄望于它输出新时代所要求的知识、人才,同样寄望于它输出新时代所要求的社会理性与道德。在任何一个社会中,教育都承担着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教育体系中,每一个人,每一所学校都有责任维护公正。教育不公,教育机会的不公,是为害最大的不公。让我们大声说出一个期望:公正从教育始——既应公正地录取,也应公正地纠正错误

  例2

  编者按

  翻译事业作为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沟通中外学术交流,使我国学术界了解、接触并接轨于国际学术前沿,无疑具有重大作用。但在目前我国学术事业蓬勃发展的景象之下,翻译事业的意义却被估计不足,其在学术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未得到充分重视。翻译作品很少被承认为学术成果,也很少获得立项资助的机会;一些翻译作品的质量也令人堪忧。有鉴于此,本期“学林”特刊发三篇文章,就此问题发表看法,以期能引起学界的进一步思考。

  例3

  编者按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1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主题是:遏止艾滋,坚守承诺。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死亡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世界上没有治愈的药物和疫苗。预防传播是控制这一疾病的唯一办法。在我国艾滋病蔓延形势严峻,全国已有艾滋病感染者约84万人,疫情波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上升趋势。但由于社会对艾滋病病人普遍的歧视与恐惧心理,导致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处于隐蔽状态,因此专家估计,中国现有艾滋病感染者人数已超过了100万人! 并且艾滋病正由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女性感染者大幅增加,经性传播和母婴传播艾滋病的比例逐年增长。北京艾滋病感染者年增幅度40.6%。

  我们需要加强艾滋病的防治宣传工作。一是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二是掌握艾滋病的预防措施;三是积极参与到艾滋病的公益事业上来。在艾滋病宣传日的今天,我们将和你一起去了解艾滋病,了解它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一同去关爱艾滋病病人,参与艾滋病的防治工作,为营造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做出努力。

解释

  biānzhě ànyǔ

  [editor's note] 编辑人员为所编发的消息、文章等写的提示、说明、评论之类性质的文字

  可分为:说明性按语和政论性按语。

  功能:1.提示说明 2.评价表态 3.提醒建议 4.强调补充

  表现形式:文前按语、文中按语和编后。编者按语也可以指编者用概括性,系统性,证实性的语言以及真实情感的流露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性质与功能

按语的历史沿革

  1.中国最早的编者按语,是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各篇“本纪”、“列传”、“世家”文后写的“太史公曰”。

  2.编者按语的出现是近代报刊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1833年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是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也是我国第一份出现的类似于编后的编者评论。(易出单选题)

  3.1853年创刊的《遐迩贯珍》中出现了一些位置居于文前或文后的夹叙夹议式的文字,用于介绍文章的由来及刊载的目的,或对文章的意思进行评点议论。

  4.“五四”运动后,编者按语的运用更为普遍和经常。

  5.改革开放以来,新闻评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编者按语的运用范围更为广泛,除为新闻报道或文稿配发以外,还经常出现为图片或图表等配写的按语。

按语的性质   1.说明性按语

  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说明或提示性文字,用以介绍作者身份,交待事件背景,说明有关情况,表明刊载的目的等等。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兴趣,帮助人们了解及理解新闻或文稿。

  2.政论性按语

  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所加的评价或议论性文字,用以提纲挈领地点明报道的中心思想,传达最新的指示精神,划清是非界限和政策界限,或运用褒贬评议、引申生发等方式,通过个别启示一般。

  3.注释性按语

  注释性按语是编者对新闻或文稿中某些词语或资料所加的解释性文字,用以解释某些难懂的名词或术语,介绍文中所提到的某些资料的情况,帮助读者领会文意。

按语的功能   1.提示说明;

  2.评价表态;

  3.提醒建议;

  4.补充强调。

形式及特点

文前按语   1.含义

  文前按语,又称题下按语,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前话。它在三种按语形式中编排位置最为显要,通常居于文前或栏前,片言居要,严肃庄重。在报刊上发表时常用楷体或比正文大一号的字体排出,有时还加框或加线处理,以突出其重要地位。

  2.基本特点

  (1)行文提纲挈领,文字简明扼要,不必复述所依附的报道或文稿的内容,只需直接提出编者的看法和观点。

  (2)以编者身份发言,通常情况下不署名,也不拟制标题。

  应用:依托报道配写一篇文前按语。

文中按语   1.含义

  又称文间按语,是报刊上独有的按语形式。它新闻报道或文稿既有配合的关系,又有渗透的关系,通常直接插入文中,附在报道或文稿的某句话、某段文字后面,就报道或文稿中的词语、提法、内容等做出评点批注,诠释补充,或修正错误、提出希望等,以帮助读者领会文意、加深认识或避免传播中出现的副作用。

  2.基本特点

  (1)与所依附的报道既相互配合,又相互融合,编者可以直接评价、分析文中的内容和提法,议论的针对性很强。

  (2)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随时评点,使用方便,运用灵活,有助避免传播中的副作用。

  (3)文字简练、鲜明泼辣,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便于阅读,易于理解,适合读者的认识规律和接受与理解。

编后   1.含义 又称编余、编后小议、编辑后记等,在广播电视中称为编后话。它附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是编者依托报道有感而发的一种抒表情、联想与议论性文字。其作用在于补充和深化报道主题或文稿的中心思想,在帮助受众理解报道或文稿的同时,增加其内涵的深度、广度与力度。

  2.基本特点

  (1)编后在发表形式上与前两种按语不同,它位于新闻报道或文稿之后,结构更为完善,可以有标题,也可以署名。

  (2)编后在写作要求上与前两种按语有所不同,写法上更接近随感短评,需要必要的分析议论,也可以抒情、联想和借题发挥。

  (3)编后在功能上与前两种按语的侧重点不同:文前按语冠于文首,大多起强调、提示的作用;文中按语穿插于字里行间,大多起注释、点拨的作用;编后置于文末,大多起引申、生发的作用。

  (4)编后在运用上比前两种按语灵活多样,不仅可以配合新闻报道或文稿,图片、图表、漫画等也可以配写编后。

基本要求

  一、编者按语写作的基本要求

  1.立足依托,有所超脱

  2.配合及时,运用灵活

  3.文学精粹,点到即止;

  4.态度鲜明,讲求分寸

什么是按

 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作者或编者附加的说明或判断。 (注: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无此释义。)

  按语:(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 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另:

  “按”是“按语”的简称,“按语”也写作“案语”,就是写在前面(或后面)的话。过去的文人,写一点关于某事的主旨、相关情况、说明等叫做“案语”,后来也写作“按语”。

为什么要使用   编者按,通常说明作者对文章或内容写作的出发点,或者说明。通过这个说明为了让读者看的更明白或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而增加的一些特别的说明引导。

  也有一些通过编者按来进行避免内容牵扯法律的部分,来告知阅读者内容的来源,或者某些保护自身利益方式。如:编者按:感谢XX给予本内容大力的支持。或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无抄袭或商业用途,侵犯版权请联系XXX。等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