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分析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結構分析法是中國專有文化名詞。
如今,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中國,帶着豐富多彩的文化元素[1]屹立在世界東方。而中華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便是漢字[2]。
名詞解釋
結構分析法是在統計分組的基礎上,計算各組成部分所占比重,進而分析某一總體現象的內部結構特徵依時間推移而表現出變化規律性的統計方法。結構指標是結構分析法的基礎。
結構指標(%)=(總體中某一部分/總體總量)×100%
經濟結構分析
(一)需求結構分析
需求結構一般以各部分需求占總需求的比重來反映。總需求通常分為投資、消費、出口三部分,相應的結構特徵常使用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占總需求的比重來表徵。考察需求結構重點是看國內需求和國外需求、投資與消費的變動是否協調,還可以進一步考察投資結構、消費結構以及進出口結構是否合理。首先,看國內需求與國外需求的關係。如果外需占比過高,則經濟容易受外部衝擊影響;如果內需占比高,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強,則有利於經濟穩定。觀察國內需求要看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觀察國外需求要看貨物和服務淨出口或貨物出口。
(二)產業結構分析
產業結構是國民經濟各產業部門之間以及各產業部門內部的構成,標誌着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高低和發展階段變化。產業發展是相互依存的,相互間存在一定的比例關係,如果比例關係適當,則不同產業相互促進;反之,將相互制約。分析產業結構,一般採用產業增加值占國民經濟的比重,行業增加值占部門增加值的比重等。例如,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
(三)區域結構分析
區域結構是國民經濟各地區之間的發展關係和結合情況。區域結構受自然資源、交通、科技、管理、市場、發展戰略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是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合理的區域結構是根據不同地區的優勢和特點,形成地區間合理分工,實現資源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並在發展過程中逐步縮小地區之間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如果區域結構不合理、差距過大,會加劇地方保護、市場分割,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也會加劇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
經濟結構示例說明
(一)需求結構
首先,看內外需關係,2013年以來,我國國內需求占比上升,外需占比下降,內外需結構趨於改善。2019年我國最終消費支出和資本形成總額之和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8.5%,比2012年上升1.2個百分點;而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相應下降1.2個百分點。其次,看投資與消費的關係。消費是整個經濟循環的起點也是終點,擴大投資歸根結底是為了滿足消費,不同發展階段投資與消費比例關係是逐步變化的。從我國投資與消費關係看,最終消費率由2012年的51.1%上升為2019年的55.4%,而資本形成率由46.2%下降至43.1%,投資占比過高的問題有所改善,投資和消費關係趨向合理。
(二)產業結構
考察產業結構重點是看三次產業發展是否協調,工業與服務業內部結構發展是否協調。從歷史上看,我國三次產業結構總體上是按照產業發展一般規律,沿着一產、二產、三產為重心的軌跡變化。但由於過去我國對物質產品生產較為重視,而對服務業發展重視不夠,導致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長期居高不下。近年來,隨着市場多樣化服務性消費需求持續擴大和鼓勵服務業發展政策力度加大,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占比持續提升。2012年,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5.5%,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2015年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首次超過50%,達到50.8%;2019年達到53.9%;服務業增加值在經濟中比重快速提高,標誌着我國經濟正由主要依靠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
(三)區域結構
從我國情況看,依據經濟發展水平相似度和地理關係,通常將全國劃分為東、中、西、東北四大地區。分析區域結構,常常採用不同地區增加值、投資、消費占全國的比重及其發展速度以及不同地區人均指標對比等。一是看區域經濟占全國的比重。地區經濟總量占比越高,對國民經濟的影響越大。從經濟總量來看,目前東部地區占比較高。2019年我國東部地區生產總值占比為51.9%,比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高29.7、31.1、46.8個百分點;從社會消費看,東部地區優勢明顯。2019年東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比為50.5%,比中部、西部、東北地區分別高26.5、29.8、45.7個百分點。二是看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對比關係。以某一地區為參照,分析其他地區與其對比關係,有助於了解彼此發展差距。例如,從居民收入看,以東部地區作為參照,2019年中部、西部、東北地區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東部地區的66.0%、60.8%、69.4%,說明西部居民收入與東部差距最大,東北地區差距相對較小。三是看不同區域占全國比重的動態變化。後發地區經濟占比持續提高,表明我國區域發展更趨均衡、更加協調。2019年中部、西部地區生產總值占比分別為22.2%、20.8%,比2012年分別提高2.0、1.0個百分點。
參考文獻
- ↑ 【薦讀】細數中國傳統文化元素 「一二三四五」 ,搜狐,2018-02-11
-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