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细菌性肠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细菌性肠炎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科技术语。

汉字,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1]。千百年间,它经历了“甲金篆隶草楷行”的发展[2]。从记录的工具到艺术的载体,它的身上,倾注了无数先人的心血。

名词解释

细菌性肠炎是一种消化内科疾病。

【别名】:细菌性肠炎,肠炎

【类别】:消化内科

【症状】:细菌性肠炎:发热、腹泻、粪便有粘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有的有里急后重感,即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这时应当服用抗生素。

【病理】: 病因。

【治疗方法】: 可用抗生素,在用药前要到医院做大便常规化验,细菌培养,以便根据生长细菌的种类选用恰当的抗生素。 100KG鱼内服大蒜素,地锦草,穿心莲500g,食盐200g,连用3天可以防治。

【原因】:霉菌性肠炎多发于营养不良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小儿,大便次数增多,每日3~5次,少数可达10次,为黄色稀便,泡沫较多,带有粘液,有时可见豆腐渣样细块,大便镜检可见真菌抱子和菌丝,粪便培养可有真菌生长。病程多迁延,治疗也比较麻烦。治疗霉菌性肠炎应采用以下方法。 (l)立即停用所有广谱抗生素。 (2)服用抗霉菌药物。如制霉菌素每日5~10万/千克体重,分3次服;克霉唑每日20~60毫克/千克体重,分3次服,其副作用有胃肠道反应,偶可有手足麻木、白细胞减少等;龙胆紫每日 l~2毫克/岁,口服,伴有鹅口疮患儿先用3%苏打水漱洗口腔后,再用1%龙胆紫涂口腔,每日2次,一般治疗2~3天可痊愈;克霉灵每日20毫克/千克体重,分2次静脉滴注。 (3)调整肠道正常菌群药物。如回春生每次 l~2粒,每日3次,口服;米雅每次0.5~l克,每日3次口服;乳酶生每次0.3~0.9,每日3次日服。还可服用叶酸、培菲康、促菌生、妈咪爱等。 (4)支持疗法。伴有营养不良儿要加强支持疗法,可少量输血浆或入血白蛋白、小儿氨基酸、小儿脂肪乳等。伴有贫血者可反复少量输鲜血。

病因

细菌性肠炎是一类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肠炎,其病因多为食用含有被细菌污染的水或食物,或因传染引起;病原体不同,其发病机理亦有不同。

临床表现

细菌性肠炎的主要临床特征可包括发热、里急后重、剧烈腹痛、腹泻和肉眼可见粪便带血或带黏液,志贺菌属胃肠炎可能伴有抽搐。

早期症状

该病起病一般较急,不同病原体其前驱症状有所不同。

潜伏期可从数小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到2~3天(如产肠毒性大肠杆菌)不等。

具体症状亦有不同。志贺菌感染所引起的肠炎早期便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厌食等),最初为水样腹泻;弯曲杆菌所引起的肠炎早期症状为突发腹痛和腹泻,随后出现高热寒战、全身痛、头晕等全身症状。

检查

如果患者出现大量水样腹泻,并有可疑不洁饮食史、饮用未经处理地表水、食用不洁食物、与患类似疾病的患者或动物接触等,可考虑细菌性胃肠炎。

诊断

为诊断该病,一般医生会进行以下常规检查。全血细胞计数,多出现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血电解质、血尿素氮、肌酐检查,以评估患者体液及酸碱平衡状态;医生会基于患者病史和流行病学因素(如免疫抑制、近期旅行、近期抗生素服用)、临床症状进行相应的粪便检测,如伴有发热的急性炎症性腹泻一般进行粪便细菌培养,培养出致病的细菌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是最常见的腹泻性疾病,非血性腹泻、呕吐和发热是儿童病毒性肠炎最常见的表现,如果肉眼观察到粪便中有血液或黏液,一般可排除病毒性肠炎,应考虑细菌性肠炎或其他病因。

肠道外感染

如中耳炎、泌尿道感染以及肺炎也可引起急性非血性腹泻,通常为轻度且呈自限性,常伴发热或呕吐,但该类疾病多有其自身器官引起的原发症状,如中耳炎以耳痛、耳流脓为主要症状;泌尿道感染以尿频尿急尿痛为主要症状。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包括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使用相关出现的腹泻,该病发生机制与肠道致病菌过度生长破坏了粪便正常菌群有关,此类患者有长期服用抗生素。

治疗

细菌性肠炎是由特定细菌感染引起的,在急性期主要治疗手段为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如症状未见缓解可经验性地选择抗生素治疗;慢性感染需进行粪便病原体培养,了解病原体情况再行治疗。

预防

注意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加强卫生教育,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食物;注意加强免疫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