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组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组织全体成员理解和掌握某项知识的过程就是知识组织化的过程。从组织角度看,知识组织化是组织实现战略目标的基础。知识组织化被看作是对某特定知识进行管理的一个阶段。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组织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是知识的发现、普及和创新,知识创新的基础是现有知识的组织化。没有知识组织化,就没有知识创新的土壤和基石。从微观角度看,知识组织化是有效发挥知识价值的途径。[1]

[]

主要内容

1.知识组织化的四个衡量指标知识组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为了较为清晰地描述这个过程,用四个指标来衡量知识组织化: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知识组织化的速度,知识组织化的过程。知识管理系统(1)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组织拥有的一项知识对组织内某一成员产生的影响程度。可以用不了解、了解、认同,掌握、使用五个水平来衡量。知识从知识拥有者传递至组织内其他成员时,该成员对新知识要经过从不了解到了解和认同,进而掌握并逐渐应用到行为中去。在应用中,又会对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甚至可能产生再创新的想法且付诸行动。了解和认同一项知识是掌握和使用该项知识的前题,但了解和认同某项知识并不一定导致掌握和使用它,还要考虑到其他的相关因素。(2)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组织拥有的知识在组织内产生影响的范围。这个指标同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是息息相关的,在不同的影响度水平上,知识产生影响的范围是不同的。比如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大多数人是知道、认同的,但是知道、认同的人当中,只有一部分在确确实实履行这一要求。因此,将知识组织化的广度和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联系起来是必要的。具体衡量时,知识组织化的广度表示为: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达到或超过特定程度的成员数占组织内成员总数的百分比。即: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知识组织化影响度达到或超过特定程度的组织成员数÷组织内成员的总数×100%举例说,如果组织内有200名成员,有120名成员认同一项知识但没有达到掌握和使用的水平,有30名成员已经掌握并使用着该项知识,那么,满足对这项知识认同或超过该水平的知识组织化广度为:(120+30)+200x100%=75% 。(3)知识组织化的速度。从组织中个体成员拥有一项知识开始,到这项知识在组织内产生影响的时间长度。精确计算时,就要先明确知识是在多大的范围内产生了影响,并且要清楚影响的程度,因为范围越大、程度越深、耗时就越多。具体计算时,规定以组织中个体拥有一项知识为起点,以知识组织化广度达到特定数值时为终点,起点和终点间的时间长度就是这项知识组织化的速度。如果用E代表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W代表知识组织化的广度,S代表知识组织化的速度,那么S就是知识组织化的符号表示形式。某一项知识组织化速度S65%(认同):100天,就表示该项知识从被某一成员拥有开始到组织中有65%的人对该项知识达到或超过了认同水平的时间长度为100天。(4)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一项知识经过被捕捉、传递、分享、整合到为组织内其他成员所了解、认同、掌握、使用的过程中,作为知识本身所具备的价值增值。这种增值原因可能是在组织化过程中由于知识所包含内容的增加,也有可能是在组织化过程中原有内容的局部或整体改变,或者是两种情形兼而有之。举一个例子:基层技术工人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并提出初步的技改意见,经过技术小组或专家的分析、评价和总结,待到在组织中广泛推广的时候, 当初的技改意见已经变得完善了许多。即知识(最初的技改意见)在组织化的过程中得以增值。与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相对应,知识也存在着组织化过程中的贬值。主要存在于以下两种情形中:(1)知识源的消失:即知识拥有者在知识没有组织化或者组织化的影响度没有达到掌握和使用的时候,就离开了组织(包括人事变动、死亡);(2)知识价值时效性的贬值:即随着时间的延续,可能出现可替代性知识和竞争对手对该知识的广泛掌握使原有知识对组织而言价值的减少。2.指标间的相互联系组织化过程中个体成员的反应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着重表达知识组织化过程中个体成员的反应;知识组织化的广度侧重描述的是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知识的影响范围; 知识组织化的速度着力刻画了知识组织化过程中个体向群体、点到面的扩散进度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反映的是知识组织化可能带来和期望出现的一个结果。从各个指标的描述中,可以发现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知识组织化的广度、知识组织化的速度联系的很紧密。知识组织化的广度是建立在知识组织化影响度的基础上的;同时,知识组织化的广度又是由知识组织化的速度确定的先决条件。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的增值同其他三个指标的关系:首先,知识组织化的影响度越高,即成员达到掌握和使用一项知识的时候,知识组织化过程中增值的可能性越大。因为在实践过程中,知识的各方面特征才会显现出来,才容易找到需要改进和完善(增值)的方面。其次,知识组织化的广度越大,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知识增值的可能性越大:对知识认同、掌握、使用的成员多了,由于不同的成员具有不同的工作经历和思维方式,每个成员都可以在一定的层次和角度对该项知识进行思索和实践,这无疑会有助于完善知识,提升知识的价值,这也是许多优秀R&D小组对成员数量和异质性都有严格要求的原因。再次,知识组织化的速度越快,知识组织化过程中知识增值的可能性越大:速度对于知识增值影响不如影响度和广度直接、明显,而且知识的创新需要一个对知识消化和实践的过程。但从知识价值的时效性来看,尤其是技术性知识,易为竞争对手所了解和掌握而贬值,因此,知识组织化的速度越快,知识原有价值的发挥越从容,知识面临贬值的压力越小。最后,如果将知识本身看作能量源的话,随着能量源的能量提升(知识增值),能量辐射(知识的组织化)的过程中,强度(影响度)和范围(广度)都会相应的提高和扩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