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纳米比亚共和国国旗

纳米比亚国旗

中文名称:纳米比亚国旗

外文名称:

所属国家:纳米比亚共和国

产生:

长宽之比:3:2

正式形成时间:1990年3月21日

纳米比亚共和国国旗,旗面呈长方形。一条白边红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将旗面分为上蓝、下绿两个对称、相等的直角三角形。蓝色三角形上绘有放射光芒的金色太阳。[1]

目录

国旗含义

纳米比亚国旗启用于1990年3月21日。旗面为左上方和右下方为蓝色和绿色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一条两侧有白色细边的红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旗面左上角有一个放射12首光芒的金色太阳。太阳象征生命和能力金黄色代表温暖和该国的平原沙漠;蓝色象征天空大西洋海洋资源水及其重要性;红色象征人民的英雄主义,表达纳米比亚人民决心建设一个人人平等、美好的未来;绿色代表该国的植物和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2]

国徽

纳米比亚国徽是在中央上绘有一面国旗图案的盾微,盾微底部的黄色代表辽阔的纳米布沙漠;沙漠下面嵌有一条白色饰带,上面刻着国家的宪法原则:“团结、自由、公正”。盾徽上方展翅的鱼鹰代表水资源,鹰爪下绘有国家主要的矿产资源钻石;两侧分别立着两只纳米比亚特有的非洲直角羚羊,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缩影。

国花

国鸟

纳米比亚共和国简介

[3]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位于非洲西南部,北靠安哥拉和赞比亚,东连博茨瓦纳,南接南非。海拔高度为1000-2000米,干旱少雨,属亚热带、半沙漠性气候。该国分为13个行政区和50个地方政府,首都温得和克(Windhoek)。

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入侵。1890年被德国占领。1960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78年实现独立。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制造业不发达。

历史沿革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纳米比亚当地居民从事渔猎,并出现种植业。

15世纪,荷兰、西班牙、英国等殖民者接踵而至。

1884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1890年占领全境。

1915年7月南非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

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

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并于1966年8月26日领导人民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

1967年5月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会(后改称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该地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占领。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 西南非洲 ”更名为“纳米比亚”。

1978年9月29日,联合国通过435号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通过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实现纳米比亚独立。

1989 年11月 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制宪议会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胜执政。

1990年2月,萨姆·努乔马当选为首届国家元首。

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 ,定国名为纳米比亚共和国。同时也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1990年4月,被接收为联合国第160个成员国。

首都

温得和克(Windhoek)为纳米比亚的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位于中部高原上,南纬22°34′,东经17°06′。海拔1645米。人口31.6万。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地处干旱地区,周围丘陵阻挡旱风侵袭,气候凉爽。年均降水量为370毫米。霍屯督族和赫雷罗族最早定居此地。

位置境域

纳米比亚地处非洲南部,北与安哥拉、赞比亚接壤,东、南邻博茨瓦纳和南非。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南北长约1300公里,南窄北宽,东西宽480-930公里,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处于南非高原西部,大部分海拔1000米以上。

气候

纳米比亚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300天为晴天,是撒哈拉以南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年均降雨量为270mm,年降雨量地区差别比较大,从沿海的不足50mm、中部地区的350mm到东北部的700mm不等,除最南部在冬季(6-9月)降雨外,全国70%的降雨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3月。

因地势较高,气温略低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终年温和,昼夜温差较大。一年分四季:9月初春,12月入夏,3月秋来,6月冬至。内地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0-34°C,偏远的北部和南部地区气温经常高于40°C。内地冬季白天平均气温18-25°C,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C,并常有地雾。沿海地区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常年保持在15-25°C,夜间常有浓雾。

自然资源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主要矿藏有钻石、铀、铜、银等,其中,钻石生产驰名世界。采矿业是其经济的主要支柱,90%的矿产品用于出口,矿业所创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近20%。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捕鱼量位居世界十大产鱼国之列,主要生产鳕鱼、沙丁鱼等,其中90%供出口。纳米比亚政府把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农牧业已成为该国支柱产业之一。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米等。纳米比亚畜牧业较发达,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88%。除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三大支柱产业外,纳米比亚旅游业发展迅速,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左右。1997年,纳米比亚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2005年12月,纳米比亚成为中国公民自费旅游目的地。

旅游

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1997年,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发展,赴纳国际游客逐年递增,2011年共有102.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2011年1月,纳政府宣布将纳海岸线长达1570公里、面积10.7万平方公里的整个沿海地区建设为纳米布--骷髅沿海国家公园,从而使该地区成为全球第八和非洲第一大自然保护区。

野生动物园埃托沙

埃托沙公园位于纳米比亚北部,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著名的野生动物园。早在1907年,当时的德国总督宣布该园为动物保护区,此后公园面积不断变化,1956年达近10万平方公里,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独立后,纳十分重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将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写入宪法。全国约15,5%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各种珍稀和濒危动物因此得以保护。1999年,纳环境与旅游部成立“纳野生动物娱乐有限公司”,时所有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资源。作为纳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的埃托沙公园,纳政府一直付该园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园内动物和环境,并严格控制园内旅馆的数量和规模,因而使公园至今仍保持着原始风貌。纳政府已为该园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波帕瀑布景观

英文名称:Popa Falls,由于卡凡古(Kavango River)河水在进入博茨瓦纳和奥卡万戈三角洲的途中流经波帕瀑布,流速极快,水流冲刷地层是底层陷落而形成高仅2-4公尺,但宽却长达1.2公里的波帕瀑布。波帕瀑布由此得名。然而名字为波帕瀑布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只是非洲南部第三长河奥卡万多河段上一系列的急流。称不上瀑布。但是波帕瀑布及其周围的风景是很美丽的。

波帕瀑布还是mahango国家动物园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此地观赏带许多鸟类,如:鹦鹉、雨燕、犀鸟、黑山雀、短趾画眉、猫头鹰等。还可以观赏此地的各种湿地植物,其中两栖、爬行动物类主要有青蛙、龟、蜥蜴、 壁虎和蛇等。

习俗

纳米比亚居民绝大多数属于班图语系的非洲土著黑人,风俗习惯既带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欧洲人的鲜明色彩。

纳米比亚人注重礼貌,讲究礼仪,认为得体的称谓是知识、文化和修养的体现。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纳米比亚人十分注重见面理解,讲究社会交往活动的着装,流行“尊老敬长”、“女士优先”的风气。

同中国的关系

1990年3月22日,纳米比亚同中国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的友好合作关系持续、稳步、顺利发展,在政治、经济、教育、卫生等方面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扩大,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配合十分密切。

2014年4月8日,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访问中国,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根哥布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为纳米比亚提供了宝贵支持和帮助,是纳米比亚的老朋友、好朋友。纳方正努力加快国家建设,希望深化对华友好合作关系。纳方愿为中国企业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中纳建交以来,中国完成了打井、经济住房、扬水站和儿童活动中心、地方议会大厦、总统官邸等援助项目。中国正在援建的项目有青年职业培训中心、水产养殖中心等。

2012年,中纳贸易额为6.78亿美元,同比增长33.7%,其中中国出口4.39亿美元,同比增长55.5%;进口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4%。中国主要向纳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等,进口天然铀、矿产品(铅、锰、铜矿砂)等。

两国政府签有文化、教育合作协定。我国派遣了多名教授和讲师赴纳米比亚任教。自1994年以来,我国共接受纳米比亚奖学金留学生142名。截至2010年,我国共为纳培训各类人员460名。我国在纳米比亚派有医疗队,共派遣8批44人次,在纳有中国医疗专家4人。我国于2005年12月宣布纳米比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纳还签署了引渡条约和司法协助条约。迄今,两国共有9对友好省(市)。

中国在纳米比亚拥有几个大型的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和资源开采项目,中国在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附近还有一个卫星跟踪站。文章还提及,中国在重要的会议中决定,为满足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符合现有国际地位,要强化国防力量。

纳米比亚国防部发言人莫尼卡-舍亚(Monica Sheya)中校确认说,已看到相关报道,“相信此事正在较高级别进行商讨,一旦做出决定,国防部将通知国民;目前只能说这么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