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纯与深(赵茜)

纯与深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纯与深》中国当代作家赵茜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纯与深

与春江花月夜的缘分是从中学开始的。一次同桌给我传纸条,不经意的一瞥,我看到角落里俊逸的字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眼前是瞬间跳出来的图景:漆黑的天幕紧紧拉上,只留一轮明月点缀;点点红花攒在枝头,向江中探身。江流暗涌,江边男子身着白衣,负手而立,如墨长发中夹杂着星点白丝。他似乎在饮酒,仰头对月,饮一口,吟一句,衣角随风,起起落落。与众多初读者一样,对于如此绝妙深意的意境和哲思我很是吃了一惊,急忙抓住他的袖子问:“这绝对是个思想深刻的诗人!什么诗什么诗?”那是我第一次听到它的名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再一次相逢是听闻它的半年后,一家人夜游古北。那时游客很少,我一个人伫立河边看着月亮的倒影,听水安静的流淌。果然拙笨,唯一想到的句子大概是“早知有古北,何必下江南”。恍惚间我突然听到一个稚嫩的声音在提出她小小的疑惑:“妈妈,谁第一个看见月亮呢?”一刹那的呆滞,是平静湖面的石头入水前的零点几秒,待水花飞溅,我一个激灵,电光火石之间,是那句“江畔何人初见月”。

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问此问题的小姑娘慢慢走远。思绪回笼的第一秒我想:是不是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过这样初听好笑却发人深省的无心之问?第二秒:脱口而出的,为什么是小孩子?

我们的成长,是为了把幼稚和浅薄,转为成熟与现实。我们扔掉天马行空,所以看到月亮我们想的更多是科学,不是诗意。长大的我们不会在看见月亮的时候,疑惑谁第一个看见月亮,月亮又第一个照见什么人。因为我们知道这根本无法解释,所以不会去问。也正因如此,当面对同样的月亮,孩子的天然去雕饰便显得无限美好。所以不对,完全不对,张若虚才不是深刻过人,是留有纯真;不是饮酒而思,是抬眼见月的片刻纯真。

自以为看到了本质,于是这首成为沧海遗珠,被我搁置于沙滩,直至近日学到它。已至高中的我,好像怎么也说服不了自己,这首诗是因心中纯真而做。它后面的数句,有思念,也有悲恨。这分明是个心中藏了很多事情的人,人生代代无穷已,不胜事情的压迫,他怎么可能一如初心。可是之前的结论又推不翻……

或许,这是纯真与深刻的交错?我回想之前张若虚在心中的形象,他不像一个我新结识的诗人,更像带着盛唐气象李白,面对月亮,对影成三人。张若虚啊,原来你不是这样的。“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原来你有这么多愁绪需要想强迫自己忘掉;“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原来你的眼底是坦然的痛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原来漫漫红尘路上你茕茕孑立,是踽踽独行地持着一方纯然净土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 ,每件不如意的事都会把人向深渊推进一步。可人之初,心本单纯,。一纯一深,形成了人这个矛盾的个体。有的人爬不出来,给自己套上枷锁误入歧途,他们的思想很深,深的埋住了自己;有的人秉善而生,紧紧抓住崖边之石,解开身上的束缚,将纯与深交错,实现了自我完成。

张若虚啊,原来是这样的你。

“用孩子般的纯洁去对待世界的恶意,用老者式的深刻来思考世间的美好。”隔着天荒地老,我听到张若虚带着笑意对我说。

[1]

作者简介

赵茜,女 ,1962年出生于黑龙江大庆市肇源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