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约翰·济慈」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行 1: 行 1: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约翰•济慈
 +
| 外文名    =  JohnKeats
 +
| 图像    = 
 +
[[File:约翰·济慈.jpg|有框|居中|[http://img.mp.itc.cn/upload/20160826/a2a95a75551d4ae79842eb38ff83fa18.jpg 原图链接]  [http://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E7%BA%A6%E7%BF%B0%C2%B7%E6%B5%8E%E6%85%88&step_word=&hs=0&pn=5&spn=0&di=140351525710&pi=0&rn=1&tn=baiduimagedetail&is=0%2C0&istype=2&ie=utf-8&oe=utf-8&in=&cl=2&lm=-1&st=-1&cs=3667170948%2C3301657024&os=19918895%2C351214205&simid=4205266268%2C721981569&adpicid=0&lpn=0&ln=325&fr=&fmq=1543930090956_R&fm=result&ic=0&s=undefined&hd=0&latest=0&copyright=0&se=&sme=&tab=0&width=&height=&face=undefined&ist=&jit=&cg=&bdtype=0&oriquery=&objurl=http%3A%2F%2Fimg.mp.itc.cn%2Fupload%2F20160826%2Fa2a95a75551d4ae79842eb38ff83fa18.jpg&fromurl=ippr_z2C%24qAzdH3FAzdH3Fooo_z%26e3Bf5i7_z%26e3Bv54AzdH3FwAzdH3F88ddcnc8m_9amn8a&gsm=0&rpstart=0&rpnum=0&islist=&querylist=&selected_tags=0 来自百度网]]]
 +
| 图像说明 =   约翰•济慈|center
 +
| 出生日期 = {{birth date | 1795 |01|01}} 
 +
| 出生地点 =   伦敦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821|02|23| 1795|01|01}}
 +
| 国籍    =   伦敦
 +
| 别名    =   萧伯纳
 +
| 职业    =   作家
 +
| 知名作品 =   《伊莎贝拉》<br>  《圣亚尼节前夜》 <br> 《海伯利安》 <br>《夜莺颂》
 +
}}
 +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约翰·济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于18世纪末年的伦敦,他是杰出的英诗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员。
  

於 2018年12月4日 (二) 21:43 的修訂

約翰•濟慈
約翰•濟慈
原文名 JohnKeats
出生 ( 1795 -01-01)1795年1月1日
倫敦
逝世 1821年2月23日(1821-02-23)(26歲)
國籍 倫敦
別名 蕭伯納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伊莎貝拉》
《聖亞尼節前夜》
《海伯利安》
《夜鶯頌》

約翰·濟慈(JohnKeats,1795年—1821年),出生於18世紀末年的倫敦,他是傑出的英詩作家之一,也是浪漫派的主要成員。

在濟慈青少年時期,他的父母便相續去世。他有三個弟弟(其中一個夭折)和一個妹妹,但那種過早失去父母的悲傷始終影響着濟慈。在埃菲爾德學校(Enfield School),濟慈接受了傳統正規教育,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濟慈受到師長克拉克(Charles Cowden Clarke)的鼓勵。年輕的濟慈非常鍾愛維吉爾(Virgil),14歲時,他將維吉爾的拉丁語長詩《艾涅阿斯紀》(「Aeneid」)翻譯成英語。 1810年,濟慈被送去當藥劑師的學徒。五年後濟慈考入倫敦大學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但沒有一年,濟慈便放棄了從醫的志願,而專心於寫作詩歌,他早期的作品多是一些仿作。 濟慈創作的第一首詩是《仿斯賓塞》,接着又寫了許多優秀的十四行詩,他的這些早期詩作收集在1817年3月出版的第一本詩集《詩歌》中。這本詩集受到一些好評,但也有一些極為苛刻的攻擊性評論刊登在當時很有影響力的雜誌《Blackwood's magazine》上。濟慈沒有被嚇倒,他在來年的春天付印了新詩集《恩底彌翁》(「Endymion」),這是他根據古希臘一個美麗神話寫成的,全詩想象豐富,色彩絢麗,洋溢着對自由的渴望,表現了反古典主義的進步傾向。隨後他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 1818年夏天,濟慈前往英格蘭北部和蘇格蘭旅行,途中得到消息說他的兄弟湯姆得了嚴重的肺結核,濟慈即刻趕回家照顧湯姆。這一年年底,湯姆死了,濟慈搬到一個朋友在漢普斯泰德(Hampstead)的房子去住,如今的人們已將那所房子認為濟慈之家。在那裡,濟慈遇見並愛上了一位年輕的女鄰居,方妮·布朗(Fanny Brawne)。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疾病與經濟上的問題一直困擾着濟慈,但他卻令人驚訝的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1818年到1820年,是濟慈詩歌創作的鼎盛時期,他先後完成了《伊莎貝拉》《聖亞尼節前夜》《海伯利安》等著名長詩,最膾炙人口的《夜鶯頌》《希臘古瓮頌》《秋頌》等名篇也是在這一時期內寫成的。其中包括《聖艾格尼絲之夜》、《夜鶯頌》和《致秋天》等名作。 1820年3月,濟慈第一次咳血,之後不久,因為迅速惡化的肺結核。1821年2月23日,濟慈病逝於意大利羅馬。他的書信,手稿等作品主要都收藏於哈佛大學Hughton圖書館,部分收藏於大英圖書館、位於北倫敦的濟慈紀念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