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边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边竹

来自 植物智 的图片

中文名:红边竹

拉丁学名:Phyllostachys

rubromarginata

别 名:囡儿子竹、小囡竹

(浙江);观音竹(广西)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亚 科:竹亚科

族:簕竹超族、倭竹族

亚 族:刚竹亚族

属:刚竹属

组:刚竹组

红边竹(hóng biān zhú),学名:Phyllostachys rubromarginata McClure,俗名:毛环水竹、囡儿子竹、小囡竹浙江);观音竹广西),异名:Phyllostachys aurita Sinobambusa fimbriata Phyllostachys aristata ,禾本科刚竹属植物,为禾本科刚竹属下的一个种。秆高3~6m,径2~3cm, 节间相对很细长,节平,节内距离常在5mm以上。箨鞘淡绿色,边缘紫红色,基部被一圈白色短毛;无箨耳,仅具几根易脱落之遂毛;箨舌短,微凹,紫红色,边缘具细长须毛;箨叶绿色,边缘及顶端紫红色,直立,矛形至长披针形。叶舌紫红色。笋期4月下旬。竹材及篾性柔韧,为优良的篾用竹,用于编织篮、筐等生活用品,亦可制作笛子等乐器,笋可食用。 [1]

红边竹形态特征

竿高达10米,直径3.5厘米,幼竿几无白粉;节间长达35厘米或更长,壁厚4.5-5毫米;竿环微隆起,与箨环同高;箨环最初密生向下的淡黄色细硬毛。

箨鞘背面绿色或淡绿色,无斑点或在大笋中有稀疏分散的小斑点,无纵条纹或在竿基部的箨鞘上常有紫色或金黄色的宽行条纹,上部的边缘呈暗紫色,底部密生淡黄色细硬毛,其他部分无毛;

无箨耳及鞘口繸毛;箨舌极短,长不过1毫米,暗紫色,截平或常微凹,由背部生出远长于箨舌本身的暗紫色长毛,边缘有白色短纤毛;箨片绿紫色,带状,基部宽远狭于箨舌,开展或微外翻,平直。

末级小级具1或2叶;叶耳不发达,但有直立的鞘口繸毛,在幼竿上的叶则可见小形的叶耳及略呈放射状的鞘口繸毛;叶舌微上伸,紫色,边缘生纤毛;叶柄最初具白色柔毛;

叶片披针形,长椭圆形至带状长圆形,长6-17厘米,宽1.2-2.2厘米,上表面沿中脉略粗糙,下表面疏生柔毛或近于无毛。花枝呈穗状,长约5厘米,基部托以4或5片逐渐增大的鳞片状苞片;

佛焰苞5-6片,无叶耳及鞘口繸毛或仅有少数短小的繸毛,缩小叶微小,披针形至锥状,每片佛焰苞内有(1) 2-4枚假小穗,当为3或4枚时则其中有1或2枚形小而发育不良。

小穗具1-4朵小花,常托以苞片1片;小穗轴无毛或有柔毛;颖1或2,有时无;外稃长1.5-2厘米,具柔毛;内稃短于其外稃,亦具柔毛;鳞被长菱形,长约4毫米;花药长8-10厘米;柱头3,羽毛状。

红边竹分布范围

产安徽、浙江、江西、河南、广西、云南等省区。模式标本采自广西苍梧。

红边竹主要价值

本种竹材篾性较好,宜编织各种器物;笋味也较佳,可供食用。

参考来源

  1. 红边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