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毛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毛镇隶属于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地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东邻营根镇,南接上安乡,西连什运乡,北与黎母山镇交界。全镇行政区域面积72.76平方千米。

1958年11月,划归琼中县,隶属五指山公社(含红毛管区)。1983年,改设红毛区公所。1986年,改设红毛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毛镇常住人口10295人。 截至2020年6月,红毛镇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海榆中线157千米处。

2011年,红毛镇财政总收入1290.0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06万元。截至2018年末,红毛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1]

沿革

元明清至民国初期,属定安县(含南建州1329~1369年),南乡归化图红毛上峒和中峒。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白沙县二区,为红毛上乡和红毛下乡。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改属琼崖民主政府特别区,为红毛上乡和红毛下乡。同年12月特别区撤销,恢复白沙县二区建制,为红毛乡。

1958年11月,划归琼中县,属五指山公社(含红毛管区)。

1961年5月,五指山公社析出红毛公社。

1983年,社设红毛区公所。

1986年,改设红毛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红毛镇辖番响、牙挽、毛西、草南、什寒、什卓、罗担、罗坎、坎茂、罗解、金屏共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红毛镇辖2个社区、11个行政村, 镇人民政府驻海榆中线157千米处。[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红毛镇地处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东邻营根镇,南接上安乡,西连什运乡,北与黎母山镇交界。镇人民政府驻海榆中线157千米处。辖区东西最大距离27.6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4.3千米, 全镇行政区域面积72.7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红毛镇境内山高林深,山地面积占81%,高丘占16%,有17座海拔500米以上的五指山延伸山脉,有大小50多条沟道溪流,山垣梁峁和河川沟壑纵横交错,地势呈西南高向东南延伸。

气候

红毛镇位于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北缘,夏长无酷暑,冬短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2℃,正常年份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霜期短。

土壤

红毛镇境内土壤多为赤红壤和黑土。

自然资源

红毛镇境内森林覆盖率近80%。

2011年,红毛镇耕地面积11.6万亩,人均11.3亩,林地面积8.4万亩。

人口

截至2009年7月,红毛镇总人口为9229人。

截至2011年末,红毛镇总人口1332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926人,城镇化率29.47%。另有流动人口39人。总人口中,男性7371人,占55.32%;女性5992人,占44.98%;14岁以下2552人,占19.15%;15~64岁9399人,占70.54%;65岁以上1372人,占10.30%。总人口中,汉族3504人,占26.30%。少数民族有黎、苗、壮等,共9819人,占73.70%;其中黎族920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93.77%;苗族3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61%。2011年,人口出生率10.74‰,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6.34‰。

截至2018年末,红毛镇户籍人口12293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红毛镇常住人口10295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红毛镇财政总收入1290.09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06万元。

截至2018年末,红毛镇有工业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

农业

红毛镇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为主。

2011年,红毛镇生产粮食2910.1吨,人均295.0千克,其中水稻2744.1吨。2011年,花生种植面积0.07万亩,产量68.7吨;蔬菜种植面积0.2万亩,产量1402.9吨。

2011年,红毛镇农业总产值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53%。

红毛镇的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0.8万头,年末存栏0.3万头;牛饲养量400头,年末存栏300头;家禽饲养量1.1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657.8吨,其中猪肉589.5吨,禽肉类25.5吨,牛肉32.8吨;禽蛋7.4吨。

2011年,红毛镇畜牧业总产值0.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8.4%。

截至2011年末,红毛镇累计防护林47051亩,经济林115603.8亩,竹林101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9万株,林木覆盖率80.0%。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0.28万亩,产量2249.7吨,主要品种有龙眼、黄皮、荔枝、绿橙等。

商业

2011年末,红毛镇建有农贸市场1座。[4]

交通运输

红毛镇境内有224国道贯穿南北,所有行政村均实现硬化道路通车。

2011年末,红毛镇区有街道两条均硬化,且铺设人行道和安装路灯。 镇区每日均有发往县城班车,途经辖区的班车可直达省会海口以及周边市县城区。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红毛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个,会员30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农家书屋12个,建筑面积250平方米,藏书9600册;文化行业从业人员148人,占全镇社会从业人员的2.92%。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黎锦苗绣、弩等。

教育事业

2011年末,红毛镇有小学5所,在校生664人,专任教师.4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326人,专任教师7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86.9%,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红毛镇有卫生院1所,病床14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1.5张,固定资产总值26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2人,其中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3人,注册护士1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人。

2011年,红毛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8306人,参合率98%;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9人,参保率87.1%;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9.2岁,其中男性76岁,女性79.4岁;孕产妇死亡率为0/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婴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均为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红毛镇的城镇社区和84%的村民委员会都有运动场所。

社会保障

2011年,红毛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9户,人数56人,支出元,比上年增长0.2%,月人均220元,比上年增长0.2%;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6人次,共支出0.5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80户,人数259人,支出4.4万元,比上年增长0.3%,月人均200元,比上年增长0.3%;农村五保集中供养24人,支出7.2万元,比上年增长4.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26人,支出7.8万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医疗救助50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09人次,共支出1.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村临时救济120人次,支出6万元,比上年增长0.8%。自然灾害受灾人口2000人,紧急转移安置600人,农作物受灾面积400亩,倒塌房屋20间,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救灾支出50万元,比上年增长3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5万元,比上年增长0.5%。[5]

基础设施

广播电视

2011年末,红毛镇所有行政村均配有线广播。

邮政电信

2011年末,红毛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2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营业网点3个。

给排水

2011年末,红毛镇区有水厂1座,主要供应周边居民自来水,街道排水采用暗沟和明沟相结合,直接排入河流。

历史文化

名称来历

因古时当地峒民头发呈褐色略红,旧志书称红毛峒故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