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星头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红星头菌(Aseroë rubra),又名红星头鬼笔,是澳大利亚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其特征是带有腐肉的臭味及像海葵的外形。 =…”)
 
行 1: 行 1:
 红星头菌(Aseroë rubra),又名红星头鬼笔,是澳大利亚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其特征是带有腐肉的臭味及像海葵的外形。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big> 红星头菌</big> '''
 +
 
 +
|-
 +
 
 +
| [[File:65c80012601a268edaaf.jpg|缩略图|居中|[https://p1.pstatp.com/large/65c80012601a268edaaf 原图链接][https://www.twoeggz.com/news/7604863.html 来自 蛋蛋网 的图片]]]
 +
 
 +
|-
 +
 
 +
| style="background: #008080" align= center|
 +
 
 +
|-
 +
 
 +
| align= light|
 +
 
 +
中文学名:红星头菌
 +
 
 +
别称:红星头鬼笔
 +
 
 +
门:担子菌门
 +
 
 +
纲:伞菌纲
 +
 
 +
目:鬼笔目
 +
 
 +
科:鬼笔科
 +
 
 +
属:星头鬼笔属
 +
 
 +
|}
 +
'''红星头菌''' (Aseroë rubra),又名红星头鬼笔,是[[ 澳大利亚]] 很普遍的担子菌门真菌,其特征是带有腐肉的臭味及像海葵的外形。
 
== 真菌学史 ==
 
== 真菌学史 ==
 红星头菌是最早被描述的澳大利亚本地真菌,是于1800年由法国植物学家Jacques Labillardière在塔斯曼尼亚南部采集。其学名是取自古希腊文及拉丁文,意思是“讨厌的汁液”及“红色”。它是属于鬼笔科,但有些学者则将它分类在笼头菌科中。
+
 红星头菌是最早被描述的澳大利亚本地真菌,是于1800年由法国植物学家Jacques Labillardière在[[ 塔斯曼尼亚]] 南部采集。其学名是取自古希腊文及拉丁文,意思是“讨厌的汁液”及“红色”。它是属于鬼笔科,但有些学者则将它分类在笼头菌科中。
 
== 生活环境 ==
 
== 生活环境 ==
 
 红星头菌可以在长满草及布满覆盖物的地方生长。它的外型像一颗红星,有白色的茎。它会吸引苍蝇来帮助散布孢子。
 
 红星头菌可以在长满草及布满覆盖物的地方生长。它的外型像一颗红星,有白色的茎。它会吸引苍蝇来帮助散布孢子。
行 7: 行 40:
 
 红星头菌最初呈一个白色的蛋状,直径3厘米,空心的白茎从中生长,其上有红色的“触手”伸出,并可以生长达10厘米高。成熟后的红星头菌呈红星状,共有6-10个长3.5厘米两裂的触手。红星头菌的表面由深橄榄褐色的造孢组织所覆盖,带有腐肉的气味。底部有杯状的菌托,是最初蛋状结构的残余物。
 
 红星头菌最初呈一个白色的蛋状,直径3厘米,空心的白茎从中生长,其上有红色的“触手”伸出,并可以生长达10厘米高。成熟后的红星头菌呈红星状,共有6-10个长3.5厘米两裂的触手。红星头菌的表面由深橄榄褐色的造孢组织所覆盖,带有腐肉的气味。底部有杯状的菌托,是最初蛋状结构的残余物。
 
== 分布范围 ==
 
== 分布范围 ==
 红星头菌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由昆士兰东南部经新南威尔士及维多利亚州至塔斯曼尼亚。在太平洋彼岸的群岛亦有其踪迹。红星头菌是腐生生物,可以在木屑或覆盖物上生长。
+
 红星头菌在澳大利亚广泛分布,由[[ 昆士兰]] 东南部经新南威尔士及维多利亚州至塔斯曼尼亚。在太平洋彼岸的群岛亦有其踪迹。红星头菌是腐生生物,可以在木屑或覆盖物上生长。
 
 红星头菌似乎跟随了园林或土壤制品运送至世界各地。英国裘园于1829年就有纪录红星头菌在澳大利亚入口的土壤中生长,及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亦有出现。
 
 红星头菌似乎跟随了园林或土壤制品运送至世界各地。英国裘园于1829年就有纪录红星头菌在澳大利亚入口的土壤中生长,及后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亦有出现。
 
 另外,世界动植物卫生组织发现的红星头菌,在柬埔寨于2010年被记载过,但至今未有任何资料介绍它的成长过程。
 
 另外,世界动植物卫生组织发现的红星头菌,在柬埔寨于2010年被记载过,但至今未有任何资料介绍它的成长过程。
 +
===== 长宁一景区现罕见红星头菌 长相惊艳味道奇臭 =====
 +
{{#iDisplay:d0876ucfgqh |480|360|qq}}
 +
== 参考来源 ==
 +
{{reflist}}
 +
 +
[[Category:379 菌藻植物門]]

於 2020年3月10日 (二) 11:23 的修訂

紅星頭菌

中文學名:紅星頭菌

別稱:紅星頭鬼筆

門:擔子菌門

綱:傘菌綱

目:鬼筆目

科:鬼筆科

屬:星頭鬼筆屬

紅星頭菌(Aseroë rubra),又名紅星頭鬼筆,是澳大利亞很普遍的擔子菌門真菌,其特徵是帶有腐肉的臭味及像海葵的外形。

真菌學史

紅星頭菌是最早被描述的澳大利亞本地真菌,是於1800年由法國植物學家Jacques Labillardière在塔斯曼尼亞南部採集。其學名是取自古希臘文及拉丁文,意思是「討厭的汁液」及「紅色」。它是屬於鬼筆科,但有些學者則將它分類在籠頭菌科中。

生活環境

紅星頭菌可以在長滿草及布滿覆蓋物的地方生長。它的外型像一顆紅星,有白色的莖。它會吸引蒼蠅來幫助散布孢子。

形態特徵

紅星頭菌最初呈一個白色的蛋狀,直徑3厘米,空心的白莖從中生長,其上有紅色的「觸手」伸出,並可以生長達10厘米高。成熟後的紅星頭菌呈紅星狀,共有6-10個長3.5厘米兩裂的觸手。紅星頭菌的表面由深橄欖褐色的造孢組織所覆蓋,帶有腐肉的氣味。底部有杯狀的菌托,是最初蛋狀結構的殘餘物。

分布範圍

紅星頭菌在澳大利亞廣泛分布,由昆士蘭東南部經新南威爾士及維多利亞州至塔斯曼尼亞。在太平洋彼岸的群島亦有其蹤跡。紅星頭菌是腐生生物,可以在木屑或覆蓋物上生長。 紅星頭菌似乎跟隨了園林或土壤製品運送至世界各地。英國裘園於1829年就有紀錄紅星頭菌在澳大利亞入口的土壤中生長,及後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亦有出現。 另外,世界動植物衛生組織發現的紅星頭菌,在柬埔寨於2010年被記載過,但至今未有任何資料介紹它的成長過程。

長寧一景區現罕見紅星頭菌 長相驚艷味道奇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