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红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塔,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旧城内西面的一个小土堆上,六角七层,每面有二朵铺作,角上有转角铺出,除第二层同第一层的门窗较高无平座外,余各层均有平座,每层平座设有三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因墙厚度大,故塔内形成一条长巷。

红塔,据《浮梁县志》载:年僧度创,塔高十三丈,宋造,明万历三年,塔重修。因外墙为红色,故名红塔。

中文名:红塔

位 置:江西 景德镇 浮梁古城

佛 名:大圣宝塔

别 名:西塔

历史起源

红塔前面过去也有一座寺庙,叫西寺,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宋代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浮梁县民黎文表提倡在西寺后面建造一座佛塔,此后,经过前后79年,到宋代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一座九层高的塔拔地而起,矗立至今。

红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1970年有关单位对红塔进行实地测量时,发现塔顶有一个复盆,铜质锅状,铸有文字,记载了红塔建造完成的时间。

布局结构

塔身用大型青砖实砌,底层壁厚达3米。既然红塔是用青砖砌成,为什么会是红色的呢?因为砌结塔身时用的封砖灰浆是用石灰、糯米浆、红土壤和砂四种成份混合而成的,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里面的灰浆中的红壤不断外溢,逐渐把整个塔身染成红色,所以一座青砖塔终于变成了“红塔”。

红塔采用穿壁绕座式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特别。要登临塔顶,必须从塔内底层先上一层[1],然后穿出塔门外,沿着塔外平台绕半圈(平台宽度不足50厘米),再从另一个门进入塔内上台阶登上一层,然后再出来绕半圈。

这样往复,才能登上塔顶。由于登塔方式非常特别,塔外的平台又很窄,而且没有栏杆,登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1984年重修红塔时,将底层向上登塔的通道封堵起来,以避免游客登塔时发生意外。

民间传说

在浮梁还有许多关于红塔的传说。相传元朝末年,朱元璋(也就是后来明朝的开国皇帝)与陈友谅为争夺天下大战鄱阳湖,开始时朱元璋落败,沿昌江退到浮梁县城,躲到红塔顶上,陈友谅带追兵进县城搜查,但没有上到塔顶搜查,结果没有搜到朱元璋,于是就撤兵走了。

没搜塔的原因一是塔是佛教圣地,一般兵家不进入;二是朱元璋当时进入塔时是伏地爬进去的,塔门上的蜘蛛网没有被弄破,追兵认为没有人进塔。朱元璋从塔顶下来后,当地百姓送灰水粑(碱水粑)给他作干粮,从此浮梁县的碱水粑成了地方有名的特色食品。

朱元璋后来当了皇帝,告诉他的子孙,说浮梁有座塔曾救了他一命,那座塔已破烂不堪需要维修,由于他慌张逃命,没有看清塔名,只记得是红色的塔。后来他的第九代孙子,1575年,万历皇帝朱翊均登基第三年,就从国库拨专款重修红塔。

按常规,国家是不出钱修建寺塔的,寺塔都是靠僧人化缘或信徒香客们捐助而修建的,这次属于特例。

红塔虽然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巍然耸立在昌江河畔,充分显示了它设计的科学性,反映出当时工匠的建筑水平和审美情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

对外开放

1984年景德镇市人民政府对红塔进行重修,历时两年,全面修复对外开放。

红塔的佛名为“大圣宝塔”,因为坐落在浮梁古县城的西面,所以又叫西塔。它是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塔之一,也是江西省境内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江西第一塔”。1959年红塔被列为首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塔共七层,平面为正六边形,底层边长为5.2米,各层逐渐向内收进,至顶层边长的3.7米。塔高从室外地坪到复盆顶为37.8米。塔的每一层都用青砖搭檐和平台,平台外侧不设护栏。整个塔身形象简洁壮观。

游览胜地

红塔忠实地记录了浮梁的诸多历史概貌与变迁,是浮梁历史的见证,是古代浮梁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也是浮梁县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