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凸 (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綠豆凸 (台語發音:【膨】phòng)又稱豐原月餅,早期台灣月餅以兩面煎製,綠豆椪改上下火烤製,因烤出爐後中間圓圓凸起,故稱「椪」。以薄如雪花片的酥皮將綠豆沙仁包裹滷肉丁的內餡包起來," 雪花月餅 ",其口感鬆而不軟,綿而不膩,香氣十足。搭配一壼茶,讓綠豆椪的魅力至今依然歷久不衰。
美食由來
綠豆凸是台中豐原老雪花齋餅店創辦人呂水發明而來的,常有人邊吃邊問「綠豆椪」的名稱由來。呂水的兒子呂松吉回憶說,當年他父親推出這項新產品,客人來店購買時指著餅問他母親這餅怎麼稱呼,母親頓時被問得張口結舌,但看見月餅像個桌球,以綠豆為餡,她靈機一動,向客人說叫「綠豆椪」。[1]
西元1926年(日治大正15年)呂水以雪花月餅送審,榮獲「台灣區糕餅展」銅牌大獎。創下日據時代,漢人首度獲此殊榮,綠豆椪之名從此響遍全台至今。[2]
食材&製作
素綠豆椪 16個
- 外皮:
中筋面粉 200 g , 糖 30 g , 水 95 g, 油 45 g ,
- 油酥:
中筋面粉:110 g, 食用油 45 g (影片中 4:08 的食用油 55g 這字幕標錯了,請依照食用油 45g 即可)
- 綠豆餡料:
去皮綠豆:227 g 油 60 g 糖 50 g 鹽 4 g (我個人覺得這份量的鹽可凸顯甜味,並不會導致鹹甜不分。不喜歡的人可以不加鹽) 白胡椒粉 0.5 g (我個人覺得這份量的白胡椒粉可增加香氣,並不會導致鹹甜不分。不喜歡的人可以不加白胡椒粉) 放到預熱好的烤箱: 375 °F/190 °C 先烤5分鐘,325 °F/165 °C再烤15分鐘[3]
習俗
中秋節是遠古天象崇拜――敬月而來。
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漢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唐代以後,民間將中秋與嫦娥奔月、玉兔搗藥等神話故事結合起而在民間才逐漸興起。
最初的月餅叫小餅、宮餅、團圓餅。漢武帝時張騫的使節出使西域,帶回了芝麻和胡桃,於是就有了用胡桃仁做餡的圓形餅,叫做「胡餅」。
盛唐時,一年中秋的夜晚,明月初升,唐玄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吃胡餅。唐玄宗說:「這胡餅的名字不好聽。」,在一旁的楊貴妃為了討皇上歡心,望了望天上的明月,隨口回答說:「那就把它叫作月餅吧!」
至此,「月餅」的名稱便在民間逐漸流傳開來。
《[[西湖遊覽志》稱:「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蘇東坡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來讚譽月餅 。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象徵,慢慢月餅也就成了節日的禮品。
中秋吃月餅的習俗還與朱元璋有關。相傳元朝末年,群雄並起, 朱元璋欲聯合其他反抗力量抗元,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謀臣劉伯溫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北方地區,有「八月十五殺韃子」的說法。[4]
視頻
參考文獻
- ↑ 中式糕餅綠豆凸,美味值得一嘗!,kknews.cc,2017-05-04
- ↑ 雪花月餅-- 綠豆椪是許多台灣人從小吃到大的經典回憶,travel.taichung.gov
- ↑ 綠豆椪:趁還沒有中秋節來小試身手一下!🌕|素食 純素 全素,youtube,Peace And Yummy 和平與美味,2017-05-04
- ↑ 中秋節吃月餅的由來與含義,kknews.cc,2017-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