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紫蓝金刚鹦鹉

紫蓝金刚鹦鹉,是金刚鹦鹉属中,以至到鹦形目中体型最大的品种,但它们的体重不及新西兰的鸮鹦鹉。紫蓝金刚鹦鹉擅长交际、顽皮而又聪明,它们独特的体型、颜色和行为,使其成为金刚鹦鹉属中最受自然学家注目的品种,不幸的是,宠物饲养者也同样喜爱紫蓝金刚鹦鹉,鸟类贸易的需求对野生鹦鹉的数目造成严重的威胁。紫蓝金刚鹦鹉的主要族群已知分布于南美洲三个地区:巴西南部玻利维亚东部巴拉圭北部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鹦形目

科: 鹦鹉科

属: 琉璃金刚鹦鹉属

种: 紫蓝金刚鹦鹉

体长:1米左右

体重:1.4-1.7公斤

生命:60年

食性:果实及蔬菜

繁殖:一窝约2-3颗蛋

习性:小群活动,难驯养

分布:巴西、玻利维亚、巴拉圭

蓝紫金刚鹦鹉是全世界最大的鹦鹉,du体长100cm-107cm,重达1.4-1.7公斤,翼展度1.3-1.5米,寿命zhi60年。它具dao美丽鲜艳的蓝色羽毛和弯钩一样的巨大鸟喙。足有四英尺长和展开可宽达四尺的翅膀。紫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是纯蓝色,接近靛蓝色。它们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后端及眼周有黄色的裸露皮肤。不像金刚鹦鹉属内其他的品种,紫蓝金刚鹦鹉眼睛周围没有白色而无羽毛的皮肤。紫蓝金刚鹦鹉的性别基本上无法从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较为纤细。其强而有力的喙可轻易地于短时间内拆毁鸟笼的铁枝,也可咬开坚果及种子,甚至椰子 。

目录

外形特征

紫蓝金刚鹦鹉的羽毛是纯蓝色,接近靛蓝色。它们的喙呈黑色,下喙的后端及眼周有黄色的裸露皮肤。不像金刚鹦鹉属内其他的品种,紫蓝金刚鹦鹉眼睛周围没有白色而无羽毛的皮肤。紫蓝金刚鹦鹉的性别基本上无法从外表上分辨,但雌性的一般是较为纤细。紫蓝金刚鹦鹉的体长可达1米,重达1.4-1.7公斤。翼展达1.3-1.5米。其强而有力的喙可轻易地于短时间内拆毁鸟笼的铁枝,也可咬开坚果及种子,甚至椰子。

生态习性

紫蓝金刚鹦鹉喜爱活动于开阔的树林里,避开终年潮湿的森林,爱栖息于有丰富核果的棕榈树林中,通常成对或一小群活动,很少发现落单的蓝紫金刚独自活动。它们的食物主要是果实及蔬菜。有八个品种的棕榈科植物是它们主要的食粮,它们的饮食要求较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生长繁殖

紫蓝金刚鹦鹉于树洞内筑巢,一窝约2或3颗蛋,但通常只有一只会存活,原因是父母只会尽力照顾第一只孵出的幼鸟,后来孵出的因无法和兄弟姊妹争食物,通常会死于脱水、体重下降等,而且乌鸦、犀鸟和一些哺乳动物会把蛋吃掉,幼鸟与父母生活约半年后便会离开亲鸟,七岁后会成熟并开始繁殖。寿命60年。

地理分布

紫蓝金刚鹦鹉的主要族群已知分布于南美洲三个地区:巴西南部玻利维亚东部及巴拉圭北部。零星及较小的族群可能散落于附近一带。

生存状况

农业、畜牧业的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栖息地,盗捕鹦鹉的人觊觎它们的高价位,而每年造成许多的蓝紫金刚不幸死亡。 1986估计野生蓝紫金刚鹦鹉个体是1,500个年到1,000只。但是造成数量无法提升的主要原因有95%是因为栖息地破坏而衍生出的巢穴严重不足,这些种种的因素使得野外蓝紫金刚鹦鹉面临绝种的危机,现今有许多国际性的组织都致力于蓝紫金刚鹦鹉的保育工作,由于野生动物保护组织的介入,在2003年估计总数上升至6,500只左右。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濒危(EN)

饲 养

鸟类学家建议饲养紫蓝金刚鹦鹉之前,必需先详细了解其习性,此鸟比狗或猫需要更多的注意及照顾,根据一些官方的定义,紫蓝金刚鹦鹉并非驯养动物。 许多人工饲养的蓝紫金刚鹦鹉都是70年代后期及80年代时由野外捕捉的野生鸟,繁殖期间领域性会变的很强且有攻击性,它们所需要平均窝卵数为2颗,通常第1颗生下后母鸟即开始孵蛋,孵化期约需26-28天,幼鸟生长的速度很快,幼鸟约在3个月大时羽毛长成,但是在大型金刚鹦鹉来说,但是人工繁殖的蓝紫金刚鹦鹉繁殖难度不是很高,也比一些大型金刚鹦鹉来的多产一些。 在家养条件下,以澳大利亚胡桃,巴西豆,榛子,胡桃,杏仁,大胡桃,坚果和椰子进行饲养都非常成功,苏式饼干,水果和蔬菜也可以作为补充食物。它们的饮食要求较高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它们的食性较为特殊,得吃一种棕榈果实,建议用大块的椰子壳和果肉来代替。在繁殖期内,被捣成圆块儿的谷类,椰子加猴食和狗食,软质食物混合小麦面包,混合水果,奶粉,蜂蜜,维生素,鸡蛋壳等等都是很好的食物。[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