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云山(河南)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紫云山
来自三联的图片
 zǐ yún shān


中文名:紫云山

地理位置 :河南省襄城县西南部的紫云镇

面积: 40多平方公里

所属城市:河南省许昌市

著名景点:紫云书院


紫云山 位于河南省襄城县紫云镇[1],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

基本内容

襄城县紫云山[2] 位于河南省襄城县紫云镇,311国道,郑南、许南公路穿境而过,距 郑、汴、洛、宛均百余公里,平、许、漯15—60公里,与尧山、少林寺、乾明寺联为一体。景区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和众多文物古迹组成,面积40多平方公里。九山谓紫云山、令武山、龟山、孟良山、焦赞山、尖山、首山、骆驼岭、书院山。五湖一条河是紫云湖、仙翁湖、天女湖、龙泉湖、六王湖、柳河。古迹有明代御封紫云书院,黄帝 具茨山会大隗处,春秋老君洞,商周姜子牙故里,财神赵公明洞,楚六王冢,令武将军墓祠,宋焦赞、孟良山寨,明芙蓉洞。明代古迹除紫云书院外,明成化、弘治年间户部尚书 李敏,刑部尚书 辛自修,工部尚书 姚继可,以及同时代名人、官宦兵部尚书许廓,副使辛访,御史辛溉,诗豪辛镳,户部侍郎 王锦,都御史王镶,监察副使张宁。以及清代学者、著名理学家李来章等人宦迹遍布整个景区。千年道观有下观庙,仙翁观,龟井祥霖观,令山庙等大型建筑群。自然景观数皇帝御封的大面积槲林最为壮观,年年秋后红叶如三月春花,映照半边天空和四周山峰、湖河里川。九山映丽日,四面涧水响,一河千年流,五湖碧波漾。如今的紫云山风景区是中原的旅游热点。 襄城县紫云山属伏牛山系东麓,由九山十八峰,五湖一条河组成,总面积约50平方公里,有平顶山市“前花园”之美誉,现为国家AA级景区,省级森林公园。它以“奇、秀、幽、古”而著称,展江北第一槲林之风貌,示丰厚理学文化之瑰宝,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紫云山上万亩槲林,素有“江北第一槲林”之称,暮春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深秋层林尽染,艳压红花;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建紫云书院弘扬儒家文化,为当时中原理学中心,遂使紫云山名扬天下。

紫云山是襄城县著名的山丘旅游地,为一亿年前燕山 造山运动时期形成的,岩相属石千峰砂岩, 西北—东南走向,北起北汝河南岸,南至紫云书院,呈“L”状,最高峰海拨375米,长约15公里。《舆地名胜志》载:“仙翁山西二里为紫云山,以山顶常出紫云也”,故名。自南向北有书院山、马棚山、鏊子山、虎头嘴山、黄土坡寨、郑家寨、豆角寨、云阳寨、半截塔山等九个山峰,整体山势平缓,书院山、马棚山、 鏊子山植被茂密,有上下两层植物覆盖,上层有6.7平方公里的槲树林、6平方公里的栗树林、5.6平方公里的刺槐林,下层均为荆芍、野菊花及其它杂草。春夏碧波荡漾,秋天逢霜,槲叶变红,层林尽染,有:“槲叶红于二月花, 赏秋不必到香山”的说法,尤其是山顶的南屏草原,平坦如川,面积约5平方公里,是黑蝴蝶的栖息地,春夏荆芍花开,满山紫花,秋季野菊金黄,满山遍野。山体上点缀着紫云书院、明镜湖、卧龙湖、天池、大隗洞天等景观,在山体南端断崖处有长1公里的红石林,石柱形态各异,蔚然林立,颇为壮观。

  紫云山历史上有重要的影响,传说中,大隗(广成子)曾在此山修练, 黄帝曾慕名来此拜访大隗,老君曾来此隐居,东汉时期刘秀搬兵经此歇息, 留有饮马处、拴马槐等遗迹,明代户部尚书李敏在此创建紫云书院,太子朱祐樘(后为弘治帝)曾来此读书研习,至今仍是学子们争相拜访的地方。

紫云红叶

紫云红叶是紫云山山坡万亩槲林树叶在秋季的景观。每叶遇霜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如火似霞,一幅“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美景。紫云红叶大致在11月初下罢苦霜之后,槲叶红的厚重,肥硕,红叶周期长,有25天左右,游客可以尽情观赏。因整个槲林有6平方公里之大,中无杂树,因此满山遍野到处红装艳裹,分外妖娆,峰头的紫云,天上的彩霞与火红的槲叶相互映衬,真是蔚为壮观,摄人心魄,令人神思遐想。古人云:“紫云红叶红胜火,赏秋不必到香山”,紫云红叶是中州赏红觅秋的最佳去处。因紫云红叶为紫云山一大景观,历代都有文人骚客,名人雅士慕名观赏,东汉刘秀,晋代葛洪葛玄,唐代房玄龄,宋代梅尧臣,明代的李敏、沈周,清代的孙奇逢、李来章等都观赏过紫云红叶,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紫云山红叶为中州的胜景而名闻遐迩,倍受游人的青睐。


日月潭

日月潭是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著名的池潭,在灵武山顶孟良寨上,为山泉聚积形成的东西两个水潭,东潭为日,是东观日出的最佳位置,西潭为月,中秋之夜俯首潭中赏月,别有一番情趣,两潭相距较近,故名日月潭。日月潭均呈圆形,日潭水面直径15米,水深4米,月潭水面直径10米,水深3米,据说当年焦赞孟良在山顶占山为王时为将士生活用水和饮马用水,打造的兵器取二潭之水淬火必是坚硬无比,锋利耐用。潭水水质优良、无污染,经高温日晒,仍冰凉爽口,游客至此,争相品尝、饮用、既解渴,又消暑。

紫云书院

紫云书院位于紫云山风景区的景区核心,距县城约12公里,紧邻S329线600米,有许昌、县城旅游公交专线直达景区。紫云书院是明清时期读书与讲学地方,创建于1468年,由明代中叶太子少保、户部尚书李敏所建,曾为明清“八大书院”之一,在历史上影响深远。书院坐落于群山环绕和万亩槲林之中,依山势而建,风景秀丽,环境宜人,三面环山,丹霞峰、紫云峰、书院山环抱书院,万亩槲林郁郁葱葱,春、夏、秋、冬景色各异。书院原有规模宏大,设施齐全,现存书院占地6825平方米,三进庭院,自南向北存有二柏(百)三石(十)一空桥、棂星门、大成殿、宣圣堂、崇德殿、诸贤堂、广业殿等,现已经过初步修缮对外开放,每年接待县内外游客20万人次。

望月亭

望月亭是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内知名的亭阁,位于紫云书院南150米处的一道小山岭上,上下两层,高10米,方形,边长5米,是师生们当年作诗、答对、弹琴、赏月的去处,原为青石构造,民国被毁。1996年开发紫云书院时,根据考古研究重建。登临望月亭,四周景色一览无余,春赏紫云,夏观绿地,秋赏红叶,冬看雪景,令人神往。特别是每月的农历十五,若天空晴朗,是登亭赏月的最佳时机,一轮玉盘慢慢从东边的书院山顶涌出,整个山脉笼罩在皎洁的月光里,山显得是那样的安详、幽静。此时,偶尔有只夜鸟鸣啼,在山谷中飘荡,更显紫云山夜晚的清静。此情此景,令人心驰神摇,恍如仙境。望月亭是紫云书院重要的人文景观。

书院翠竹林

书院翠竹林是襄城县紫云山风景区紫云山风景区紫云书院门楼前40米处一片面积较大的竹林,东西长160米,南北长50米,中间一条通道把竹林一分为二,竹林北面左为钟楼遗址,右为鼓楼遗址, 里面还藏有明代文昌祠碑记石碑。书院竹林和紫云书院一样历史悠久,是李敏及其弟子们所栽植的。明代大书画家在书院十景之一的《竹亭献秀》一诗写道:“一个丘亭数杆竹,何偿一日不平安”,写出了当时栽植不久的景象。其实,竹为文人喜爱的“四君子”之一,表示学子们应谦虚谨慎,不卑不亢。亭亭玉立的秀竹林,随风婆娑,为书院增添了几分秀气和幽雅。紫云翠竹林也是百鸟夜晚栖息的一个良好场所。每至傍晚,千百只山鸟翔集竹林,啁啾鸣唱,长久不绝,为书院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紫云翠竹林以其独特的风韵吸引千百游客前来观赏品评。

卧龙湖

卧龙湖原为紫云山麓一天然池潭, 是由瑞香溪和紫云谷两处溪水汇集形成的。相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在昆阳大战中,搬兵路过此潭,饥肠辘辘, 于是射野鸭捉草鱼,野炊充肌,经一白发仙人指点,打败王莽军队。之后, 此潭改名卧龙湖。1956年,为响应党中央大兴水利号召, 马涧沟村村民战天斗地,对卧龙湖进行改造,建一土堰,形成蓄水6000多立方米的小型水库,可惜 1979年因洪水被冲毁。2002年10月, 卧龙湖恢复建设工程启动,并于2003年6月竣工。现卧龙湖水面面积3100平方米,平均水深3.5米, 蓄水10850立方米。大坝全部是浆砌石结构,坚固美观,为卧龙湖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计划今秋明春建设卧龙湖垂钓项目和水上游乐项目, 把卧龙湖建成精致函雅的休闲景点。

红石林

红石林主要分布在马棚山南端的悬崖处,悬崖绝对高度120米,以山崖为线、成带状,石林带在景区内长1公里,宽100米,面积100000平方米,是燕山造山运动形成的断裂带,断崖处红石均呈柱状,石柱林立,形态各异,高低错落,有象鼻石、猴头石、雄狮俯瞰、金鸣报晓、群马奔腾、大鹏展翅等等奇形怪状,惟妙惟肖。红石林带上沿山坡为野栗坡,绿树荫荫,登此猛见红石林,豁然开朗,又可了望平顶山矿区、市区,视野开阔,也是登高望远的最佳点。目前多有游客在此游览、留影,是紫云山风景区的特色景观。

丹霞日出

丹霞日出是指紫云山最佳观日出的地方,因地处丹霞峰峰顶,故名。每至晴日早晨约6时,站在丹霞峰巅观日台,可以欣赏到壮观的丹霞日出。日出前,周围的山峰苍苍茫茫的,笼罩在淡淡的云雾中。过一会儿,东方天空逐渐放亮,彩霞飘萦,一轮红日从焦赞、孟良山的山凹处冉冉升起,如蛋黄、如脂粉,如气球,焦赞孟良山似一道屏风把太阳衬托得更加鲜亮、瑰丽,象一幅生动的立体油画,你仿佛看到了西方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但更真实动人,令人神思,流连忘返。相传,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登山观日,诗兴大发,写出了:“一轮红日排云出,扫尽天下星和月”的佳句;宋代大诗人梅尧臣在襄城做县令时慕名登观,称丹霞日出为紫云山“第一妙景”等。丹霞日出为紫云山风景区增添了几多魅力,令人神往。

相关视频

河南省襄城紫云山风景区,自然风光旖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