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粟米草 (中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粟米草,中药名。为粟米草科植物粟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 L.或簇花粟米草Mollugo oppositifolia L.的全草。粟米草分布于山东以南至西南。簇花粟米草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具有清热化湿,解毒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 中文学名 粟米草
  • 别 称 地麻黄、地杉树鸭脚瓜子草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双子叶植物纲
  • 目 中央种子目
  • 粟米草科
  • 属 粟米草属
  • 种 粟米草或簇花粟米草
  • 采收时间 秋季
  • 用 量 内服:煎汤,10-30g。
  • 外用适量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淡、涩,性凉。

归经

归胃、肺经。

功效

清热化湿,解毒消肿。

主治

腹痛泄泻,痢疾,感冒咳嗽,中暑,皮肤热疹,目赤肿痛,疮疖肿毒,毒蛇咬伤,烧烫伤。

相关配伍

治中暑:粟米草全草9-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治火眼:地麻黄嫩尖7朵,九里光嫩叶7张。两药混合捣绒,塞在鼻内,左眼痛塞左鼻,右眼痛塞右鼻,随时更换。(《贵州民间药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塞鼻。

使用注意

《贵州民间药物》:“忌辣椒、烧酒及姜、葱。”

采集加工

秋季采收,晒干或鲜用。

粟米草形态特征

粟米草:一年生草本,高10-30cm,全体无毛。茎铺散,多分枝。基生叶莲座状,倒披针形;茎生叶常3-5片轮生或对生,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1.5-3cm,宽3-7mm;叶柄短或近无柄。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柄长2-6mm;萼片5,宿存,椭圆形或近圆形;无花瓣;雄蕊3;子房上位,心皮3。蒴果卵圆形或近球形,长约2mm,3瓣裂。种子多数,肾形,黄褐色,有多数瘤状突起。花果期8-9月。

簇花粟米草:与粟米草的区别在于:叶片匙形、线状倒披针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1-2.5cm,宽3-6mm,基部狭长,先端钝或急尖,边缘中部以上有疏离小齿。花簇生;种子表面有颗粒状突起,具假种皮和种阜;宿萼稍长于果实。[1]

粟米草生长环境

粟米草:生阴湿处或田边。分布于山东以南至西南。

簇花粟米草:生于旷野或海岸沙地上。分布于台湾、广东、海南等地。

粟米草繁殖方法

粟米草组培材料:粟米草的叶、带腋芽茎段。

培养条件: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

MS+2,4-D1毫克/升+6-BA1毫克/升;

MS+NAA1毫克/升+6-BA0.5毫克/升。

MS+2,4-D2毫克/升+KT0.1毫克/升;

MS+IBA1毫克/升+6-BA2毫克/升。

诱导芽分化培养基:

MS+ZT2毫克/升+NAA0.2毫克/升+CH500毫克/升;

MS+ZT4毫克/升+NAA0.5毫克/升+CH500毫克/升;

MS+6-BA2毫克/升+NAA0.5毫克/升+CH500毫克/升;⑧MS+KT1毫克/升+NAA0.1毫克/升。

诱导生根培养基:

MS+NAA1毫克/升+6-BA0.1毫克/升;

MS+NAA0.5毫克/升+KT0.5毫克/升。每种培养基均附加3%蔗糖,0.7%琼脂,pH5.8。培养温度(25±1)℃,光照每天12小时,光照度2000勒克斯左右。

无菌材料的获得:将粟米草种子用70%乙醇浸泡1分钟,自来水冲洗,再用0.1%升汞灭菌10分钟,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水漂洗4次,接种于MS固体培养基上。待苗长至4厘米高时,剪其叶和带腋芽茎段作外植体。

愈伤组织的诱导:外植体接种于愈伤组织培养基上约1周左右,培养基上,在接触培养基的部位外植体开始膨大,逐渐愈伤化,随后整个外植体都开始膨松并愈伤化。愈伤组织较疏松,颜色为土黄色。其中外植体在培养基上愈伤速度较快,而在培养基上,叶停止生长,逐渐由接触培养基处枯黄扩大至整个叶片,带腋芽的茎段则基部稍愈,约20天左右长出1-2个小芽,生长速度很慢。由此可见,2,4-D有利于促进粟米草的愈伤形成,且浓度较高时效果较好,其他生长素效果则不理想。

丛生芽的快速诱导:将外植体置于分化培养基上,5天左右带腋芽的茎段在接触培养基处稍膨大,10天左右在叶腋处开始长出小芽,随后数量逐渐增多。每个外植体上有长得较大的小苗,也有稍有点愈伤的芽点。以培养基效果最佳,次之,培养基上出芽较晚,而且数量少,一般在2-3个左右。外植体叶未出现以上的结果。看来,高浓度的玉米素有利于粟米草丛生芽的形成。同时将愈伤培养基上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置于分化培养基上,结果只能促进愈伤的生长,而未有芽的诱导,说明它的再分化有一定的困难。

生根与生长情况:分化培养基上形成的丛生芽切下移至生根与生长培养基上,7天可看到根的形成,但根较细,数目多,尤以培养基上根数目多。⑩培养基上粟米草的生长较要快。[2]

粟米草栽培技术

将培养试管苗的三角烧瓶打开,在温室中炼苗5天后取出,仔细洗去根部的培养基,移至盛有蛭石与泥炭(1:1)的花钵中,每天浇稀释10倍的MS大量元素培养液,5天后移栽田里,成活率52%。

性状鉴别 缩成团,黄绿色或灰绿色。茎多叉状分枝,枝纤细有棱,无毛,通常褐绿色。叶近轮生,根生叶倒卵形至长椭圆形,茎生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二歧聚伞花序顶生或与叶对生,花梗长2-6毫米。花单被,萼5片,雄蕊3枚,雌蕊1个,子房上位,3室,卵形。蒴果圆形。 药理作用 1、抗真菌作用。 2、杀精子作用。 相关论述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利湿。主治腹痛泄泻,感冒咳嗽,皮肤风疹,外用治眼结膜炎,疮疖肿毒。” 附注 另有同属植物星毛粟米草Mollugo lotoides(L.)Kuntze.的全草也与上种同等入药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