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类质同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类质同象(isomorphism),又称同形性,其概念是由德国化学家米切尔利希(Ernst Eilhad Mitscherlich)于1819年提出的。但当时它是指具有相似化学式的晶体具有相同晶形的现象。这一概念实际上还包含了等结构等现象在内。

  • 外文名:isomorphism
  • 又 称:同形性

类质同像

近代关于类质同像的概念则是指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本应由某种离子或原子占有的位置,一部分被介质中性质相似的他种离子原子所取代,共同结晶成均匀的单一相的混合晶体(简称混晶,即替位式固溶体),但并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型式发生质变的特性。例如,镁橄榄石Mg2〔SiO4〕晶格中,Mg2+的一部分配位八面体位置可被介质中的Fe2+所占有,从而结晶成橄榄石(Mg,Fe)2〔SiO4〕

结构

2。构成类质同像置换关系的两种组分,必须要有能力以不同的含量比形成一系列成分上连续变化的混晶,从而组成一个类质同像系列。同一类质同像系列中的一系列混晶,它们的晶胞参数和物理性质参数(如相对密度、折射率等)均随两种组分含量比的连续改变而作线性变化。类质同像现象在矿物中十分普遍。类质同像混晶的化学式的表达是,把可以相互置换的离子或原子写在圆括弧内,彼此间用逗号分开,含量高者在前。影响元素间类质同像置换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离子类型及键性的异同,离子或原子半径差值的大小,原子价的相等与否及其差值的大小,置换的能量效应,环境温度和压力的高低等[1]

视频

类质同象对宝石化学成分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