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笕桥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笕桥街道位于杭州市城区东北部,是江干区乃至杭州市的经济大镇。距杭州市中心10公里。全镇面积约18.2平方公里,人口约12万,是杭州市十强乡镇浙江省的百强乡镇。

历史沿革

笕桥古称茧桥,镇以此得名。1950年6月,置笕桥乡。1958年,改称笕桥公社。1964年,划出笕桥、枸桔弄两自然镇并三里亭白石庙、家等居委会组建笕桥街道。1984年,笕桥公社改称笕桥乡。1985年,并入笕桥街道。

地理位置

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运输和优秀的人文传统,给笕桥街道的发展建设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镇经济总量和增长速度在全市名列前茅,是浙江省的百强乡镇,先后10次被评为“杭州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涌现出西子联合控股公司、万事利集团、祐康食品集团、浙江宝马集团、东华链条集团、杭州湾建筑集团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全镇拥有销售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08家,亿元以上企业13家,60亿元企业1家。2009年,有4家企业入围200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笕桥街道先后被评为省文明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体育强镇、省体育特色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杭州市农业丰收十佳乡镇、首批杭州市平安乡镇……

2010年以来,随着杭州市“城市东扩”“决战东部”战略的深入实施,笕桥街道抢抓东站枢纽工程和“城东新城”建设机遇,加快推进整村改造、联片开发,加快推进道路更新、设施改善,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加快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民生,全镇城市格局和社会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绿城、万科、滨江等大批房地产项目纷纷落户笕桥,学校、医院、公园等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不断加快配套建设,一个人气集聚的商贸服务圈正不断扩张着它的半径,为笕桥的再一次腾飞带来新的契机。

古朴的笕桥街道孕育了勤劳智慧的笕桥人民,现代化的改革浪潮又赋予笕桥人民“敢为人先,勇创一流”的开拓创新精神,在实施“加快城市化”、“建设中心区”的战略中,一副融现代工业、服务业、绿色休闲农业、生态居住和保障教育体系的蓝图正在笕桥人民手中绘就,一个令人瞩目的新笕桥正在杭州的东部崛起。

交通运输

笕桥街道交通便利,镇东北设有民航杭州站,著名的笕桥机场位于境内,镇西建有铁路笕桥站,沪杭铁路贯穿全境,主要道路有机场路、石桥路、笕丁路等。沪杭甬高速公路和沪杭、浙赣、杭甬、杭长线绕镇而汇,杭州火车东站和华东地区最大的长途汽车站依镇而设,现代化的电力、通讯、供水、污水处理设施一应俱全,高科技人才不断引进,信息产业蓬勃发展,使笕桥成为投资者的天堂、创业者的摇篮。[1]

荣誉称号

被评为杭州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还分别被评为省文明镇、省教育强镇、省卫生镇、省体育强镇、省体育特色乡镇、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杭州市农业丰收十佳乡镇、首批杭州市平安乡镇。

行政区划

下辖辖6个社区、11个行政村:笕桥、弄口、机场、范家、农科院、花园;俞章、水墩、草庄、浜河、白石、同心、黄家、笕桥、横塘、黎明,1个经济组织。

经济建设

工业

笕桥街道在发展工业经济中,坚持以企业集团为核心,支柱产业为依托,现代管理为目标,名牌产品为龙头的方针,以年均1个亿的技改投入,实施了杭宝BOPP、万事利织机、西子电梯等12只技改项目,创出西子电梯、西子扶梯、万事利服饰、康雪派、东华链条等5只省、市名牌产品,有7家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论证。

到2001年底,万事利、西子、佑康等5家企业建立了省、市技术研发中心5家,共开发新项目新产品40只,其中国家级9只、省级新产品14只、市级新产品15只、浙江省名牌产品20只、杭州市名牌产品10只,通过ISO9000国家质量体系的企业3家。佑康集团的96188电子商务被评为国家经贸委科技新项目和省、市信息化试点企业;创建了全新的现代物流形式。宝马汽配集团同中国汽车总公司联合建立了全国汽配网络信息中心,被列为省信息化试点企业。西子奥的斯集团与浙大机电学院研制开发了电梯远程网络控制中心。全镇企业在2001年共投入技改资金2.3亿元,与浙大科技园、佑康集团合作建立的浙大科技园钱江科技有限公司已基本完成大楼基建工程。

笕桥街道经济发展健康快速,是浙江省百强乡镇,连续6年被评为杭州市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2002年,全镇实现总产值5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2亿元,增加值18亿元,出口供货值6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全镇共有企业405家,其中,国家级集团企业3家、省市级集团企业8家。形成了机械制造、服装、食品、建筑和包装五大支柱产业。拥有万事利集团、西子联合控股公司、祐康集团、浙江杭州湾建筑集团、浙江宝马集团、东华链条集团、浙江杭宝集团、浙江皇冠工贸集团、浙江精诚集团等著名企业和祐康中国名牌、万事利中国驰名商标、西子电梯、东华链条、杭宝BOPP、中得甲鱼等知名品牌。 笕桥街道已形成了机械、纺织、食品、建筑、包装五大支柱产业为龙头的工业大格局,拥有工业销售产值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86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13家,60亿元企业1家。西子联合控股公司、万事利集团、佑康食品集团、浙江宝马集团、东华链条集团、杭州湾建筑集团等众多的大型企业为笕桥的经济发展划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还聚集了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专业市场、大型超市、星级宾馆饭店和娱乐场所,一个人气集聚的商贸服务圈正不断扩张着它的半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批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建设和开发项目的落户,又为笕桥街道的再一次腾飞带来契机。

农业

笕桥街道贯彻近郊为城市服务的方针,坚持贴农补农政策,加大农业投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镇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园区农业、规模农业、休闲农业和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全镇每年筹集农业发展资金400万元,改造草庄、笕桥蔬菜生产基地,普及无土栽培和大中小棚覆盖技术,推广深井滴灌、微喷新技术,保证了蔬菜生产的稳定提高。以笕桥水产养殖公司、西子养殖场为龙头的养殖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集生态、养殖、休闲为一体的特色。1998年,全镇向市场提供鲜菜7万余吨、生猪2.66万头、鲜奶1379吨、家禽171.19万羽、鲜鱼1089吨、商品鳖300万只。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镇拥有专业市场17家,年成交额150亿元。此外还拥有四星级的皇冠大酒店、三星级的杭州湾大酒店、天杭大酒店及澳门娱乐城等一批大型宾馆、饭店及娱乐设施。[2]

大事记

1984年11月,全面推行蔬菜生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2月,为疏通蔬菜产销渠道,镇人民政府投资创办笕桥蔬菜成交市场。

1985年1月,花园村创办全省首家村级企业入股的外商投资企业杭州西子机械有限公司,总投资38.8万美元;6月,镇敬老院建成。

1991年10月,投资60万元,建成镇内首家生产资料专业市场——浙江汽配城。

1993年7月,投资300多万元,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的镇中心小学新校舍建成;获省级星火示范镇和综合经济实力百强乡镇称号。

1994年,万事利集团成为全区首获自营进出口权限的企业,该集团和西子电梯集团、精诚集团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

1995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温家宝视察草庄村蔬菜园区;全镇规模经济不断壮大,累计组建集团企业12家。

1996年1月,获市级小康乡镇称号;西子电梯集团引进、研制成功全国首座电梯式立体停车库;5月和7月,南斯拉夫和捷克外宾先后来笕桥街道参观访问。

1997年10月,笕桥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被列为全国百家定点鲜活农产品市场。

1998年3月2日,全区首位全国人大代表沈爱琴赴京参加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6月,贯穿全镇的机场路改建竣工,成为杭州的现代化绿色迎宾大道。[3]

社会事业

笕桥街道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切实加强农居建设。围绕范家、黎明等村、社区农居房建设,农转居多层、联体公寓共计开工4万平方米,竣工1.3万平方米。严管农居修缮,通过落实责任,强化督查,有效确保了全镇农居修缮规范有序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笕桥街道投入基础设施经费近亿元,实施完成了13条背街小巷、13处小区截污纳管和15处道路污水收集系统工程。笕桥社区、枸桔弄社区危旧房改善工程有序推进,笕桥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已完成样板房建设。蔡家河、五号港等河道整治工程顺利完工。新建沟渠3000米,河道池塘驳坎5000米。新增绿化6.8万平方米,新建村级公园11座,安装路灯393盏,新建、改建道路4.57万平方米。

笕桥街道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中,企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为创建省级体育乡镇打下了较好基础。全镇现有标准田径场3个、游泳池3个、体训房3个,篮球、乒乓球和台球等运动场所38个,保龄球42道、溜冰场2个。有各类体育团队13支,275人。组队参加了江干区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的10个大项34个小项的比赛,取得10项冠军、18项亚军和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杭宝、西子、东华几家集团企业还出资承办了4个大项的比赛。南亚保龄球队、农科院桥牌队、杭宝老年门球队还在全国和省市区比赛中连取佳绩。

笕桥街道历来注重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把生育文化园建设列入政府实事工程。从2007年起,该镇投资100余万元,在风景秀丽的俞章村、水墩村、白石社区等地的休闲公园内建起了数座生育文化园,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搭建宣传平台。[4]

旅游资源

笕桥历史积淀深厚,人文内涵丰富。早在隋、唐时已人烟生聚。明代开始称为“笕桥”,“笕”是引水的竹管。

笕桥的灵气孕育了一代艺术大师。明宣德年间,号称浙派领袖的院体画家戴进,出生在笕桥相婆弄。比戴进稍后,笕桥横塘村又出了一位兵部尚书胡世宁,现在笕桥当地还有胡世宁的后裔20多户人家。笕桥街道西南的蔡巷庙,是南宋时瑞州通利蔡汝揆的故居。蔡汝揆是宋代24孝之一。笕桥直街上的基督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曾接待过25个国家和地区的基督教人士。对于这些古迹,笕桥将予以相应保护。“列肆二里有奇”的笕桥直街,街上的建筑多为木结构,但由于年数较为久远有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考虑到保护历史文物并且毗邻机场不能建造高层建筑,这条1.2公里的老街现今已经由笕桥街道责令搬离居民并进行了有规划的拆除,有望在今后建成有历史风韵的“新老街”,“新老街”将以类似“民居+景区>2”的模式运营,从而将历史文化和商业现代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这将会是笕桥的又一大特色。

笕桥还是中国第一个植物园———国立第三中山大学农学院的诞生地,1927年中国著名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受聘浙大教授,奉命筹建植物园。园内引种栽培的植物达1000余种。鉴于丰富的农业文化资源,笕桥街道计划建一个农具博物馆,既可观光旅游,又可作为科普教育基地。笕桥也是浙江省现代农业科学的计划研究基地。浙江省最早的农业科研机构——1911年建立的浙江农事试验场,场址就在笕桥,1960年改称浙江省农科院。1957年12月和1958年1月,周恩来总理和毛泽东主席曾先后视察过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所。

笕桥地处交通要道,历为军事要地,俗有“大营笕桥”之称。1931年底,国民政府将校场改为机场,并建中央航空学校于此,1931年至1937年期间,培养了一大批飞行员,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笕桥航校曾与陆军黄埔军校齐名,成为中国空军的摇篮。现中央航校部分建筑,如航校大礼堂、军官宿舍保存完好。笕桥街道和西子文化研究所专家正在加紧收集资料,计划出版《中国对日空战画史》一书。根据保护开发方案,笕桥还拟建一个中国空军博物馆,作为爱国教育基地。台湾电影《笕桥英烈传》由台湾中央电影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7年出品,是以烈士高志航故事为主轴的著名抗日战争电影之一,民国六十六年七月七日首映。[5]

历史名人

笕桥街道历史悠久,公元589年就形成了较大的居民点,由于物产充盈,尤以棉、药材、麻布为甚,各地商贾多在此居积致远。南宋瑞州通判蔡汝揆,明代兵部尚书胡世宁,著名画家戴进也都诞生在这里。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使笕桥街道自古名声远播。

相关视频

笕桥镇112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