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篙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篙镇位于龙泉山脉以东,县域东南部,沱江上游流域的深丘区,距金堂县城45公里、成都55公里、新建的天府国际机场50余公里,东与土桥镇相接,南与简阳市的柏林场相邻,西和北与转龙镇的黄桷桠村毗邻,是简阳、乐至、中江、金堂的重要商贸、物资集散重镇,自古便有“小川北路”上要冲之称。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竹篙镇已被列入重点发展镇名单,前景可待。2019年7月24日,竹篙镇入选2019年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名单。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都市调整龙泉驿区等1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24号):撤销广兴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竹篙镇管辖,竹篙镇人民政府驻竹富路6号。

中文名称: 竹篙镇

外文名称: Penny town

别 名: 全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

下辖地区: 辖9个村11个社区

政府驻地: 竹篙镇竹富路6号

电话区号: 028

邮政区码: 610406

地理位置: 川西

面 积: 117.35平方千米

人 口: 8.8万人

方 言: 四川方言 竹篙话(湖南邵阳地区方言、老湖广话)客家话

气候条件: 亚热带

著名景点: 花熳天下 樱花公园 万亩粤菜基地 革命大桥

机 场: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车牌代码: 川A

镇情概况

竹篙镇位于龙泉山脉以东,县域东南部,沱江上游流域的深丘区,距金堂县城45公里、成都55公里、新建的天府国际机场50余公里,东与土桥镇相接,南与简阳市的柏林场相邻,西和北与转龙镇的黄桷桠村毗邻,幅员面积117.35平方公里,辖9个村11个社区,总人口8.8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6.68万人,非农业人口2.12万人;常住人口5.65万人,流动人口3.15万人,是全国重点镇、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全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四川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省级优美乡镇、成都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成都市特色镇、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示范镇。[1]

城镇建设

运用PPP模式,引进社会投资实施三医院、竹篙中学搬迁、电影院、足球场、竹溪河综合整治、观音堂二期旧城改造、城市山地公园、新区就地就近城镇化试验区、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商务配套区等项目建设。按照“老城疏散补绿、新区引导控制、园区辐射带动”的发展路径,完善功能设施配套,合理布局城区和周边绿地系统,拉开旧城发展架构,引导人气商气向新城聚集,推动旧城与新区均衡发展。先后建成竹青路、常乐大道、金龙路、竹篙大道、创业大道、迎宾街等城镇主干道路建设,建成集中居住区10个,实施旧城改造4个,开发商业楼盘3个,打造商业街3条。实施金堂大道南沿线45个院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成261户196幢房屋坡屋面改造及房屋外立面改造工程。扎实推进“四改六治理”十大行动,完成竹溪河、金简河河堤整治,实施黑臭河治理及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老城疏散补绿,场镇绿地覆盖率达25.8%,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


国家重点

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等7部委下发《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公布全国重点镇名单的通知》(建村107号),公布了3675个全国重点镇。我市以26个全国重点镇的数量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成都市以26个全国重点镇是:龙泉驿区洛带镇、西河镇;青白江区城厢镇、祥福镇;新都区石板滩镇、新繁镇;温江区万春镇、永宁镇;都江堰市蒲阳镇、青城山镇;彭州市濛阳镇;邛崃市羊安镇、平乐镇;崇州市羊马镇;金堂县淮口镇、竹篙镇;双流县黄龙溪镇;郫县安德镇、友爱镇;大邑县安仁镇、沙渠镇;蒲江县寿安镇;新津县花源镇、兴义镇;天府新区新兴镇、太平镇。

自然资源

竹篙镇位于亚热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升早,夏季炎热,雨季集中,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秋雨绵绵;冬季结冰少,霜期短,常年平均降雨量815.66mm,蒸发量为541.6mm,无霜期达300天,平均气温17.1℃,全年日照1250小时。

竹篙水系分布较为合理,流域面积在0.05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三条,均属沱江水系,资水河流经该镇9.1公里,流域面积0.273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流量3.7m3/S;壮溪河(又名金简河)流经该镇7.7公里,流域面积0.12平方公里,常年平均流量0.47m3/S;竹篙溪流全长9.1公里,流域面积0.097平方公里。 非金属矿产突出,红色粘土砂岩和铜矿蕴藏均超过1千万立方米。

社会经济

2019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亿元,其中农业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1.8亿元;现代农业招商引资新引进并落地项目4个,协议引资1.2亿,实际到位资金0.6亿元;服务业增长率10.5%,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增长率达13%;培育新经济主体7家;税收收入100万元,对上争取资金210万元。

竹篙万亩农业主题公园已完成700吨冻库主体建设;完成种养循环示范园代养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完成2000亩管道铺设;建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沟渠15.7公里、蓄水池21口、提灌站10座、道路2.3公里;完成蔬菜育苗中心50亩标准化大棚建设;共建2500亩农企基地,建设食品加工园区企业的原料直供基地;完成羊肚菌研发中心建设,年投产菌种60万袋。

完成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竹篙段及竹篙互通道路路基工程,预计年内形成通车能力;完成竹转路改造、毗河供水一期工程渠道建设;完成110KV变电站、日处理能力1500吨污水处理厂、2座公厕建设;推进竹安路、迎宾街二期A段道路建设;竹篙南北环线、平青云路已进场施工,导航站项目已完成清表,已启动垃圾压缩中转站建设。

内设机构

党群办公室。负责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负责基层党建和“两新”组织建设,统筹基层治理工作。负责党风廉政建设、纪检监察等工作。负责人大、政协、宣传、统战、民宗、群团等工作。负责机关和事业单位目标、档案、文秘、信息、安全、保密、政工、会务、政务公开等机关事务工作。

综合办公室(财政办公室、统计站)。负责财政收支和财务、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负责村(社区)及其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承担机关和事业单位政府采购、内部审计、工资管理等工作。负责统计工作。

社区发展办公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办公室)。参与和协助产业功能区经济和产业项目规划,开展项目服务和营商环境优化工作。负责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保护规划,承担项目统筹管理。负责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灾害防控整治工作。负责工业、生活、生产、经营等污染的监督检查和防控整治工作。负责国土资源管理。负责土地综合整治管理。负责科技发展和创新。负责农村建房管理工作。

社区治理办公室。负责城乡社区治理规划及组织协调,承担城乡社区治理建设。统筹村(社区)治理项目管理。负责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统筹开展信访、稳定、防邪、处突和网格化管理工作。负责禁毒和扫黑除恶工作。统筹法治建设,开展司法调解、社区调解、帮教管理工作。统筹网络理政、民生诉求等平台的协调管理工作。

民生服务办公室。负责基层政权、村(社区)自治建设。负责社会组织和社区人才建设工作。负责地名、勘界、残疾、老龄、殡葬、低保救助和助老助残等工作。负责教育、卫生健康和人口管理工作。负责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应急管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公共安全类、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类等应急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组织协调抗洪抢险、安全生产和经营、消防、火灾的监督管理。负责应急值守工作。

城市更新办公室。参与产业功能区城市规划建设,承担规划建设项目促进工作。负责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改造和管理工作。负责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工作。负责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负责水、电、气、讯等能源和通讯管理服务工作。负责保障性住房管理。负责人居环境整治和管理工作。

综合执法协调办公室(食品药品和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办公室)。组织相关行政执法的日常巡查、报告工作,协调相关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负责综合行政执法联系制度、工作机制的建设工作。负责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负责拆违治违工作。统筹协调或配合市场管理工作。负责道路交通监督管理工作。负责水资源管理。负责河(湖)长制工作。负责食品药品、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农业建设

坚持“优化调整、提档升级”,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打造以粤系蔬菜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突出特色品牌建设,奋力推进丘区山地万亩粤系蔬菜基地建设,走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新路子。率先从双流县兴隆镇引进了人称“双双”的西兰花种植销售大户廖双炳、廖双庆兄弟,落户竹篙镇八棵松村发展粤系蔬菜产业,建成粤系素菜种植园区1000亩,并建成标准化育苗基地500亩。2013年7月,与成都人人乐超市签订协议,将成都地区首个有机蔬菜直供基地落户竹篙。围绕这一主导产业,竹篙镇多措并举,不断将粤系蔬菜基地发展壮大。实施扶贫“双创”,做大产业规模。依托粤系蔬菜这一支柱产业,在相对贫困村金简河村启动建设3000亩扶贫创新创业农业园区。对有劳力、有意愿、无资金、无技术等相对贫困户实行“四免、三保”,为其提供服务场所、经营场地、技术指导、实驯基地,让农户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孵化出一批蔬菜种植能手,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户发展粤菜产业。整合项目资源,做强产业基础。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坚持科学规划选址,整合水利、交通、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项目,在金简河、八棵松、道沟湾3个村启动38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路网”“田网”建设,实现“机能进,物能运”;实施“渠网”建设,实现“旱能灌,涝能排”,促进粤系蔬菜主导产业成片发展,形成核心示范片。强化品牌建设,做优产品质量。坚持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绿色防控措施,推动万亩粤系蔬菜基地全面发展绿色有机认证;依托现有“廖双双”粤菜品牌,将竹篙粤系蔬菜打造成为特色知名品牌。在发展粤系蔬菜产业之外,竹篙镇以金堂大道、竹青路为轴线,因地制宜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带动相关联的特色产业聚集,推动农业点线面串联,建成了以非洲菊、香水百合、杨梅为主的花卉基地和红枫樱花休闲观光园3800余亩,以猕猴桃、水蜜桃、砂糖橘、黄金梨、草莓采摘为主的精品水果基地1600余亩,中药材种植基地600亩。

工业园区

坚持以菌乡功能中心、回乡创业中心、乡村振兴中心三大功能中心为指引,积极申报国家产业强镇,形成一二三产业集聚的乡村振兴核心区域。一是以菌乡功能中心为指引,建设中国菌乡融合发展功能区。全力配合中国菌城产业园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起步区建设,完成项目区内拆迁协议签订和土地附着物登记;种植羊肚菌5000亩、油橄榄3000亩。二是以回乡创业中心为指引,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竹篙回乡创业品牌效应,助推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建设。已建成回乡创业展厅,回引创业人才入园建企业4家,引导现有47家小微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三是以乡村振兴中心为指引,建设示范区核心。加快推进13平方公里核心区建设,竹篙公社已完成策划和规划,东部组群小环线已进场施工;分类梳理乡村振兴重点项目9大类84个,其中在建项目33个、拟建项目36个、储备项目15个。

乡村旅游

竹篙镇提升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三大主业”。2019年,新引进注册现代农业开发公司(专合社、家庭农场)3家,流转土地1200亩,新增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种植1000余亩,杂柑、花卉、青花椒、中药材和甲鱼五大主导产业不断夯实,面积分别达到1.7万亩、0.5万亩、0.3万亩、0.15万亩和0.11万亩,初步构建起“一轴一环六园”产业发展格局。依托产业发展,竹篙镇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3月,成功举办2019年第三届“花田广兴”赏花季活动,樱花节和芍药花节期间,拉动金堂大道沿线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亿元。竹篙镇建有成都“花熳天下”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成功举办2019年“春之梦”东成都(春季)首届乡村旅游季暨2019年金堂樱花节,接待游客30余万人,带动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

视频

一分钟看金堂:竹篙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