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葉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葉草 |
zhu ye cao |
中文學名:竹葉草 拉丁學名:Armgrass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屬:求米草屬 |
竹葉草,是多年生草本,常具堅硬根頭。稈斜上,稈質堅硬似小竹,基部各節長根,高30-70厘米,徑粗達3毫米,多節,節上有髯毛,上部各節常多回分枝。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被毛,葉鞘較節間短,疏被疣狀長毛,邊緣被纖毛,葉舌透明,截頭,上緣被毛。花序呈總狀排列,小穗有時帶紫色,由2朵花所構成。穎果橢圓形。民間作草藥用,有清熱利濕功效。產江西、四川、貴州、台灣、廣東、雲南等省;生於疏林下陰濕處。分布全世界東半球熱帶地區。模式標本采自斯里蘭卡。產我國長江流域或至南部各省;[1]
形態特徵
稈較纖細,基部平臥地面,節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20-80厘米。葉鞘短於或上部者長於節間,近無毛或疏生毛;葉片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基部多少包莖而不對稱,長3-8厘米,寬5-20毫米,近無毛或邊緣疏生纖毛,具橫脈。圓錐花序長5-15厘米,主軸無毛或疏生毛;分枝互生而疏離,長2-6厘米;小穗孿生(有時其中1個小穗退化)稀上部者單生,長約3毫米;穎草質,近等長,長約為小穗的1/2-2/3,邊緣常被纖毛,第一穎先端芒長0.7-2厘米;第二穎頂端的芒長1-2毫米;第一小花中性,外稃革質,與小穗等長,先端具芒尖,具7-9脈,內稃膜質,狹小或缺;第二外稃革質,平滑,光亮,長約2.5毫米,邊緣內卷,包着同質的內稃;鱗片2,薄膜質,摺疊;花柱基部分離。染色體2n=72 (Авдулов,1931:Tateoka,1955,1956b; Chen, Hsu,1961),54(Laraon, 1963b)。花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多生於溝谷淺水中或田邊水溝中。
主要價值
藥用部分:全草入藥,夏秋採收。 用途:性味甘、淡、平,無毒。能清肺熱,行血,消腫毒。治咳嗽吐血。用量:1~5錢。
民間作草藥用,有清熱利濕功效。
用竹葉草(生)一斤煲水當茶飲之科治好尿毒症,需連服3個月,驗血會轉向正常,不需要去洗腎。
【用途】:性味甘、淡、平,無毒。能清肺熱,行血,消腫毒。治咳嗽吐血。
【用量】:1~5錢。
防治
對田地里野生竹葉草的防治:選擇適宜的藥劑,然後根據雜草種類、葉齡大小及濕度高低決定用量。例如用穩殺得防除一年生雜草,在土壤濕度適宜時,每畝有效成分藥量為9~17克;乾旱條件下這17~24克;防除多年生雜草,每畝有效成分藥量為27~45克。在禾本科雜草2~5葉期進行莖葉噴霧。夏季施藥應選擇無風天氣,早晚的氣溫較低時進行,要求噴 霧均勻,藥後保持3小時內無雨,能提高藥效。
物種分類
竹葉草(原變種)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compositus
台灣竹葉草(變種)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L. Chen & Y.X. Jin
中間型竹葉草(變種)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intermedius (Honda) Ohwi
大葉竹葉草(變種)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
無芒竹葉草(變種)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submuticus S.L. Chen & Y.X.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