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竹叶草 |
zhu ye cao |
中文学名:竹叶草 拉丁学名:Armgrass 门:被子植物门 纲:单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求米草属 |
竹叶草,是多年生草本,常具坚硬根头。秆斜上,秆质坚硬似小竹,基部各节长根,高30-70厘米,径粗达3毫米,多节,节上有髯毛,上部各节常多回分枝。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被毛,叶鞘较节间短,疏被疣状长毛,边缘被纤毛,叶舌透明,截头,上缘被毛。花序呈总状排列,小穗有时带紫色,由2朵花所构成。颖果椭圆形。民间作草药用,有清热利湿功效。产江西、四川、贵州、台湾、广东、云南等省;生于疏林下阴湿处。分布全世界东半球热带地区。模式标本采自斯里兰卡。产我国长江流域或至南部各省;[1]
形态特征
秆较纤细,基部平卧地面,节着地生根,上升部分高20-80厘米。叶鞘短于或上部者长于节间,近无毛或疏生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基部多少包茎而不对称,长3-8厘米,宽5-20毫米,近无毛或边缘疏生纤毛,具横脉。圆锥花序长5-15厘米,主轴无毛或疏生毛;分枝互生而疏离,长2-6厘米;小穗孪生(有时其中1个小穗退化)稀上部者单生,长约3毫米;颖草质,近等长,长约为小穗的1/2-2/3,边缘常被纤毛,第一颖先端芒长0.7-2厘米;第二颖顶端的芒长1-2毫米;第一小花中性,外稃革质,与小穗等长,先端具芒尖,具7-9脉,内稃膜质,狭小或缺;第二外稃革质,平滑,光亮,长约2.5毫米,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鳞片2,薄膜质,折叠;花柱基部分离。染色体2n=72 (Авдулов,1931:Tateoka,1955,1956b; Chen, Hsu,1961),54(Laraon, 1963b)。花果期9-11月。
生长环境
多生于沟谷浅水中或田边水沟中。
主要价值
药用部分:全草入药,夏秋采收。 用途:性味甘、淡、平,无毒。能清肺热,行血,消肿毒。治咳嗽吐血。用量:1~5钱。
民间作草药用,有清热利湿功效。
用竹叶草(生)一斤煲水当茶饮之科治好尿毒症,需连服3个月,验血会转向正常,不需要去洗肾。
【用途】:性味甘、淡、平,无毒。能清肺热,行血,消肿毒。治咳嗽吐血。
【用量】:1~5钱。
防治
对田地里野生竹叶草的防治:选择适宜的药剂,然后根据杂草种类、叶龄大小及湿度高低决定用量。例如用稳杀得防除一年生杂草,在土壤湿度适宜时,每亩有效成分药量为9~17克;干旱条件下这17~24克;防除多年生杂草,每亩有效成分药量为27~45克。在禾本科杂草2~5叶期进行茎叶喷雾。夏季施药应选择无风天气,早晚的气温较低时进行,要求喷 雾均匀,药后保持3小时内无雨,能提高药效。
物种分类
竹叶草(原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compositus
台湾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formosanus (Honda) S.L. Chen & Y.X. Jin
中间型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intermedius (Honda) Ohwi
大叶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owatarii (Honda) Ohwi
无芒竹叶草(变种)Oplismenus compositus (L.) P. Beauv. var. submuticus S.L. Chen & Y.X.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