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雲紋野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雲紋野螟 學名:Demobotys pervulgalis Hampson 類屬:鱗翅目螟蛾科
形態特徵
成蟲:雌蟲體長9-11mm,翅展24-28mm;雄蟲體長8-10mm,翅展22-26mm。體淡黃至黃白色,腹面銀白色。觸角淡黃色。前、後翅淡黃白色,緣毛長,緣毛內有1列6-7個黃褐色小點;前翅外橫線內傾,其下半段不與中橫線相接;中摸線淺灰色,很細而清晰。後翅中橫線彎曲,淺灰色。
卵:扁橢圓形,長徑lmm,短徑0.8 mm,乳白至淡黃色,中央不突起。
幼蟲:體長16-24mm,淺黃色。前胸 1毛、 2毛小,3毛粗大,10毛到 1毛的距離大於1毛到2毛距離;腹部第四至第六節4毛位置偏前,3毛、氣門和4毛不在一直線上。
蛹:體長12-14mm,初為乳黃色,後變為[[]]橙紅色。尾節圓,臀棘 8根,每邊各半,中間的較長,兩邊的較短,成弧形排列。[1]
發生規律
1年發生1代,以老熟幼蟲子地面筍移、枯葉中越冬。翌年4月底到5月底化蛹。5月下旬羽化為成蟲,6月上旬產卵,6月上、中旬幼蟲孵化,7月下旬幼蟲開始老熟下地越冬,8月上旬竹上幼蟲終見。 越冬幼蟲4月下旬開始化蛹,5月中旬為化蛹盛期,5月下旬為末期。蛹期8-12天。
成蟲全天可以羽化,以清晨為多。初羽化成蟲鑽出筍釋後,善爬行,待10分鐘後,翅全展開,休息30分鐘,即可飛翔。成蟲羽化後,性器官尚未成熟,需飛出竹林,尋找蜜源植物為補充營養。喜取食板栗、麻陳及路邊、溪邊野花花蜜,取食晝夜均可進行,以晚上為多。成蟲白天不活動,夜晚飛行;有趨光性,成蟲撲燈多集中在19-21時;雄成蟲先撲燈。成蟲撲燈後即停留在燈光附近,不遇干擾,要到次日黎明方才飛去。成蟲經1星期補充營養後交尾;交尾全夜進行,以下半夜為多;雄成蟲一生可交尾2次。室內成蟲交尾後當晚即可產卵,以次日為多;野外交尾後雌成蟲需飛回竹林特別是出筍小年竹林產卵。卵產於竹上部葉背。每雌可產卵 16-24塊,每塊有卵9-25粒。每雌一生產卵220粒,最多350粒。卵塊呈魚鱗排列,排列較疏鬆。 卵經8-11天孵化。
初孵幼蟲先在卵殼上停息,隨後爬行至葉面吐絲纏葉為苞。每苞有幼蟲2-25條,幼蟲在苞內取食葉片上表皮。經7-11天脫皮。2齡幼蟲分散爬行,以2-3片竹葉另做蟲苞,每苞中有幼蟲l-3條。從3齡始每蟲苞中只有幼蟲1條。幼蟲5-7齡。幼蟲取食期30-44天,是竹螟中取食期最長者。幼蟲一生可結蟲苞13-15個;老熟幼蟲所結蟲苞有竹葉10-14片,常吐絲將兩小技上竹葉連結成苞,取食其中,待竹葉食去大半,就隨即換苞。蟲苞中竹葉10多天如能彈開,仍能正常進行光合作用;如不能彈開,入秋後就會自然脫落,此時全竹林一片枯黃,對毛竹生長影響很大,甚至導致毛竹死亡。幼蟲在筍等中越冬,不做繭,越冬時間長達250-270天。[2]
天敵種類多,幼蟲有螞蟻、螟蟲頂姬蜂(寄生率高達 45%)、白僵菌(寄生率一般為 5-27%)。一般越冬幼蟲化蛹僅 35%。
分布與危害
竹雲紋野螟(Demobotys pervulgalis Hampson)又名竹淡黃絨野螟,屬鱗翅目螟蛾科,我國分布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等竹產區。
幼蟲吐絲結苞取食為害,大發生時竹葉被吃光,影響竹鞭生長及下年度出筍,甚至使大面積竹子枯死。[3]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 結合竹林撫育,清除林間、林緣小灌木,減少蜜源植物;冬季削山鬆土,可以增加過冬幼蟲死亡。
(2)物理防治。
根據成蟲的趨光性,可在成蟲盛發期設置黑光燈進行誘殺。
(3)生物防治。
幼蟲期林中施放寄生蜂。大面積發生為害,可用飛機噴灑滅幼脲Ⅲ號,每hm2施藥量375-525mL。離蠶區較遠的竹林,可以噴Bt、白僵菌。
(4)化學防治。
在6月底發現幼蟲苞葉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防治時,針對卷葉危害特點,需重點噴淋害蟲危害部位,才能保證藥效。
參考文獻
- ↑ 毛竹林害蟲主要有哪些?搜狗問問
- ↑ 跪求中國竹類害蟲的概況...謝謝搜狗問問
- ↑ 草螟圖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