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章得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章得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公元978年—公元1048年),字希言,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历大理评事,玉山县县令,大理寺丞等。庆历八年(1048年)去世,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著有《章文简公诗集》等。章得像出生在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同时他生长于一个读书世家中,他们一家人都是读书的,但是从祖父当过翰林学士之后,他的父亲却是屡试不中。到他这,他的母亲梦见玉象之后生了他,所以他名为得象,在他出生之后,他的父亲梦见他们家里的院子里有很多的笏板。这个笏板,在古代其实就是被当做笔记本来用的,每当官员上朝的时候,都需要捧着这个笏板,对于皇帝所说的会议纪要或者是自己的一些建议,都要写在这个板子上,以备后用。这些都是一些比较好的寓意,寓意这个孩子之后可以在政治领域里发光发热。

虽然说这些带有一些迷信色彩,但是章得象确确实实是天资聪颖。在应试的时候,高中在前36名里。然后在当官的路上,家中出现变故,所以辞官回乡。家里的事情结束之后,他又参加了宋真宗在泰山举办的封禅仪式,之后得到赏识升官。他又被北宋著名的诗人杨亿欣赏,虽然说他们之间确实在祖父辈上有一些亲戚关系。但是杨亿确确实实还是因为他的才能而欣赏他的,所以在王公大臣面前极力的推举他。

早年经历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章得象出生于浦城(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士族,长而好学,容貌俊美,为人庄重。章得象及从兄章得一俱称茂才,乡人贵之。咸平五年(1002年),天下进士贡千数,朝廷遴选取才三十八人,章得象第其中,号为得才,历任大理评事,玉山县令,大理寺丞等职。[1]


进入仕途

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及第,授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大理寺丞。宋真宗东封泰山时,章得象办治劳剧,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宋真宗命近臣推荐才德兼备者奏闻,翰林学士刘筠、龙图阁直学士吕夷简、知制诰张师德等,联牍推荐章得象。经召试,被授职方员外郎,直史馆,入三司度支部为判官,历祠部郎中,改刑部曹,纠察在京刑狱。京西路水灾,章得象受命前往安抚。回来报称:因麦种被淹,收成无望,请减京畿夏、秋税,并贷粮度荒。郓、濮两州遭水灾的贫困农户,照例处理。章得象自入仕途,历任州、县地方官近20年,因其为官清廉,兴修水利,灌溉农田,所以农业年年丰收。深受百姓爱戴。杨亿“称其有公辅器”。同僚问起原因,杨亿说:“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章得象曾经与杨亿戏博李宗谔家,一晚输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他日博胜,得宗赢金一奁,数日博又输,即反奁与宗谔,与他结识未见其有小人之气,其度量宏廓如此。章得象任京官,与公卿大臣交往,众皆交口称誉他是“长者”。后以兵部郎中试中书,进知制诰,入为翰林学士。

天圣四年(1026年),章得象迁翰林学士承旨。景祐三年(1036年),升同知枢密院事、户部侍郎。宝元元年(1038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恃势骄横,太后每次派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总是正色待之,不与交谈。宋仁宗对章得象说:“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章得象在中书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宋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章得象经画当世急务。范仲淹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

章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章得象居位自若。既而章十上请求罢免,宋仁宗不得已,允许。宋太祖赵匡胤规定后世子孙无用南士作相,宋仁宗破例任用章得象为宰相。初,闽人谣曰:"南台江合出宰相。"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廷欲加章得象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章得象辞所加官。又与吕夷简共议,阅良家子补完虚籍,益市马充车骑,都被纳用。西夏人散布谣言,制造摩擦,章得象暗地里派人潜往,弄清情况,挫败阴谋。不久,吕夷简因病免官,章得象兼任工部尚书。拓跋叛宋,章得象认为其地偏远,若出兵征战,对宋朝不利,建议按兵不动,以养士气,辽朝与西夏的战争,也随之停止。

勤政爱民,大公无私

章得象在京城做官的时候,同样显示出他人品对于他的极大的帮助,尤其是在当时京城发生了水灾,一些村落的穷苦老百姓,刚种好的庄稼全部被水淹死了。他们没有收成,没有收成就吃不到饭,所以当时章得象上奏要求对灾民们进行补贴,最后灾民们都活了下来。 真宗初期,太后把持了朝政。太后的亲信进出办公地点都是有无数人在应和他们的,希望这些亲信可以在太后面前为他们美言几句。但是,章得象却表现得十分严肃,对于这些人的往来,无动于衷就好像不存在一样。他的稳重让当时的很多王公大臣都很佩服,甚至真宗自己都对他说:太后掌管朝政的时候,哪些正直的大臣我看的出来,心里有鬼的大臣我一样也可以看得出来。我都把这些印象默默记在心中,我当时就认准了你的清正廉洁,我知道你不依附任何的权贵,对于公事没有自己的私心,所以你现在的升迁也是因为这一点。

恃强凌弱,一心为公

章得象历经了庆历新政的党争局面,作为一个政治保守派他并没有因为庆历新政的展开而影响他自己的仕途。虽然说后人对此进行了一些批评,但是章得象一生为了北宋的经济,尤其是商业的贸易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一共辅佐过宋真宗,宋仁宗两代皇帝。在最艰难的时候,就是庆历新政中党争最激烈的时候。作为一个政治上的保守派,他是反对新政的,但是他又身居高位,这样就让很多人看着不顺眼,尤其是很多人抨击他在朝做官不求作为。对这种批评他显得淡然自若,该干什么干什么。但是批评的声音并没有因为他自己的镇定而消失,对于他的不断弹劾,真宗也没有办法,最后只能在巨大的压力之下,贬了他的官。不过在当时革新派当权的时候,他可以保证自己首先在这场政治斗争之中独善其身,同时还能做出一个政治保守派该有的风范,自己安然的遵循之前的章程规定办事。已经很不错了,他在党争之中并没有对任何人进行迫害,也没有依附于任何人,对此才使得真宗对他的印象十分深刻。真宗在上文中对他的评述也确实是客观的。

为人豪爽,遇事显人品

他的为人是最值得称道的。他并不是一个读死书的人,他也有非常多的朋友,为他在官场上的拼杀积累了很多的人脉资本。同时章得象还很喜欢赌博,他为自己定了一些规矩,尤其是他为人憨厚,在赌博的时候,人品很不错,不会因为赌红眼而发疯发狂。比如说他在苏州当官的时候他就认识了户部侍郎丁谓,丁侍郎对于赌博的游戏也非常的热爱,在一年比较重要的寒食节来临的时候,他们相约在家里赌上几把。那一年丁侍郎输了很多,他有点不甘心,就像所有赌输了的赌徒一样,但是也无可奈何。

章得象就对丁侍郎约定等到明年这个时候再来赌,也就是相当于给了对方赢回钱的机会,也给了他台阶下。果然在第二年的还是丁侍郎真的又揣着银子来找他玩,这次手气不好的就是章得象,丁谓不光把所有去年输了的钱全部赢了回来,同时还赢了他很多银子。章得象倒也很爽快没有赖账,因为他没有现钱,所以他把自己家中的古董拿来抵债。

这一回丁侍郎不但赢回了自己输掉的钱,同时还得到了几家古董,这让他感觉十分的高兴,这两次的经历对于他来说,他看到了章得象豪爽的为人。这样的人确实是值得深交的,所以说后来当丁侍郎变成了丁丞相之后,他对于章得象升迁是有很大帮助的。后来,章得象能够成为京官,从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丁丞相拉了他一把。这样的事情并不止如此,在他在京城坐稳当上官之后,朝中一些与他相识的人知道他的为人,就比较喜欢和他一起玩。当然玩的游戏一样还是赌博,有一天晚上他们一起玩儿了一个通宵,章得象输了非常多的钱本以为他这次会垂头丧气输红眼,但是他却像没事人一样镇定自若,玩完之后倒头就睡,大家都以为他是装的,偷偷跑去看,他却鼾声大作,怎么吵都吵不醒。再过了几天之后,这一次运气又来到了章得象这里,他赢了李大夫很多的银子,大家玩这个游戏,也就是图一乐,输输赢赢都是正常的。之后他又将无数的银子输回给了李大夫,在李大夫拿回他之前输了的银子时,他看到上面的封签都没有动过,这时李大夫真的很彻底佩服了章得象这个人,他觉得这个人非常的厚道,不仅是豪爽,最主要的是,对于朋友是信任的。把钱财看的也是比较淡,所以说是值得结交的。

正是因为他为人的憨厚老实,对朋友仗义说话算数,所以才得到这些京城官员的喜爱。尤其是李大夫李宗谔,以及丁谓丁丞相这些人在皇帝面前说话都是非常有分量的,在他们的极力推荐之下,章得象官场道路一片宽阔。所以后来他从兵部郎中到中书省担任知制诰。再到之后担任户部侍郎,一路走红。这中间当然有他自己天生聪颖,文采斐然,刻苦努力的成分,但是这些贵人朋友对于他的帮助也是不容忽视的。

结语

在革新派失势之后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大官,坐上了宰相的位置。之后再辅佐仁宗时,他被派到了河南郡,在那里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不但继承了自己家中的读书人传统,当上了高官展现了自己的才能,最重要的是他为大宋的经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说一个人只有人品好做事才能想的周全,才能行得正,对国家才会有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