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训班情结(张创)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税训班情结》是中国当代作家张创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税训班情结
2月5日,是十个地、市、县财税儿女赴顺河培训班学习40周年纪念日。40年来,我常想回母校看看,黄金周终于成行。
汽车在公路上疾驶,熟悉而又陌生的农家楼院、果园、菜地、农田一闪而过。距离顺河越来越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不平静,揣着“回娘家”的心情,心里说着:魂牵梦绕的母校,游子回家来看您了!
1979年2月,春回大地,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在继续新长征的号角声中,10个地、市、县230余风华正茂的热血儿女背着背包,手提行囊,汇聚于天宫山下,清流河畔税官的摇篮,我们的母校——内江地区财税干部培训班。
在开学典礼上,学员代表激情燃烧地誓言:我们一定不辜负各级领导的殷切期望,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决心把被“四人帮”浪费的宝贵时间夺回来,努力把财税知识真正学到手,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多做贡献!”
清晨,同学们满怀激情集体歌唱:“但愿到那时,我们再相会,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为祖国,‘为四化’,流过多少汗,回首往事心中可有愧?”在“不因碌碌无为而懊悔,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激励下,历经“文革”十年劫难,初通文字的我竟大言不惭地在日记里拙笔涂鸦:“阳春育花老秋翁,夏令奇葩满苑中。秋风喜送硕果香,来日奋战报捷功。”
餐饮、住宿非常艰苦,教室、设备极其简陋,但老师尽心教学辅导,学员认真听课做笔记,努力完成作业,整个培训班呈现出比、学、赶、帮的浓厚学习氛围。历经半年奋发求索,同学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圆满完成了学业,满怀豪情,背负期望,留恋地告别了自己事业的起点顺河培训班,奔赴为国聚财的税收第一线。
花开花落,故地重游,感慨倍添。风雨侵蚀,岁月留痕,当年培训班的深宅大院,已没有了古朴厚重,只剩下断壁颓垣,满目荒草;操坝、蒲葵、芦苇依旧,顺操坝的一排破旧房屋仅存;大门两边墙壁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也没有了,只留下墙壁脱落的斑驳痕迹,屋檐下堆满了柴草,这更仿佛衣衫不整,满脸寿斑的迟暮老人,淡然等待无情岁月对自己最后的唤归。房屋后面与侧面的天井、办公室、课堂兼食堂、宿舍、厨房、厕所荡然无存。
面对现状,我伫立良久,思绪万千。眼前仿佛出现了当年老师和同学们的身影,耳畔响起了大家的笑语欢声,脑海里出现了往昔税训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离校前夜,月光下,师生难离难舍,促膝共叙离别情。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各位授课老师分别强调了供销企业计算进销差价、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纳税检查必须熟悉税收政策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核算以及掌握查账方法,我就不再赘述了。你们以后只有在实际工作中学用结合,才记得牢,用得好。回去后好好干,年轻人,内江财税的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顺河税训班培养出大批各级各类税务干部,在为国聚财的峥嵘岁月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大显身手! 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破茧成蝶,默默地退出历史舞台,同时,在地区财税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下雨了,我带着忧伤、隐忍酸楚、含着泪水,慢慢地告别了蒲葵林,告别了芦苇丛,告别了附近的乡亲父老,一步一回头,离开了闲坐在观音滩上,荷塘旁边伤残垂暮的老人顺河培训班,她像一位不舍爱子远行,又不能迈步的慈母,噙着热泪,目送我渐行渐远。
照片和视频留下了税训班悲喜交集的残影,大坝船闸,河岸风光,古老的黄桷树……
回首40年漫长而短暂的税收之路,有许多成绩和经验,也有挫折和教训。岁月如长歌,青丝到白头。翻阅当年的日记,那一页页发黄的纸张,一行行退色的字迹,一段段难忘的税事,像一张张照片,常常在我脑海里回放,使我更加难释税务情怀。
再见了,我心中的税训班,再见了,永远的观音滩。[1]
作者简介
张创,四川省隆昌市作协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