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專業科技服務團
科創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專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專業科技服務團,「科創中國」北京交通大學智能機器人與系統專業科技服務團是學校圍繞地方產業創新需求牽頭組建的跨學科、跨領域、跨區域專業科技服務組織。由百餘名專家參與,圍繞戰略新興、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等機器人[1]與智能裝備產業創新需求,在安徽蕪湖市等「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開展服務。主要服務內容有: 一是開展轉化對接。
目錄
主要工作
提供技術諮詢、技術攻關、技術轉移轉化、技術推廣應用、成果評價、標準研製與推介、項目投融資合作等服務。 二是推動建設協同組織。凝聚「政產學研金服用」等創新主體,建立或完善產業聯盟、學會企業聯合體、產業研究院、聯合實驗室等產學協同組織。 三是打造產學融合品牌活動。舉辦涵蓋高端研討、政產學研對接、政策宣講、成果展示、人才和項目引進等多樣化服務內容的產學融合會議,打造特色系列品牌活動。 四是服務科技人才創新創業。開展人才培訓、人才引進等服務,為創新創業企業、投資人決策提供技術諮詢服務,營造服務科技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生態。 科技服務團將持續按照中國科協「科創中國」工作部署,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西部大開發[2]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為地方科技經濟融合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相關資訊
北京交大學生打造「外骨骼機器人」,已開展臨床試驗
「外骨骼機器人」是什麼?它是一種可穿戴的機械結構,也稱「可穿戴機器人」,融合動力控制、傳感、信息、移動計算為一體,對使用者的肢體動作進行輔助或增強。近年來,針對老年人和運動功能部分喪失的病人的康復型外骨骼機器人有着很好的應用前景。
3月19日,第十三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全國決賽上,北京交通大學「Bixo——世界首創的雙向線驅動下肢康復外骨骼機器人」團隊獲得了銀獎。這是該團隊繼去年獲得2022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後,再次獲得「挑戰杯」大獎。同時,北京交通大學參賽團隊在該項賽事中獲得銀獎4項,銅獎2項!首次捧得全國「優勝杯」,取得該校參賽以來歷史最好成績。
和很多人一樣,這個團隊的負責人王天樂最初接觸「外骨骼機器人」技術,是被帥氣而充滿科技感的金屬結構所吸引。但他並不滿足於觀賞,而是想要親手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外骨骼」。在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一位朋友因意外事故導致脊髓損傷,失去了行走能力,這件事改變了他的研究方向,他開始思考能不能把外骨骼技術應用到醫療康復領域,讓科技更好地幫助人類。
有了目標,王天樂和幾位同學一拍即合,組成了團隊,由侯濤剛、唐濤、馮麟淞三位老師擔任導師,開始了項目的研發。研發過程困難重重,需要橫跨多個學科領域:機械設計、電路設計、人體工程學、材料力學、康復治療學、人工智能、控制理論、傳感器技術、軟件工程等等。對三位本科生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漫長的研發中,有時候我也想糊弄了事。」王天樂說,「我也會想這個功能總做不好,要不就不做了,但對夢想的執着讓我最終堅持下來。團隊成員互相打氣,各自攬下艱難的任務,利用一切時間去學習、去嘗試,日拱一卒。」
經過3年的方案驗證,歷經2代原型機迭代,他們終於打造出了一款雙向線驅動外骨骼機器人,並成功申請了發明專利。機器人可幫助下肢運動障礙的患者具備更好的行走能力,其助力效果較業內頂尖的兩款哈佛大學樣機提升近60%,成本較市面產品降低9成;還更易穿戴和使用,為外骨骼在醫療領域的使用提供低成本高質量的解決方案。
目前,這一項目已開展了臨床試驗,未來還將開發配套APP客戶端和雲端康複數據中心,取得第二類創新型醫療器械資格證,與更多科研機構和醫院診所取得合作。團隊指導老師侯濤剛老師說:「目前中國社會面臨老齡化的趨勢,未來醫療機器人市場前景廣闊。因此我相信學生們的作品和項目,在未來一定能夠實現較高的社會價值,造福更多的下肢運動障礙患者。」
參考文獻
- ↑ 機器人史上最全分類和明細 ,搜狐,2016-09-29
- ↑ 【黨史專欄】西部大開發戰略,2021-05-21 搜狐,2021-05-21 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