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秋若纤尘(李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秋若纤尘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秋若纤尘》中国当代作家李景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秋若纤尘

遥望天际的云端,那飘忽的婀娜,轻柔着我的遐想。我像阳光下的醉人,任凭风儿的拥抱,亲吻我沉思的目光。衣襟有些跳动,羞涩着四季的斑斓,不轻易间迷失了我久违的惆怅。轻依云端,天地间豁然开阔,每一寸光阴都醇香甘甜。那些落叶的节拍,套住我痴迷的目光,那缭发的轻风,挥洒着金秋的色彩。

我喜欢秋的色彩,一种优雅,些许浪漫。秋意瑟瑟,那感性的色彩和理性的静雅,即有成熟的风韵,又带着洒脱的禅意。她如丝般光滑,柔弱而多情;她如一曲音符,带着饱经风霜的伤感和超然物外的豁达。五彩斑斓的金秋,说不完的绚丽,道不尽的静美。秋天的美不止色彩,还有叶落。缝叶间跳跃着秋风的旋律,那沙沙的声音仿佛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纯净而悠远。这仿佛是一种曼妙的境界,可以欣赏落叶在风中飞舞,可以聆听季节的絮语;这是饱经风霜后的淡定与从容,是烟云雨露后的彻悟和解脱。

三秋之韵的深情,是重生、是涅槃。秋的美,净若纤尘、照透人心。裸露的山石,被秋风抚摸,渲染着季节变迁的羞怯;秋雨淅沥,将一片片枫叶浣洗成落红。就这样安静的倾听,岁月悠悠的声音;就这样安然的守候,叶落缱绻的温柔。那跳动的目光,随着夕阳牧歌一起沉落;那挥舞的秋风,带走我永世迷离的眼神。

我习惯用一枚文字,唤醒自己,喜欢让寂寞躲在诗歌之中,以丰盈那日渐凋碧的生活。我本可以容忍寂寞,如果我不曾与秋叶共舞;我本可以容忍荒凉,如果我不曾与秋月对歌;我本可以容忍淡泊,如果我不曾与沧海摩挲……

如果有一天,我也能纵情于秋风萧瑟,高歌于秋雨婆娑,即便是黯然失色,我也愿依风化雨,沉醉于满目金色;即便是云歌幽韵,我也不悔这执著,在张望的目光里,让泪水模糊成秋雨,老去,卷起季节变幻的美丽,悠然而去……

秋天的芦苇

一篇关于芦苇的文章这样写道:“有那么一天,我能拥有一缕来自芦苇的芒,照亮我的心灵就够了。”看到此处,便不再看下去了,如果我是作者,会怎么写下去呢?眼前仿佛浮现一片茂郁的芦苇丛,那是儿时的记忆,童年时的芦苇并不是一种美丽的植物,就像狗尾巴草一样平凡而简单

记忆中,汉江河边是一片茂密的芦苇,它如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沃土。放学时,总会与小伙伴去河边嬉戏,背着书包在芦苇丛中追逐,那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岸边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亘古的沉默。

秋日黄昏下,它芊细摇摆,舞弄着金风。它是诗人笔下的山水,寻不出现实意味和历史的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然于烟的意境,或许还有一份平淡,一份落寞,一份故作洒脱的随意与散逸。

连绵芦苇,无拘无束,起伏跌宕;在微风中摇曳,在河堤边默舞。夕阳余晖下,将金色涂抹,用凝重的姿态,左摇右摆,倩影婆娑。那平静的河面,倒映着坚韧的芦苇,那满目的芦花与天边的云彩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能及的地方,洁净光泽,充满蓬松的张力,演绎着生命的坚韧。

它如“川原秋色静, 芦苇晚风鸣”的一缕秋光,是小家碧玉一次回眸中的妩媚。更似嫣然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宛如翩翩公子吟诗帆影……采兰拮芷的少年,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与茂密的芦苇辉映成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便成为千古绝唱。

芦苇纤细的腰身,像个婀娜的美人,天然的平淡,没有色彩的修饰,却有着一丝独特的美丽。当微风来伴,鸟儿和鸣,她轻舞霓裳,便成了江岸最靓丽的风景。那微微低垂的头颅,像谦卑的学者,让我想起徐志摩的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佛说一苇可航,渡尽劫波。在四季的更替中,芦苇见证了生命中的枯荣兴衰;它坚韧洁净,顽强地守护着自己的灵魂;淡泊从容,如生命般平凡。

那是一片微微颤颤的老人,霜鬓斑白,翘首企盼远在异乡的游子。那是一片无边的彩带,缓缓铺开。流苏般芦花,如丝、如缕、如绸缎,小鸟在芦苇丛中呢喃,鱼虾在芦苇荡中嬉戏……我充满喜悦,快步迈入芦苇丛中,想要在芦花中寻找儿时的记忆,刚一伸手,却发现手中攥着的只是柔软的细枕,原来这只是一个梦,一阵微凉的秋风,一场游子的归梦……[1]

作者简介

李景,笔名,瑾瑜墨池,研究生学历,西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工作16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