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禪(紅山飛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秋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秋禪》中國當代作家紅山飛雪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禪

秋蟬的聲聲悲鳴,就讓那小小的蟬兒,具有了一種禪意。

這應該與我們的漢字諧音有關,也應該與蟬的生命有關。

說文》中說,蟬,以旁鳴者。禪,祭天也。「禪」是舶來品。最初那位提出以「禪」為名的人,他的心裡一定是有「蟬」的。堅忍不拔,一旦羽化而蛻變,便一飛沖天。蟬便是禪。

在古人的意識里,蟬與禪,只不過僅僅差了那麼一羽翅膀。蟬靠羽翼來飛,禪,可以依靠思想去飛翔。就像莊子的逍遙遊。

在佛家的眼裡,蟬是生生不死的。

幼蟲潛伏泥土,苦捱漫漫黑暗,破土而出,羽化為蟬蛹完成蛻變,發出驚天徹底一聲鳴叫,最終完成自我救贖。其過程,比那鳳凰涅槃還要驚心動魄,讓人唏噓不已。這不就是佛家苦苦參悟的禪理機趣嗎?

蓮出淤泥而不染,成為佛家的象徵,一步一蓮花,一坐一佛陀。蟬也是。不管浮世的繁華,長伏於幽深泥土之中,只為完成自我蛻變後那嘹亮的一鳴。

蟬的隱忍與苦捱,便是佛的參悟人生。

這個世界,沒有什麼是虛無,一切都有跡可循。一朵花開,一縷風過,一滴雨落,都有來路與歸處。

蟬來到這個世上,就是鳴叫。悲傷,悲情,悲憫地鳴叫。聲嘶力竭了,生命耗盡了,歸去。

蟬兒「知了,知——了」叫着,它們知道一秋一冬就是一個輪迴嗎?或者,它們是想一聲聲叫醒那些應該醒來的人吧。

「知」,就是「智慧」。「了」就是「覺悟」。或者說,「知」是真如實相,「了」是無我和放下。

蟬兒的聲聲鳴叫,就飽含着佛教的核心要義。

你看,蟬兒與佛的淵源竟然是如此深厚。

秋蟬,秋禪,從肉體的生死輪迴,到精神的永生不死,從蟬的形象到禪的意趣過渡,從物質到精神的蛻變,從感性到理性的升華,蟬就成了禪。

秋禪,便是秋蟬。

秋蟬到秋禪,便是古人一種精神的靈魂放飛。

秋蟬與秋禪有了某種關聯的時候,我們的心情,便纏綿起來。

蟬與禪的纏纏綿綿,現實與精神,兩個世界,豐美無邊。

端坐樹冠的蟬,便是端坐禪房的禪。

是物質的,也是精神的。

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里說:「蟬本無知,然許多詩人卻聞蟬而愁,只因為詩人自己心中有愁,以我觀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所以莊子才會說:「鰷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那便是杜甫所謂:「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物物相關,息息相通是也。

蟬作為一介小蟲,它浮游大化、沉潛無語,破土長鳴、驚醒浮世,嘒嘒清音、錚錚君子,其生命歷程蘊含着深刻的禪理。蟬的悲情,俗人、文人、出家人,都感受得到。

在蟬與禪的語境和意境裡面,我們無法不去纏綿悱惻。

作為文學家史學家的司馬遷也纏綿了。他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感慨道:「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污垢。」他是借蟬來喻屈原的高潔與正直。在司馬遷看來,蟬是不是也具有了禪的意味了呢?

永生不滅與精神不死,是說蟬還是說禪呢?

秋,本來就是一個纏纏綿綿的季節。

蕭索纏綿着豐饒,垂死纏綿着希望,惆悵纏綿着滿足......

絕望的時候給人以希望,在一片荒蕪裡面,孕育着無限生機。

這便是蟬,也是禪。

[1]

作者簡介

紅山飛雪,孫國華,內蒙赤峰市人。作品散見於《人民文學》《兒童文學》《中國校園文學》《小品文選刊》《四川文學》《意林》《語文報》《電影報》等報刊。

參考資料

  1. [中國作家網 (chinawriter.com.cn)中國作家網]